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建构适合艺体生的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

 

【作者】 熊勇民 邵晨成

【机构】 福建高宏教育集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本文以福建高宏教育集团艺体部统一编班授课的高三艺体生为依托,剖析了艺术生普遍存在的困惑,提出了建构适合艺术生的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以期能对高三艺体生历史教学的实践提供参考或借鉴。
  关键词:艺体生;校本教材;历史“大单元”教学
  艺体生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对策
  艺术、体育类考生是高等艺体院校选拔人才的后备来源。而“历史类”是这类考生高考选科的主要倾向。面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文化课复习,大多中学或因考生人数不多而不够单例重视。为此笔者针对专为艺体类考生备考而统一集中编班组织文化课教学的高宏教育集团进行调研,梳理出“历史类”艺体考生在历史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困惑。据此提出了艺体生如何在校本教材引领下进行历史学科“大单元”教学的探究,希望能为艺体考生备考和他们未来艺术创作奠定人文基础。
  直面艺体类考生历史学习的困惑
  艺体专业科联考在每年12月初,校考在3月初,考后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文化学习。此时距高考不到六个月,校考生不足三个月。如何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是所有涉及艺体类考生的中学或教育机构必须直面的问题。基于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矛盾,考虑到学情特殊,重新编制适合他们学习的校本教材势在必行。
  变化的教学素材 不变的教育目的“本次修订亮点之一,是在课标中首次研制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如是说。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教学素材变化,本次统编版的课程教材,把高中学习内容改革为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选择性必修(政治、经济、文化)三本教材共两大类。历史教材作为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体现了国家意志,渗透着立德树人教育功能。新高考”录取模式的核心,是“两依据一参考”,既要看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要参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所以教师只有精准把握课改的核心,才能担负起立德树人教育重任。
  开发适合艺体生使用的校本教材资源 福建作为第三批启动新教材的14个省份之一,考生2020年秋季使用新教材,2023年参加高考。面对学习时间紧迫的艺体考生,福建高宏教育艺体部组织省内学科专家教师依据课标,在尊重原教材基础上将历史教材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重新整合,化繁由简,开发出包括《教学讲义》、《知识手册》《练习册》《答案详解》四套学习资源,专供艺体生学习。如《2003版教学讲义》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原教材合编,体例改编设计成以下几个板块:“单元导语”:“重点难点”:“主干知识”:“考题链接”:重新整合的教材侧重从知识本位转为素养本位,切入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重置过程,体现认知观、教学观、评价观。
  《知识手册》以原教材顺序为主,引用“大单元”目录,内置专栏有:“学习目标”“知识框图”“阶段特征”“时间线索”“重难点知识”“概念解释”等。通过凝练专题、构建统摄作用更强、关联程度更高的“学科大概念”教学体系。
  基于校本教材 运用历史“大单元”教学 提高有效性 
  1.建构知识框架 简明实用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课堂”。校本教材结合了“单元聚焦”的学习主题。在大单元的章节下建构主题,从探究的角度出发,将所涉及的事件进行探讨、以解决历史问题作为教学设计的基调。用“大单元”教学串联主干知识,强化时空观念,因果逻辑,逆向思维能力,注重学科内整合与学科间整合,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教学的最佳策略是,既要遴选重点内容,更要把重点内容串联起来,从而使学生头脑中拥有上位观念,这就是抓大概念的做法。”如:用世界“现代化历程”作为主题,将15-20世纪前的世界重大事件联结:现代化的萌芽(15到16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民族国家和君主专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16世纪前后的西欧社会正处于新旧世纪的结点,欧洲开始走出中世纪;现代化的降临(17到19世纪早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启蒙运动思想解放、工业革命——意味着世界正在走向工业化社会;现代化的延伸(19世纪中后期):美国内战,德国统一,俄国改革,日本维新——世界正在走向工业化。可见大单元教学是落实大概念的便捷的教学载体。建构知识框架方便艺体生在有限的时间更好地掌握单元主干知识,简明实用。 
  2.凝练教学主题 渗透学科素养
  历史知识间的相互关联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重要引擎,引导学生关注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联系、不同事物的相互联系,从而形成对事物完整性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指导学生运用校本教材中的《知识手册》内置的“思维导图”,参考单元目录与标题,发现或归纳主题,有效地利用校本教材的优势。大单元教学渗透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素养,教学中要打破教材章节的编排局限,重构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及合理创设情境。正如恩格斯说“没有理论思维,就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没有正确的观念,统帅知识就是一堆无用的东西”。如《纲要》下的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八单元“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下的子目录等三个单元内容,均涉及西方殖民活动、亚非拉民族抗争,单元或子标题又有重大事件的时间信息。从中可以这样凝练教学主题:“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从抗争到赢得民族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崩溃”等主题,学生学习更直观,学科素养的培养也能孕育其中。正如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课堂教学艺术不是传授的艺术,课堂教育学艺术是激发、启迪和活跃”。
  3探索有效路径 舒缓学习困惑 
  “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艺术类考生对历史时序、大单元下的主干知识、时代特征等知识把握不到位,欠缺主题意识,对大单元下的历史概念、历史事物的逻辑关系不理解。回答各类主观题只能凭感觉。依据所学知识是阅读、理解、提取信息、概括分析的重要抓手,但多数学生只限于抄材料,堆砌材料中的史实,缺乏学科素养和解答思路,更难以胜任新高考的考查要求。为此教师要探索有效路径,加强整合材料,捕捉历史事件关联的训练,用规范化、要点化、段落化要求进行日常训练答题,提供答题角度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技巧入手,才能实现以练致用的实效,化解解题中的困惑。如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指导学生阅读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等教材信息,用“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象征”理解名词内涵,从校本教材中的“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宋明)”分析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提示参照所学知识归纳其原因有,政治:汉代国力强盛,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提供了政治保障。经济:汉代国家统一、经济发达,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思想:东西方交流交往的友好愿景推动。军事:打击匈奴,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安全。科技:丝绸、瓷器、茶叶等手工产品丰富,可用于商品交换。交通:海路交通条件不断完善以及造船、航海技术的运用。特点归纳如下:历史悠久;路线丰富多样,联结范围广;中原王朝与周边国家互惠互利,奉行以和为贵,和平友好的交往原则。梳理单元中的历史概念、历史事物的逻辑关系,联系所学知识,提升概括分析能力,摒弃史实堆砌,迎合新高考的考查要求。
  培优补差,帮扶后进生,做好培优补差、个性化辅导、晚到生补课、极致护航等具体服务,真正把教辅结合起来,形成“尖子更尖、后进赶上”的良好局面,实现舒缓学习困惑达到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
  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尝试新的教学范式或教学方法还很多,本文愿为基于校本教材引领下的艺术类考生在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中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新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大概念》北师大李凯 2020年第2期
  [2]《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3页
  [3]《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斯多惠,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77页?
  [4]《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何兆武 陈启能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96页
  作者简介:熊勇民,福建高宏教育集团,大学本科历史系,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学科带头人。邵晨成,福建高宏教育集团,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历史系。

  • 【发布时间】2023/1/9 17:25:43
  • 【点击频次】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