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能力的建设

 

【作者】 周爱萍

【机构】 江苏省高邮市直机关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儿园教师课程能力包含了对幼儿园新课程观的领悟和解析、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参与和观察、对课程资源的运用和方案设计、与幼儿互动实施以及对课程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等。幼儿园教研依托班级日常课程活动的实践培育教师课程能力,使之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课程能力;教研活动  
  在新版《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扩展了教育活动的概念,突出了其丰富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明确提出要注重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解析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凸现的问题,将教师亟待发展的课程能力分解为五大板块,并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实训幼师的课程能力。
  一、对新课程观的领悟和解析能力
  这是教师科学地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指导纲要,确保课程改革正确方向的前提。比如观摩园所秋游系列活动,大班以“家乡的风景名胜”为主题的活动往往存在为开发而开发的痕迹,片面地把“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为对幼儿灌输地方文化;中班“落叶”主题活动中,教师虽然已经关注从班级幼儿的实际和兴趣点出发生成活动内容,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为幼儿综合经验的提升而对主题的拓展与延伸。由此可见,幼儿园许多教师还处于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交互主体的过渡时期。教师应学习使用新的或改进过的材料,学习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学着改变他们的信念和价值观,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幼儿园教师的这种领悟和解析能力的发展,与他们的学科知识和人文素养密切相关。只有建立多渠道的教师专业学习、讨论的制度及目标,才能帮助他们自觉地形成现代的课程理念。同时把课程改革作为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体现在日常保教、队伍建设和幼儿园管理中,主动探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课程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根据教师不同发展状况设计全园教师轮训方案,如参加课程专家讲座、观摩优秀课程展示,定期召开专项课程研讨活动,以当代课程理论为依托,每个班级课程实例为研讨对象,发挥团队的交流、碰撞、探究的作用,对课程改革的成效进行实时交流与反思。
  二、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参与和观察能力
  明确了课程改革是为幼儿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使游戏性贯穿于幼儿在园生活,但是如何才能把握住幼儿个体在某一时期内的发展需求,则需要教师能专注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在和幼儿朝夕相处中,真实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知识经验基础,也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拟定可操作的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适应幼儿学习的内容。
  比如教师在幼儿自由活动时不只是关注幼儿活动是否安全、玩得是否开心等,而开始通过细微的观察揣摩幼儿的心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鼓励。因此,幼儿园教研活动应要求教师以一名班级活动成员的身份,保持一颗童心,参与到幼儿的生活、游戏中,真实、详细地记录班级日志,并定期组织教师互阅、评定,让教师在文字叙述和审阅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如何有效参与、观察幼儿活动的意识和水平。
  三、对课程资源的运用和方案设计能力
  幼儿园课程改革给了教师很大的自主决策权。如独立选择课程主题、确定目标、组织内容和确定学习活动方式等等,但这实际上也是对教师课程资源的运用及主题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全面开展涵盖幼儿发展领域的幼儿园教育方案的课程审议,制定一系列考评机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游戏因素,从观念、目标、内容、资源、方法、形式、手段的多方面入手,发展幼儿的语言、创造性思维、认知、阅读与社会化能力,实现教育和游戏的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提升教师资源运用和方案设计能力。
  在幼儿的现实生活中,有众多的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如环境的、家长的、社区的等等,教师在对幼儿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必须能充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设计丰富又适宜的课程形式,为幼儿多方面能力提供发展的空间,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纲要精神。
  四、与幼儿互动实施能力
  课程活动过程也是教师和幼儿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情景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和活动的过程,尊重幼儿的选择。“即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同时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除了及时提供物质上支持,心理上的支持至关重要。以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倾听幼儿想法和感受,敏锐地把握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
  教师的互动实施能力与他们的带班经验和教育机智相关,鼓励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研究自己实施课程及与幼儿互动的全过程,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反思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课程经验,从而促进自身能力的成长与发展。因此,除了以现场教学指导、教师课程回顾讲述等形式促进教师在课程实践中不断探索,每学年教师搭班安排中,也需要让教师能力相互促进发展。
  五、对课程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
  评价每一次活动是否有其开发与实施价值,对幼儿的适宜程度,并引领下一步如主题的选择和发展、方案的设计和创新等,需要教师能收集尽可能多的反馈信息,并加以考察和分析。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随时从幼儿的反应中获得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等信息;教师也应该通过对幼儿纵向比较、家长、同事等多渠道了解幼儿学习后的发展状况、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的符合程度、产生的非预期效果、教师自身的变化和提高等等。
  教师从课程现场状况、幼儿作品以及其他班级等信息途径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理性的分析,最终探索改进的方法,这对改进教学、提高活动成效无疑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提倡教师有意识地收集课程实践中的各种信息,以自我观察记录、互助观摩分析、教研组理论研讨等形式,记录教师们如何用自己的思想去解决实践中的困难,以幼儿在各类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评价为参数,考核教师课程综合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的提高。
  结语
  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园队伍建设的管理与师资能力培育密不可分。日常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师课程能力的实训场,可以在众多活动组织、日常管理、游戏观察中,较为清晰地呈现针对教师课程能力建设的每一个层面,采取具体的措施,持续进行相应的教师研训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还需要着眼于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布局,详细建立了每个教师的能力发展档案,让教师参与自评和互评,勾画每个教师每学期的能力发展表,激发教师积极开展幼教实验,不断提高新时期教师创造性教育技能,以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观察分析以及诊断改善诸能力的整体发展,丰富和创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化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12(07)7-11
  [2]石筠.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0页
  [3]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03):5
  • 【发布时间】2023/11/4 16:51:18
  • 【点击频次】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