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家国情怀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作者】 唐志敏

【机构】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立德树人的大环境下,对大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是时代话题,家国情怀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探析,就要求要引导大中小学学生进一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明晰自我使命担当,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升社会和谐,凝聚民族力量。要充分利用主渠道,增强培育大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充分借助借助自媒体,挖掘家国情怀的培育途径;用好隐性载体,提升家国情怀氛围。
  关键词:大中小学;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主渠道;隐性载体
  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强调:“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总书记指出家庭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家庭和睦与否关系着我们的社会安定,只有千万家安康,祖国才能更好的发展。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走向复兴,人民生活幸福美满,其落脚点都在千万家的幸福安康上,体现在十几亿人民生活的不断改进方面。此外,总书记更是指出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更要重视对其传承和发展,坚持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并且能够实现对其创新性转化。2014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在这个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新时代我们也是从三个层面即修身、处世以及爱国对大中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文化自信大背景下,我们大中小学生不仅应该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应该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同时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最小单位,国是家的最大凝结。《孟子》中有句话“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国情怀不仅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的优秀传统更是对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在增强文化自信,培养优秀品德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家国情怀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一)大中小学涵养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大中小学涵养家国情怀其具有重要的意蕴。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都论述过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可以分为:爱国、爱家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情怀。
  1.关于爱国情怀
  2018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由此可见总书记也是非常看重爱国情怀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作用。爱国情怀不仅仅在我们民族中发挥着强大的精神动力作用更是我们血脉流传的底色。
  2.关于爱家情怀
  习总书记在2018年的春节团拜会上曾指出,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最为重视家庭美满、国家的富强以及民族的复兴,其最终旨归于千万家庭的幸福安康,体现在十几亿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方面。只有在大中小学生的心中谨记爱家这一情愫,才能够在爱家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怀的践行,从而不负总书记殷切期望。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情怀
  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要实现民族梦,广大家庭就需要将自己的小家梦与中国梦融合起来,要实现爱家与爱国的统一化。家和国是不可分割的,家与国共同体是每一个大中小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目的。广大中小学生要时刻谨记嘱托,心中常怀实现民族复兴梦的情愫,服务人民、奉献祖国,身体力行实现中国梦。
  (二)家国情怀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1.坚定社会责任,明确使命担当
  社会责任感就是人们对于自己的国家和生活的社会发自内心的热烈的爱而产生负责任的情感、行为以及愿为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努力奋斗的价值认同。社会责任感源于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理想,是三者的高度统一的情感。大中小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必须要有家国情怀。大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绝不能脱离家国情怀。家与国就是命运共同体,有千千万万小家的兴盛,才会有国家的繁荣昌盛。高校是培养无数风华正茂的青年人的主要场地,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其家国情怀至关重要的一环。所以,把家国情怀恰当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大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极其重要。
  把家国情怀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档次,使其更高、更深更温和。要培育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首先要从认知方面下功夫,这需要有大量的知识积累,教师既要注重整体设计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形成理性的家国情怀,要有一定的深度。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家国情怀时要注重逻辑的严密和理论的基础,让学生铭记于心、自觉践行。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了家国情怀并自觉付诸行动,通过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达到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的目的才能更好实现。家国情怀对症下药,通过思政课让大中小学生明白个人的成长成才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是紧密联系的,从而使大中小学生铭记家国情怀,提升自身道德素质,主动承担起新时代社会责任,扛起重大历史使命,自觉做同辈群体的先锋模范,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2.传承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大中小学生对于家国情怀不仅仅体现在对家与国的认识,还体现在优秀文化以及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上。要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位大中小学生充分培育家国情怀,并从中汲取养分。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厚植家国情怀是大中小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及方向,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具有深厚的价值理性,其可以实现对传统工具理性的克服,其中深深隐含着家庭情怀以及爱国情怀的价值意蕴。通过思政教育实现文化的育人功效,使大中小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实现家国情怀的培育,实现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从而更好的坚定四个自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文化育人、以文化人,使当代大中小学生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牢牢树立家国情怀,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3.提升社会和谐,凝聚民族力量
  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立德树人,大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明天,因此更需要我们进行精心的指引以及培育。由此,将家国情怀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是落实思政课根本任务即立德树人的重要突破点。提升国家情怀,从个人方面而言有利于树立个人理想,从社会方面而言,有利于增强社会和谐,从国家方面而言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家国情怀,字面意思来理解也是家国并齐,家是构成国的最小单位,而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小家庭的未来,通过思政课教育,可以让大中小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树立不同的价值观念,如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美德观等,这些都有助于家庭的和谐美满。同样由此及彼,将这些观念运用或者说践行到社会层面,可以进一步实现社会的和谐。
  从国家方面而言,将家国情怀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凝聚民族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大中小学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生力军,他们更是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新人。中华历史五千多年,家国情怀早已与中国精神血脉相通,将家国情怀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不仅能实现对大中小学生爱国思想的价值引领更是能提升他们在家国情怀方面的思想认同。能够使每一位大中小学生在实现凝聚民族力量的同时,充分弘扬中国精神,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使大中小学生充分认知到作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角色。
  二、家国情怀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一)充分利用主渠道,起到对大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强化
  家国情怀的培育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对于大中小学而言,想要实现对大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强化,就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课,思政课是对大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主阵地、主渠道,在教育过程中将家国情怀融入进去,可以充分实现对大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强化作用。对于思政教育者而言,更是要在教育教学以及日常生活中实现以身作则,内心深处要厚植家国情怀,将祖国和民族置于心中,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实现对学生的引领以及感召,促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也能够积极的实现理想抱负,践行爱国情怀。
  第一,要实现将信仰与爱国有机结合。只有有信仰的人才能将家国情怀践行的更彻底,更有影响。思政教育者自己首先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坚定自身信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思想引领以及家国情怀培育的有效结合。此外我们也不能忘记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是一个拥有非常深厚的红色基因的国家,我们要讲好我们的红色故事,在红色故事中将铮铮誓言践行为大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报国志向以及强国行动。
  第二,我们也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掘其中的家国情怀,并在实现对其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例如思政课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可以节选一些经典篇目通过表演或者影视观赏等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其中的家国情怀,并将其转换为内心情愫,由此不仅实现了对大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也进一步实现对传统文化中所涉及的家国情怀的创新性继承。
  (二)充分借助自媒体,探索家国情怀培育途径
  学校传统的家国情怀教育途径相对较少,主要还是一些讲授、实践等或媒体宣传这些。自媒体的诞生可以突破现有教育困境,并拓宽现有教育途径,减少目前思政教育的局限性。首先,高校宣传部门可以通过微信、抖音、短视频平台等为教育实践平台,传递爱家情怀、爱国情怀等观念,展示家国情怀素材,打破现有思政教育局限性旨在达到思政教育目标。另外,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打破时空界限,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教育模式。大中小学宣传部门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身心特征,采取故事以及访谈或者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家国情怀培元方面多样化的需求,其次搭建专有的家国情怀培育家校平台。好的家风传承,会让一个人呈现出浩然之气,尤其是思想品德方面的培育是潜移默化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的主题。良好的家风,会给一个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体现在思想品德方面,要培育爱国情怀就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旨,大中小学也要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与家长建立起有效的沟通联系机制,将家庭教育作为家国情怀教育的契合点,将思政教育作为目标,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大中小学在家风、家训的影响下从思想上行动上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实现教育上的家校共育。最后,也要实现“以文化人”。5G时代,自媒体的影响是广大的,要充分借助这些平台,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融合家国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大中小学生在文化方面的认知,提升其文化自信。
  (三)充分利用隐性载体,提升家国情怀氛围
  在培养大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过程中,要把隐性教育载体的作用最大化地挖掘出来,让大中小学生本能地将满腔爱国情怀、强烈的强国意志、热情的报国实践不折不扣地投入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去。
  首先,我们要善于挖掘、利用从古至今以来的优秀精神文化财富中所蕴涵的家国情怀隐性教育内容。我们在大中小学生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将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中著名人物、事迹、典故、语录、观点等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因素利用起来,且赋予它们现时代的价值意蕴,实现家国情怀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饱含家国情怀的模范人物、感人事迹,特别是那些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勋章获得者、把青春献给了百坭村脱贫攻坚的黄文秀等。其次,要选取大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隐性教育载体。在大学校园里要熏陶大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就要创设相应的情景环境,可以把家国情怀的元素放进建筑设计、装饰等方面,如大学校园、教室里悬挂家国情怀相关的名言名句,建造家国情怀相关的文化墙之类的。最后,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行之有效的隐性教育方式。如入学教育、学生活动、学生实践等,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相结合,既重视指导学生投入实践,也教育学生重视理论的学习,增加学生体验的深刻性,使得家国情怀在大中小学生心中牢固树立起来,让大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更加牢固。
  (本文系2020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新时代广东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2020GXSZ141)”、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020zlgc-xj-jxgg0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2-04.
  [2]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 oe/s7061/201404/xxgk_166543.html,2014-03-28.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N].人民日报,2018-09-11(01).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7-48.
  [5]大力弘扬伟大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M].人民日报,2015-12-31(001).
  • 【发布时间】2022/11/20 3:10:16
  • 【点击频次】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