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初中学生数学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 张凯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罕艾日克镇中学

【摘要】 数学逆向思维是一种有助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并找到更简洁的解决方法。通过练习和培养逆向思维,学生可以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操作层面的剖析,提出了创新的教学策略和精细化管理措施,以期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数学教学;逆向思维;策略探讨;
【正文】

逆向思维是一种高阶思维,是初中生应当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更清晰、明朗。在解决数学重难点问题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抽象问题具象化,将烦琐解题步骤清晰化,推动学生数学问题迎刃而解。逆向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注重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尤其在新课标提出后数学教育对思维培养重视度较高的当下,逆向思维作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常见的思维模式,对加强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建设具有积极影响,因此需要得到贯彻落实。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维活力

学生只有在对学习内容表现出强烈兴趣的情况下才会激活相应的思维和神经活动。因此,只有从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着手,才能够保障数学教学后续的一切顺利实施,这也是诸多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经验。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学生对数学表现出的积极性会带动他们思维的活跃,与此同时,自主探究意识和逆向思维也在随之增强,以此为基础,教师便可以适机引入逆向思维方法,使学生转换思路,感受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激发对于数学的热爱,刺激逆向思维的更好发展。

二、聚焦数学概念,激活逆向思维意识

数学概念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根基,更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数学概念教学始终停留在“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将教材上的数学概念一股脑灌输给学生。如此,学生不仅无法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甚至还会在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下,形成思维定式。而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旦题目稍有变化,学生便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优化数学概念教学时,可以此为契机,恰当地融入逆向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数学概念的逆向思维训练中,深度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夯实数学学习的基础。

三、基于理论学习,应用逆向思维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为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地思考,如提出一个问题,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可能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需要动用逆向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对于一些公认的定理或理论,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其可能的不足之处,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可以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和技术,如在线课程、虚拟现实、游戏化学习等,创造新颖、有趣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初中数学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即使他们观点看起来很幼稚或不成熟。同时,教师也需要尊重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和理解,有助于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包括逆向思维的过程。

四、立足逆向思维,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逆向思维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不难发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天生具备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因此,逆向思维也可以成为一种技巧或者手段。这种教学思路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及人本化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初中生本身就具备逆向推理的权利和能力。那么,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巩固逆向思维,最终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这也符合现代教学的实际要求。而从实际教学效果的层面来看,教师需要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逆向思考的基础形式或重要性,确保学生能够勇敢地进行互动和讨论,这才可以达成基于逆向思维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其中所存在的变量因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此,在立足学习动机的基础上进行潜在干预,让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完成新知识学习,进而达成自主探究的目的。

五、丰富教学形式,制造认知冲突

过于单一的授课形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因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乃至数学教学各个方面都极具积极意义。传统数学课堂多为教师讲授,学生听记,问答也多为固定的交流模式,为培养和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发展,教师可转变目前逆向思维受阻模式,保证学生可以深入地思考问题。比如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知识,一起参与解题的过程;通过启发、点拨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好的问题可以引发逻辑思维层面上的冲突,这种冲突是有益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很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在接下来的交流中便会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优势互补。

六、注重教学评价,突破学生认知难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逆向教学设计主要以教学评价为准则和指导,其设计的起点可以被视为学生的认知基础。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课程内容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在逆向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整个评价标准进行反思和改进,这样才能及时找到学生的认知基础与数学知识的匹配点,从而合理地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教学评价不仅是逆向教学设计的关键指引,而且是检验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是否达标、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依据,对于全面评价数学学习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逆向思维的培养,对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掌握逆向思维培养的逻辑关系和技巧。本文基于数学学习的性质,提出了新旧问题转换设计、逆向新知教授及逆向叙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逐渐转换成常态化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逻辑,并且逆向思维也不再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最终目标,反之,成为一种学习方法或学习工具。通过此种方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数学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也在显著增强,满足了课程教学革新和优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建芳.浅谈初中数学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5):38-40.

[2]庞世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逆向思维”方法的有效应用[J].今天,2021(5):1.

  • 【发布时间】2025/8/30 14:58:02
  • 【点击频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