期刊正文


班级管理应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严丽琴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在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初中数学老师担任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为例,探讨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强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班主任,尤其是担任数学教学的班主任,如何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老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
  (一)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其逻辑性和条理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减少情绪化的反应。
  (二)数学教师的严谨性有助于公平公正地处理学生问题
  数学教师通常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这种严谨性在班级管理中体现为公平公正地处理学生问题。当学生出现心理困扰时,数学教师能够冷静分析,提供客观的建议和支持,避免主观臆断。
  二、班级管理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尊重与理解。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数学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在日常交流中,避免使用命令式的语言,多采用鼓励和支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
  2.积极倾听。班主任应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可以通过班会、谈心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表达情感的平台。例如,定期举行“心情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近期的喜怒哀乐,班主任则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课堂教学
  1.挖掘数学中的德育因素。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定理的推导过程等。班主任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这些元素,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讲解数学定理时,介绍定理发现者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感受到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如组织“数学与心理”主题班会,通过数学游戏、心理测试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认知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辅导
  1.全面了解学生。班主任应通过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与学生谈心等方式,收集学生的信息,建立学生档案。
  2.个性化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对于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训练。例如,对于因数学成绩不理想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班主任可以与其一起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鼓励和支持。
  (四)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1.定期家长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级管理情况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2.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如家长微信群、QQ群等,方便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班主任可以定期向家长发送学生的学习情况报告和心理健康状况反馈,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心理状态。
  三、案例分析
  以某初中班级为例,该班级共有40名学生,由一名数学老师担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注重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案例背景
  该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学习基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行为习惯不良等问题。同时,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凸显,如焦虑、抑郁、早恋等。
  (二)实施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通过日常的关心和问候,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班主任注重鼓励学生发言,给予积极的反馈;在课后,班主任经常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
  2.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班主任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就像几何图形一样,需要不断地规划和调整自己的方向。同时,班主任还组织了“数学与心理”主题班会,通过数学游戏和心理测试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辅导。班主任对每位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了个性化的辅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班主任给予了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并安排了学习小组进行互帮互助;对于情绪不稳定的学生,班主任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训练。
  4.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情况。同时,班主任还建立了家长微信群,方便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三)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班级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课堂纪律和学习氛围也有了显著改善。同时,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管理情绪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四、结论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数学老师担任的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辅导以及加强家校沟通等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还能够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25/6/7 18:24:21
  • 【点击频次】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