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中小学教育现状和方向

 

【作者】 张晋富

【机构】 山西省阳泉十五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各地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但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中高考的压力,使得学生内卷依然严重,同时教育改革名词迭出,教育培训乱象丛生,教育硬生生被搅成了一锅粥。本文从教育的现状及成因,教育的目的,课改的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得出只有加强学习,依法执教,才能积极应对,真正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教育目的;课改;依法执教
  随着课改的力度越来越大,有好多老教师都面临这样的困境:传统的教法被一棒否定,新的教法又学不来,不禁感叹这书是越教越不会教了。而学生的负担却是越来越重,面对中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都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即双减之后,国家教育部又出台新规,全国范围内将禁止任何形式的补课行为,违者重罚。那么教育又该何去何从?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教育的本初目的和最终目的说起。教育的本初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而教育的终极目的,对我国来说,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国家,面向现代化,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又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应该怎么教育学生,怎么培养人才,才能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顺利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先说小学教育,尽管小学没有升学的压力,但由于受地方政绩观的影响,小学的音乐、美术等所谓的一些副课经常被语、数、外等所谓的主课挤占,学生苦不堪言却无可奈何。可以说我们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没有实现全面发展,可是,这是老师的问题吗?这是学校的问题吗?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学习的目的逐渐明确了,那就是考上重点高中,虽然他们很多人并不理解何为中考,但架不住老师、家长每天苦口婆心的教育,于是,从进入初中的第一天起,学生就背上了沉重的中考压力,从此没了节假日,没了休息时间,开始奔走与学校和培训机构之间。那些基础比较差,条件也不好的,在越来越卷的学习竞争中逐渐躺平、摆烂,本该是阳光灿烂的年龄,脸上却每天笼罩着一层死灰,好不容易考进高中,又都面临着考大学的压力,尽管都通过了中考的选拔,但对越来越听不懂的课本和越来越考不赢的考试,学生们仍在水中拼命挣扎,不知道最后能否上岸。那些最终没能上岸的,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不仅没给他们带来难忘的回忆,反而却成了他们一辈子都抹不去的阴影。
  中高考的压力是造成学生内卷教育内卷的主要原因,可是我们能废除中高考吗?显然不能,最起码现在不会,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中高考仍然是最公平最公正的选拔人才的有效机制,不是之一,是唯一。所以我们不用每天高喊废除中考普及高中之类的言论,那不现实,我们能做的就是改革,改革我们的教育,改革我们的考试,改革我们的思想。而事实上,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课改,考改,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考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的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山西省的中考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实践探索的进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发现规律,最终形成了“一核六维四手段”的中考命题理论和技术。“一核”是一个核心思想,即立德树人、素养立意、导向教学,通过确立这一核心思想,说明“为什么考”;“六维”是六个维度,即立足学科素养,加大开放探究,注重阅读能力,关注表达、交流、共享,借鉴PISA测试理念,落实课标中的活动建议,通过确立这一考查目标,说明“考什么”;“四手段”是四大手段,即跨学科整合、不确定性结构、真实任务情境、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通过确立这一命题手段,说明“怎么考”。这也为山西省的课改指明了方向。北京最新中考改革方案发布,其总体思路是“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就是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在考出学生基础知识、兴趣和思维品质上做加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完善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培养方式,畅通多样化录取路径和多元化升学途径,这项改革将给教与学,考和评带来巨大的变化。
  纵观各省份的改革政策可以看出,中考改革的聚焦点是让学生减负,让中考升学变得合理和公平,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所以我们老师们都应该看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积极学习课改理论并付诸实践,改变我们的观念,端正我们的认识,相信政府,相信党,只有我们严格执行双减政策,依法执教,相信必定能还教育一片干净的土壤,给孩子们一片幸福的蓝天。
  参考文献:
  [1]《关于中考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贺斌
  [2]《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教委
  • 【发布时间】2023/11/4 16:47:49
  • 【点击频次】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