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课堂的构建

 

【作者】 杨琳维

【机构】 湖北省崇阳县桃溪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拔尖孕穗”期,这一时期塑造什么样的思想品德将对未来产生重要影响。《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肩负着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其有效课堂的构建对于初中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法律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课堂;构建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其有效课堂的构建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过于强调知识目标的实现而忽视能力目标的培养,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体性”,缺少能动性,这样的德育课难免会使学生感到空洞、枯燥,丧失学习兴趣,产生抵触心理,以致学生对道德法治知识学而不信、信而不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一、妨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因素
  素质教育被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后,素质教育总体上成效不错,教师更多地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辅助者,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道德与法治》课依旧被当成一门智育课。目前,妨碍构建《道德与法治》课有效课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重智育、轻德育,是我国现行的教学体系中一直存在的问题。《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仅占70分的“副课”,其地位极易被忽视。大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片面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道德践履能力的提高,这样的课堂难免显得空洞、苍白,缺少灵魂和精神导向。此外,学生本人不重视也是妨碍《道德与法治》课有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因素。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缺乏人生理想,缺乏爱国之情;并且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还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如游戏成瘾、青少年犯罪,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靠智育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德育教育。
  2.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担负着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使命。教师的工作对象具有不同于其他工作的特殊性,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教育熏陶他们,使其按照社会要求发展。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作风,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再者,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真理的力量,更取决于人格的力量,“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思想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才能上行下效。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有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教师的努力。
  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德育内容更加复杂,单纯的课本知识的灌输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严重妨碍着《道德与法治》课有效课堂的构建。一方面,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德育教育即是理论教育,将《道德与法治》当作一门智育课来讲授。然而,对于空洞乏味、“可望而不可即”的理论灌输,学生并没有参与感,对于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往往是排斥厌烦的。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仅仅立足课本,缺乏延伸,教学内容缺乏新鲜案例的支撑,不仅会使学生觉得所学知识晦涩难懂,而且会觉得所学缺乏“真实感”,丧失学习兴趣。
  4.教学方式单一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分数似乎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唯分数论下,“填鸭式”教学方式盛行。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中存在的第一大问题,严重妨碍有效课堂的构建。另外,《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式单一也与部分任课教师观念保守、陈旧、缺乏创新有着极大的关系。全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都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教育者应当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5.评价方式单一
  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仍然以智育为主要方式,学校考核以“分”为主、招生机制以“分”取人,以考代评、以分为主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大的片面性、不合理性。目前,《道德与法治》课仅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德育教育的成效,忽视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的评价,忽视道德知识的外化过程,这种重灌输、轻内化、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严重妨碍着《道德与法治》课有效课堂的构建。
  综上所述,这五个方面的因素都妨碍着《道德与法治》课有效课堂的构建,这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五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根据以上问题,构建《道德与法治》课有效课堂主要需从以下五点发力:
  1.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必须转变重智轻德的教学理念,从“知识观”向“能力观”转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践行能力,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意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外化橄嘤Φ男形表现和行为习惯。转变教学理念,也是我们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表明我们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理念,否则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都是海市蜃楼,终将化为泡影。
  2.提升教师素质
  优秀的德育师资力量是《道德与法治》课构建有效课堂的有力抓手。新课程理念下,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角色的要求也更加多元化。成功的德育课堂需要教师扮演好四个角色: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演员、最佳观众。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才能在不同的角色之间灵活转变。新时代、新形势、新需求,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也要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学校创设各种形式、任课教师自觉自为,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才能在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中真正落到实处、落到好处。
  • 【发布时间】2023/6/7 12:32:51
  • 【点击频次】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