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新征程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作者】 白雪赟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国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立足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对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的培育,事关党和国家人才培养、为党育人的关键措施,能够积推动立德树人任务实现,为民族复兴大业奠定基础。对当前复杂多样的世情、国情进行充分把握,正确认识大中小学生爱国精神教育的张力,对其情感与理性的认同、道德素质与制度文化、守正创新三者之间实现协调统一,通过对大中小学生强化其教育,丰富教育方式,提升教育支撑等方面实现有效推动爱国精神的教育理念、教育视角以及教育机制的转化,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成效,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关键词:新征程;中学生;爱国精神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刊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任务以及措施等,为我们在新征程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提供了向导,是新征程实施爱国精神研究的纲领,当前大中小学生的爱国教育面临着复杂的威胁,大中小学作为爱国精神教育的主要施教者,必须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新的问题、举措,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全覆盖以及多样化的爱国精神教育,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大中小学育人育才的重要使命,致力于培养新征程能肩负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人。
  一、新征程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
  目前,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结合网络化的背景下,学校在思想观念以及意识形态方面面临的威胁日渐增多,大中小学生的爱国精神教育也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一)西方霸权主义的干扰。
  虽说和平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时代主题,但是随着各种国际问题的出现,不稳定的因素也随之出现,一方面,在美国等诸国的带领下,部分西方国家为了解决其经济下行面临的威胁和压力,大力宣扬霸权主义,通过挑起他国冲突,制造混乱,让我国在国际方面面临复杂多样的外界环境。此外,美方也在多场合提出“中国威胁论”,企图从舆论上对中国施压,想要打造所谓的负面中国,且同时将其矛头针对集体主义,大肆在世界范围内宣扬自己的理论。
  (二)思想观念及意识形态方面的抗衡
  当下,伴随着国与国之间思想交流、文化渗透的频繁化,在思想以及文化范畴的各种斗争也逐渐浮出水面,我国大中小学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给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没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引导。爱国精神的相关教育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沦落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手段,价值观指导一旦出现偏差,那培养出来的可能就不是爱国主义者而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学生阶段占人生的极大部分,是正确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有部分学生受到各种社会环境、网络冲击的负面影响。崇洋媚外,盲目的认同西方所谓的价值观念,忽视我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受其影响出现了利己主义的趋势,动摇了其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信念理想,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意识形态领域争取主导权、话语权,旗帜鲜明的拥护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了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二、正确理解与把握新征程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维度
  新征程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即:情感与理想之间的认同、道德品质与制度保障、内容形式与守正创新,大中小学要对这三层面的关系进行科学处理与正确把握,从而进一步提升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
  (一)准确把握情感与理性认同之间的维度
  爱国精神、爱国情感是人在世界上最持久深化的感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同时也是刻画在人们血脉基因最深处的印记。随着学生自身认知的不断提高,大中小学生的爱国精神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不断被强化。学生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对其进行强有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关乎到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前途命运。大中小学应该站在新的视野高度,积极采取与时俱进的措施,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从情感的认同转化到理性方面的认同,是人们自身对事物认识的不同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话语表达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大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的表达仍然需要理性来支撑,因此我们要通过对其开展爱国主义、爱国精神教育,学习社会正能量,继而培养大中小学生对社会、民生的责任感。
  (二)准确把握道德品质及制度保障之间的维度
  道德品质的修养从古至今都是焦点,对大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不仅仅要从日常的书本教学中进行,也是需要注意结合生活来不断养成,因此对学生的品德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大中小学要对学生开展爱国精神教育,首先要坚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路径,将其道德品质塑造与日常生活相融合,以热点时事为切入点,组织大中小学生积极有效参与思考,在思考中明辨事理,能够更好的现实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清晰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积极发挥大中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践行爱国主义思想的宣传。通过开展各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活动、实践活动等,积极营造爱国主义的教育氛围,增强学生对爱国教育的认同,在此基础上生成大学生爱国情感的基础。此,外用法治的手段或方式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保障,有利于增强爱国教育的实效性,让爱国主义教育在大中小学生的心里扎根。对于那些宣传虚假历史、抹黑英雄人物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予以严厉的批评和抵制,必要时刻也要采取各种手段依规依纪处理。在道德品质的养成方面,一定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强有力的支撑,摒弃那些消极的、负面的、不利于学生身心成长的价值观,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进行有力的加强与巩固。
  (三)准确把握内容形式与守正创新之间的维度
  对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首先一定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以及形式方面的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遵循下,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进行不断的挖掘,以理论为根基,在进行课程教育的过程中紧紧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主题,增强课程教学吸引力的同时也使其具有理论的高度。创新即坚持对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方式、方法的创新,就是要用新的传播手段从纵向和横向大力提升爱国主义理论的传播广度以及深度。在媒体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将这些网络技术深深应用到对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必然选择,要进一步将思政教学与网络科技进行高度融合,教育人员也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中的优质资源,深掘各个层面和领域中的爱国主义资源,并对相关的案例、素材等进行整理归纳,做到课堂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强新征程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小故事,借助抖音、微信等各种小平台,用大众化的方式来宣传教育的内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方式,对课本教育的短板进行弥补,让爱国主义知识更简单快捷的深入人心。
  三、提升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能的策略
  大中小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其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一定要结合理念转向,视角转向和机制转向三个维度的有机协调,从而实现对其教育效能的强化,使其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增强抗风险挑战能力。
  (一)理念层面:实现对爱国主义教育行为的强化
  思想决定行动,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决定着爱国主义教育行为的践行。因此我们首先要实现对教育理念的转向,提升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协同性,由单一主体实现向多元主义的转化即由原来的学校向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转化,并将这些主体实现多方联动,明确其各自的教育任务。比如在多元主体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应该从制度政策的建立、媒介手段等的传播入手来以硬手段的行政力量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保障。学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占据实施者的地位,要将对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当做持久性的工程来进行,积极推进改革创新,积极实施课程建设,起码保证关于爱国主义相关教育的课程至少有一门以上,同时也要对教育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改进,将理论、实践、情景等多种教育方式进行相互融合,对新中国的发展史、党史等进行系统化的宣传,在宣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故事等来建设新型化的教学场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而不是复杂陈旧的机械堆叠。同时也要针对大中小学生之间的不同来做出富有针对性的爱国、爱党教育目标旨在实现教育目标贯穿于整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
  (二)视角层面:实现对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丰富
  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多个维度、视角来进行,在不同的视角下实现对教育元素的丰富以及对教育效能的提升。首先,在国际层面而言,大中小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能结合国际背景分析问题,认识国内外相关形势,清晰的了解中国发展历程中的艰辛,从而在内心深处萌生爱国情怀。例如,对红色文化的发扬,学校谨记赓续红色血脉的任务,努力对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红色资源、文化等进行挖掘并将其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互交织融合,同时针对其宣传教育的队伍也要进行加强,对红色文化进行充分的传承发扬,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厚植爱国情怀。以实践教学而言,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圣地以及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等定期参观活动,也可以通过回顾历史等不同主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理想信念,学习爱国精神。以教育载体而言,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隐形教育方式,例如,视频、电影、纪录片等来进行对爱国主义或者爱国精神的宣传。此外,还要不断的实现对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将先进人物的事例进行汇编,使其走进学生的视野和生活,用一个故事来宣传一种精神,对学生成长的需求进行把握,对其进行精准供给,供给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精神,增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趣味性。
  (三)机制层面:实现对爱国主义教育保障的增强
  学校要对教育保障机制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为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供有力保障。首先要积极对校园内外的教育情况进行建立跟踪与评价机制,从而让爱国主义教育的评价来推动对教育的改革。要明确各阶层不同管理人员的教育责任,细化对各阶段教育手段、效果的评价准则,明确每年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课外活动的次数以及具体内容,从而为各阶层的管理人员以及教育人员制定量化指标体系。其次对教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也要进行改革,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效能考核纳入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评价考核之中,作为对教育单位以及教育者进行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再者,充分利用各学校思政工作人员的力量,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不管是从制度上还是措施上都改进辅导员“双线”晋升通道,建立起高质量的的思政工作人员队伍。最后,利用各种重要的节日对大中小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玉梅.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取向和策略建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2):125-126+129.
  [2]高斌恒.网络空间下爱国主义的逻辑结构研究[J].公关世界,2022(19):79-81.
  [3]薛花.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提升路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2(05):108-115.
  [4]任志锋.把爱国主义教育这门“大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J].人民教育,2022(18):32-36.
  • 【发布时间】2023/11/4 16:47:26
  • 【点击频次】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