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通过全链条深度教研,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郭飞红

【机构】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新应新,创建了从备课到上课到听评课的全链条深度教研机制,较好地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切实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可为各校新课程校本化落地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深度教研;核心素养;微型论坛;高质量发展
  2022学年,随着国家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全面落地,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正式迈入核心素养新时代。新课程倡导大概念、任务群、情境化教学,容量大、难度大、要求高,一线教师普遍心里没底,存在蛮多新的教学困惑,如何帮助老师们化解教学困惑,将“素养为本”的教学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惠及每个孩子,是广大基础教育学校管理者必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全链条深度教研是相对于少主题、经验化、表浅化、不完整、低参与度的“浅教研”而言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链条、系列化、深层次的教研方式。全链条深度教研是新课程改革的支撑体系,是推进新课程、新课标落地的关键。笔者所在的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是广东省和广州市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是广东省基础教育县区教研基地校,学校在省市区教育局、教研院的科学指导下大胆改革创新,创建了从备课到上课到听评课的全链条深度教研机制,经过两年实践检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备课——全链条深度教研的基础
  备课是全链条深度教研的基础。我校以各备课组常规集备的转型升级为突破口,创新研发了以“微型论坛”为载体的集体备课机制,用“信息输出”驱动“信息输入”和“信息加工”,激发教师高度投入、深度研讨,不断提升自身的观念和水平。
  具体做法是:





图1 微型论坛备课操作流程
  1.健全机制,明确要求
  备课组每次集备要求:“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备人;“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文献、备学情、备教法、备测评;“三有”:有学校行政参与管理,有专家和教研员到校指导,有可视化成果。
  2.任务驱动,责任到人
  备组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进度和重难点,确定每次“微论坛”的研讨主题和具体任务分工,提前一周布置到人。
  通过任务驱动,把参研教师的积极性都激发起来,从学习者到表达者,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保障学校常规教研的规范、有序、深入开展。
  3.文献备课,更高更远
  教师根据任务,上“中国知网”查找对应的至少3-5篇核心期刊文献,每篇研读3-5遍,写出文献综述,再结合学情、新课标深度思考素养为本的课该怎么上,为什么要这样上,做好交流演讲PPT。这种任务驱动下的文献研究备课,能够推动教师们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备课更有深度、广度和前瞻性。
  4.深度研讨,学术交流
  把集体备课办成学术交流式的“微论坛”,主备教师以学者的身份站上论坛,以演讲方式把自己基于文献、基于学情的思考和研究成果与备组老师和专家分享,备组老师和专家和教研员共同研讨,建言献策,达成共识,备组共享。
  二、上课——全链条深度教研的关键
  备课只有通过上课才能落地见效,上课是全链条深度教研的关键。我校推动“素养课堂”改革,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驱动,吸引学生高度投入、深度参与、深入思考,这样的课堂是师生思想的交流场、思维的碰撞场,充满灵性和活力。我校梳理了素养课堂的6条基本标准,通过每周的“微型论坛”备课和公开课研讨,不断增强教师对实施素养课堂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把课堂改革推向纵深。











图2 素养课堂的基本标准

  1.明确目标——每堂课教师要基于学情、基于课标、基于教材,制定2-4条具体、明确、可评价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不能大而笼统、含糊不清。过程设计和评价设计都要与目标保持一致性。
  2.创设情境——情境是沟通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桥梁,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必经途径。真实且有价值的情境是考查学科素养的载体,所以,教学中要尽量创设好情境。
  3.有效设问——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引擎,教师要基于情境,精心设计有价值、有足够思维容量的进阶问题链,吸引学生积极思考。课堂设问切忌随意、零碎、表浅。每堂课至少有2-3个有价值的设问。
  4.深度思考——思考能力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有效任务的基础上,给学生明确的时间安静沉思或充分讨论、争辩等,吸引学生高度投入、深度参与、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不断完成自主构建,这样的深度思考是发展学生智力和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突破口,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5.探究活动——精心设计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探究活动、问题解决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多样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课堂总结——新课程强调大概念、大单元、大项目、跨学科,本质是在强调知识的联系性、整体性和整合性(防止碎片化),而教师习惯把教学内容分解、切片,逐一教学,这就需要在每节课结束前花2-3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提炼、概括和结构化,引领学生建立结构化知识网。
  三、听评课——全链条深度教研的升华
  深度教研不能仅停留在备课和上课阶段,快速、有价值的反思和反馈是教师进步的关键,是全链条深度教研的闭环和升华。我校每周各备组的公开课备长都会及时组织听课教师反馈和上课老师反思,提炼亮点,全备组传承发扬;反思不足,全备组继续优化改进。
  我校还编制了素养课堂评价量表,教师听课通过二维码提交评课信息,通过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能更精准地指导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以下是2022学年第二学期我校教师听评课的汇总统计。










图3 秀全中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素养课堂听评课统计

  四、质量——全链条深度教研的成效
  1.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近两年,高考达清北录取线学生和特录线学生明显进步,教育增值能力全市名列前茅,入选全市做经验介绍。
  2.教师专业成长迅速
  教师参加各级比赛获奖人次和级别明显进步,教师的教学成果明显增多,职称评审通过率大幅提升,2023年高级职称通过率是2022年的7倍。
  3.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1)2022年6月24日,向全广东省做了深度教研和素养课堂的示范展示,全省80多万同行观看,获得省教厅、省教研院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2)2023年5月9日,作为广州市中学教研体系建设优秀学校接待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朱永新一行到校进行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专题调研,得到调研专家一致好评。
  (3)2022年6月,学校获广东省基础教育县区教研基地校。
  (4)2023年7月,学校获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
  (5)2022年3月,学校获广州市中小学深度教学课程改革实验项目试点学校。
  可见,从备课到上课到听评课的全链条深度教研机制,是我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新应新,探索出的新课程校本化落地的有效路径,能较好地化解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们的诸多困惑,切实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可为各校新课程校本化落地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和平.初中语文深度教研的基本特质[J].教学与管理,2022(31):39-42.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5-23.
  [3]王先军.推进深度教研:开掘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J].中小学管理,2022(08):5-9.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0-193.
  • 【发布时间】2023/10/18 5:41:47
  • 【点击频次】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