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给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建议

 

【作者】 马玉龙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劳动教育教师是小学生劳动学习的掌舵人,应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准确把握课程的特征。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情,合理设计教学任务,采用分层活动、利用评价机制,有效组织教学,并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的训练。此外,劳动教育教师要争做“会学习”、“会上班”、“会生活”的“三会”教师。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教师;教学;思考
  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一出,全国各地掀起劳动教育教学浪潮。许多小学开展了劳动教育课程构建和校本实践探索,如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实施(王海荣、李玉玺、黄金强,2021)、创新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郭娟娟,罗娟,杜晋芳,2020)等。然而,当前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加之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开发课程的精力和时间都不够,学校的场地以及小学生的能力都有客观的限制,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尤其需要多思考、多尝试。依据学生认知特点,我们先后开展了低年级自我管理型劳动、中年级服务型劳动、高年级创造型劳动的课程实践,并从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思考,与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共勉。
  一、把握课程特征,落实课程育人价值
  首先,教师要明确劳动课程的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三大特征。一方面,教师要传承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引领学生认识劳动的创造性和价值,倡导孩子们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梦想,抵制和摒弃不劳而获、暴富享乐的错误思想;另一面,课程实施中要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体会分工合作;此外,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的实践性,教师应明确课程必须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学会提升劳动技能、塑造自己、创造美好生活。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劳动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劳动技术,课程的价值不局限于劳动技能的习得,而更多的是劳动价值观与劳动观念的建立。劳动教育是一种跨学科的教育,肩负着促进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育使命。教师应注重开展校本劳动教实践,有效地补充孩子们的劳动体验,扩大孩子们的劳动视野,尝试从劳动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两大角度深入挖掘劳动的意义;通过任务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质量意识和审美情趣,养成责任担当意识;注重引导孩子们经历调查、采访、观察、实践、反思等劳动学习的全过程,在亲自劳作、亲历实验、亲身体悟的过程中,认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智慧改变世界的道理;通过真实的情境体验,让孩子们经历并感悟不同的劳动,特别是智慧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艰辛与价值,懂得感恩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并树立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劳动者的正确价值观,培育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等积极的劳动精神、。
  二、有效组织教学,凸显课堂的实效性
  劳动教育涉及面广,小学生的劳动本领个体化差异较大,加上劳动教育很多时候需要较长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现象。如何避免呢?
  其一,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突出教师点拨的有效性,注重规范性、精准性。以使用劳动工具为例,教师可以录制微课,或现场讲解,强调工具操作的具体要求,保证孩子们在动手实践前领悟操作要领。如五年级学生在学习《毛线球》时,如何正确实用绒球器就是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绒球器的外形和特点;绕线过程中,必须做到均匀、紧密、多层,一直绕线直至半圆中心部位趋于平坦为止。孩子们掌握了操作要领,制作出漂亮、饱满的毛线球就能得心应手。
  其二,巧用劳动标准及评价,兼顾劳动成果与劳动过程,注重质量意识。以二年级《包书皮》为例,劳动过程中孩子们很容易出现下座位、大喊大叫、草草了事等情形,这时候,教师要善于运用要求或标准,正确引导。在劳动过程中,教师出示任务——独立劳动,每人取一本书、一张白纸,包书皮。任务要求有,(1)独立完成,制作好时请举手;(2)包书皮过程中细心,安静,不下座位,注意安全。大多数学生能按照要求进行书皮的制作,加上教师的及时评价,如点名表扬,或将遵守规则的学生投屏到电子黑板上,很快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榜样效果。在展示劳动成果“自制书皮作品”中,给出评价标准——包边整齐,样式美观,有创意。有了标准,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追求质量,包括劳动过程的规范性、劳动作品的美观性及创意性等。展示后,教师可邀请小朋友共同参与评价,进行追问,你是怎么做到把书皮的边缘包得这么整齐?你是怎样想到这个创意的点子(如镂空书名)?孩子们在互评中更加关注劳动过程的思考与制作过程,促进深度学习的同时,达到劳动品质的内化。
  三、注重深度学习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观察到一些课堂上很热闹,孩子们的确动手劳动了,也收获了劳动的成果,但是孩子们只是在教师的牵引下,按部就班地体验了一把劳动的过程。这是不够的;劳动教育还要注重劳动方法的习得,关注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开展家务劳动的时候,可以组织“家务小妙招”的探究活动,鼓励孩子们对家务中的劳动进行归类,如居家整理类、清洁类、美化类、烹饪类等;倡导孩子们二至四人一组,分工合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劳动类别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家务妙招,并实践验证效果,大胆分享。孩子们在研究过程中,既能亲自劳动,更学习了如何把家务做得快又好,同时还学习了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如怎样配置清洁油渍的溶液、如何清洗衣物上的圆珠笔污渍等。
  开展创意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劳动有苦有乐、劳动创造财富,体悟到学以致用。结合五一劳动节,组织学生代表开展“走进身边的劳动者”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进军营、物业、食堂、消防队等,在参观与访谈中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艰辛与快乐,在岗位实践或跟岗运作中真切进行职业体验,在劳动感悟分享中升华情感德育;结合双十一、双十二购物节,开展“跳蚤市场”活动,四至六年级孩子结队组建摊位、筹备商品、制作招牌和广告牌,一至三年级学生体验顾客角色,在真实的商品交易过程中,孩子们亲历创意物化、问题解决、责任担当的全过程。
  四、争做“三会”教师,践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
  教师要争做“会学习”、“会上班”、“会生活”的“三会”教师,践行劳动教育的本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会学习”的教师善于观察课堂,乐于研究学情,敢于质疑反思,愿意迎接挑战;“会上班”的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更新教育观念,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更好地为课堂服务;“会生活“的老师有诗意与远方,他的课堂格外有生机。
  从职业劳动来说,教师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劳动,教师劳动过程中的经历与感受就是劳动教育绝佳的教学资源。“会学习”的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尝试新型劳动方式的应用与变革,当下的跨学科融合课堂就是很好的案例。“会学习”才能“会上班”,既包含对职业的尊重,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还包含获得职业的幸福感,让上班充满劳动的喜悦。教师的劳动成果可以是自身的专业成长,也可以是孩子们的进步与收获,也可以是同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还可以是家长的肯定与认可。“会上班”,不仅是对自己的劳动负责,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责任感与荣誉感的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学习做一个会生活的智者,用劳动装点自己的生活,用智慧点亮人生,享受生美好生活,感恩社会和劳动人民。把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这一观念感染给学生和身边人。
  参考文献:
  [1]郭娟娟、罗娟、杜晋芳,创新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成都市天涯石小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7).
  [2]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20:(7).
  [3]王海荣、李玉玺、黄金强,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化表达[J].基础教育课程,2021:(11).

  • 【发布时间】2022/12/14 10:34:03
  • 【点击频次】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