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双减”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作者】 杨 巧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欲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之径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就需要班主任重塑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在遵循针对性、全员性、个性化和尊重性原则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归宿感、学有乐趣体验感和人际交往和谐感。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双减”  
  “唯升学论”观念影响下的中学生为了升学“唯分数”已经在无限制地投入自己的身心,把过多时间和精力都变成了“学以求分”的筹码。一旦出现学习成绩跟不上、排名靠后或者未达到学校、家长要求他们自身也倍受心理摧残,甚至无限焦虑,出现多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作为学生常居久住的“地盘”——班级,理应给学生无限关怀和理解,但班主任为了学校升学指标的达成和社会、家长期望的实现,也不得不将“提高分数”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先级”,故而也扮演了“催学求分论者”。这一角色的扮演直接导致了本应给学生无限关怀、学法支持、习惯培养、言形规范和动力供给的班级文化建设却“走样变形”,成为了“唯分数论”下压迫学生积极学的“枷锁”。
  一、“双减”下重塑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是建立在学校总体目标和班级分担育人目标之上的一种潜在“要求”,看似“软”,实则对每个学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所在。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形成的学风和班风,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硬文化”,它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规范学生行为,还能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心态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目前,以“分数”为唯一追求的学习展开,虽体现了教育公平,但对于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言之不尽的,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中学各个学科教育被异化,育人目标变成了分数目标,扼杀了学生个性不说,还使学生心理为了分数而异化而变得人际关系紧张、厌学、暴躁。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导向和环境育人作用,就可有效改善“唯分数”下不当的班级风气,改变教育追求短视化和功利化。
  而以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为目标之一的“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学校分数指标和班主任工作目标可以说起到了更好的导航引领作用,在调正纠偏中使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担当又逐渐回到了应有的状态,班主任在教学中的指导与学科教学实施已经不能用“唯分数论”来指导。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中必须进行重塑建构,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学并感受学习乐趣的“后花园”,能在积极拼搏之后有身心休养之地,以调整到更好的身心状态而“卷土重来”。所以,在“双减”实施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应积极建构一个新的班级文化,让学生不会因为学习压力而出现或这或那的心理问题,能够面对压力有正确的排释方式和解压方法与能力。欲达到这种效果,给接下来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就带来了无限压力,而班主任作为牵头者就应在引领学生共建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既是班级文化的建设者也是良好班级文化影响惠及的受益者。
  二、“双减”下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针对性原则。为了能有效解决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心理现状和外在表现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辅导,定期开展学习方法专题和心理排压疏导讲座。
  (二)遵循全员性原则。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每个学生都是创建主体也是受益主体。作为班主任在过程实施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和谐班级、和谐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班上的全体学生能认识到学习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对积极付出和努力在心理上有个正确认识,提升心理素质。
  (三)遵循个性化原则。在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升过程中作为实施的班主任既要遵循全员性原则更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遵循个性化实施原则,充分发挥自身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两条育人途径的机会优势和方法多样作用,针对个本出现的各种心理不适或不健康表现采取恰当的辅导和多种形式的教育,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
  (四)遵循尊重性原则。班级文化建设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实施,充分尊重并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他们班级文化建设的思维创新性,创建出更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后勤保障文化基地”。
  三、“双减”下班级文化建设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实施目标
  (一)促进心理归宿感的形成。“双减”实施要求执教者提高课堂育人质量而非是加长授课时间和加大作业量来促进“唯分数”目标的实现。作为班主任,要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这条路径强化学生“唯分数”追求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不适。在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异常现象的过程中教给简单的心理调节、保持和修复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学习兴趣,能在以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不良情绪排解以及社会适应等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辅导活动中获得更多有意义的认知。在此过程中我们班主任还应通过班级文化中的环境教育帮助学生适应班级新常态、集体中的新变化、不同学习阶段出现的学习新感受,尽可能感受到班级和睦和人际和谐,提升班级暖心度和聚焦力,让学生在“受压”之后有归宿感。
  (二)促进学有乐趣体验感的形成。在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实施中强化学习认知要义的学习,提升学生认知内驱力,减小“分数至上”的面子观,在促进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过程中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体验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体验感,从而提升他们自信心,有效克服厌学心理。
  (三)促进人际交往和谐感的形成。在强化集体意识的前提下开展体验友情的人际交往教育,培养学生合群性格,乐与班级活动参与和老师、同学交往,形成谦让友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金霞,“双减”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爱情婚姻家庭,2022年。
  [2]郭莉莉,加强高中班级文化的建设[J].清风,2021年。
  • 【发布时间】2023/3/8 16:34:58
  • 【点击频次】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