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关爱”是最好的武器

 

【作者】 刘小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师生之间,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由于角色的不同,孩子们的心中自然会对班主任老师在心理上筑起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而这道高高的墙,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通过不断的思考、实践和反思,得出:“关爱”是最好的武器。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就要对他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与赤城相遇。”
  我校是一所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师资配备的原因,我从刚送走初三年级的英语教师调整到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这对于从教初中教学十余年从未当过班主任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接到这个安排时,我懵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心里反复问自己“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开学了,看着教室里四十多张纯真稚气的笑脸,自己鼓劲“没事儿,你看看他们,多可爱啊,要好好带啊。”然而,事与愿违,班里的状况层出不穷。特别是其中两个孩子,着实让人头疼:小鑫,是一个小女孩,期初报名时给我第一印象就是:邋里邋遢,蓬头垢面,像个流浪儿似的。当时还纳闷儿: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们的掌中宝、心尖肉,怎么回事?开学一个多月,她要是看到别人有什么新鲜玩意儿,而自己又很喜欢,就会在别人不注意时据为己有,还随时恶人先告状。上课基本不会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超过三分钟。作业脏乱差,要么就是没带来没做等等。打电话请家长,没用,就一奶奶,管不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还是那样。对于她,让我这个班主任很是头疼,又怜又恨。还有个叫小杰的男孩儿,表面看起来乖巧可爱,可是上课没有一分钟能坐得住,要么一上课就打瞌睡,要么下座位影响别人,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课下追逐打闹,经常与同学打闹,随时有意挑逗、捉弄同学;作业不常写,写了也是潦草应付。几乎找不到一个让人欣喜的亮点。听从其他老师的建议,主动找他单独谈话,而他,却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不跟你搭理。我有些生气,声音不由自主地大了起来,他见我发火,无奈地点头答应了。走出办公室,恶习依旧。联系家长,得到的是踢皮球式的回答“孩子只听他妈妈的,我管不了”“孩子判给他爸爸的,找他爸”。
  愤怒,生气,抱怨,无用,班级工作得继续,教育还得继续。对于班主任工作经验几乎为零的我只能自己想办法了。于是,我在网上搜索类似情况的班主任工作解决之道,在办公室请教其他有经验的同事,翻阅班主任工作相关的书籍......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打算从学生的背景(家庭)入手,找到问题的根源。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这两个孩子的问题确实跟家庭有着莫大的关系:
  首先,亲情的缺失:
  小鑫的父亲在她四岁那年就因病离世。母亲长年在外打工,与孩子相处极少,忙于工作挣钱养家,对孩子教育不闻不问。祖父刚过世,祖母忙于农活,只管温饱,放养式,让她觉得自己可以自由自在,想干嘛就干嘛,也不知道是非对错(没人教)。
  小杰,先天性癫痫病,父母早已离异,随父亲生活。但父亲忙于工作,对其也是不怎么过问。爷爷奶奶觉得孩子可怜,什么事都依着他,在家养成了横行霸道,唯我独尊的性子。
  其次,学习没有人指导:
  三年级,教材变难,学习任务多,知识灵活多变,仅靠上课四十分钟根本不够。回家的复习巩固对于这俩孩子而言就是空谈。久而久之,他们本来一年级的拼音拼读就落下一大截,识字量不达标,上课更是跟不上,学习没兴趣,一上课就睡或捣蛋,一下课就玩,一放学就玩。
  掌握以上基本情况后,我试着放下芥蒂,平等的和他们做朋友,以真心换真心。平时,我利用课间休息或午间休息与小鑫小杰聊天,谈生活中的趣事,聊未来的理想,避开他们心中“学习难题”的话题,从做朋友开始。渐渐地,他们俩无论遇到开心或难过的事都会主动来找我了。第一步,交朋友成功。接着,我开始逐步渗透学习的话题。在了解到他们其实很想学,只是管不住自己,又有很多知识不会的情况后,我有意在课堂上多给她们回答问题的机会,问题由浅入深,表扬鼓励为主,帮助她们找到学习的信心。课后,我给他俩单独布置适合他俩能完成的作业,作业难度再一步步提高。用休息时间单独辅导他们拼读,下午也留他们下来在办公室复习巩固当天知识后再离开(刚好他们家离学校都只有十几分钟路程)。渐渐地,小鑫和小杰掌握了拼读方法,识字量随之增加,阅读文章也比原来快了许多,自信心慢慢回来了。把劲儿用到学习上,捣蛋的时间就少了许多,班里其他同学也慢慢开始对他们俩有所改观,甚至有同学愿意主动帮助他们的学习了。
  孩子在学校有了变化,家里也得助力才行。接着,物质帮助,让家长孩子感知温暖。
  我家访时了解到小鑫的家境,特困。先侧面打听她和其祖母是否愿意接受赠送的旧衣物,她们不介意。于是回家收拾了两三大袋的自家女儿穿不了的七八成新的衣服鞋子等,带到学校送给她,她奶奶很是感激。小鑫也很是喜欢,第二天就穿着来上学了。还记得当天中午,小鑫激动得午饭一吃过就抱着语文书直奔办公室来要背书。后来那一周多,无论上什么课,只要一下课,直奔我跟前,追着扭着要背语文。小杰家境优渥不需要,但他看到和他差不多起点的小鑫这样积极地学习,自然也不甘落后。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微信留言给这两个孩子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进步和变化,让他们也对孩子有信心,从而改变之前“不闻不问”的态度。
  于此,小鑫小杰的学习习惯逐渐规范中。最后,集体力量来感化,让他们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中来。良好的班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为此,我在语文课上和班队课上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提前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其他同学为他们的丁点儿进步大喊加油,鼓掌表扬,既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们的热心,又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有不会做的题,请教同学,同学们会积极帮助他们,而不像之前那样躲着避着他们了,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全班同学都像亲人一样关心关爱着他们。
  现在的小鑫和小杰,课堂上比原来更坐得住了,上课还随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书写越来越工整了,只是书本保管得有些脏乱。下课后会跟着同学积极来拼读拼音认读生字背诵课文了,课间和同学相处也越来越融洽了。看着两个孩子的点点变化,我心里很是欣慰。也让我明白:如果再次遇到类似的孩子,不要嫌弃,不要一味地指责批评,更不要打击放弃,因为他们需要的是“爱”,是我们多一点点的爱心和耐心。
  “爱”的力量有多大?爱,我们都会,但我们还得善于爱。
  • 【发布时间】2023/9/6 16:54:23
  • 【点击频次】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