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统计潜入行 思政润于心

 

【作者】 黄 岚

【机构】 浙江省绍兴市塔山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以“复式统计”教学 谈课程思政融合

  摘 要:课程思政是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是一项长期任务,它不仅是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数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就要求一线数学教师要在教育中积极探索实质性介入学生个人日常生活的方式,采用理论化实践、渗透式教育、方向性引导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数学;实践;渗透;引导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它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课程思政是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要求一线数学教师要在教育中积极探索实质性介入学生个人日常生活的方式,将数学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际和心灵困惑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困惑,真正触及他们认知和实践的隐性根源,从而对之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对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和家长开展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学生有文明的言行,并且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相关机构组织的活动。但也有少数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小学生存在,他们突出表现为“兴趣不浓,热情不高,勇气不足”的“三不”现象。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立正确的“三观”,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
  一、 理论化实践:亲历调查,参与实事激发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要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始终坚持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倡导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
  三观概念是一个理论事物,强行灌输给学生只会事倍功半。所以要化理论为实践,如带领学生参加当地的节日习俗:清明祭扫烈士陵园、学习雷锋精神、母亲节感恩活动等等。但凡是一件充满正能量,带有教育意义的事,都可以通过实践传递给学生,久而久之,便能形成一个牢固的认知,也就是所谓的“三观”。
  数学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不仅要具备高度的思想性、理论性,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还要具备生活性、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2020年9月和2021年9月(“双减”政策落实后),我先后两次带领学生参与《小学高年级学生参加校外兴趣班情况调查》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高效率地通过网络、媒体、报刊等渠道,分头了解“双减”政策及校外培训班的一些知识,以及“双减”背景下社会上针对校外培训班的态度。让学生亲自参与问卷的设计,确定现场和网络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收集了塔小430名高年级学生的问卷,并根据获得的一手调查数据形成清晰的统计图表,进一步对前后两次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学生得出以下结论:(节选)
  结论一:“双减”背景下参加校外培训班的学生占比低于七成,不参加任何校外培训班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超过三成,参加校外培训班的学生占比与2020年同期对比下降23.68个百分点。










  结论二:学校将提倡实施“必做作业+鼓励性作业+拓展性活动作业”相结合的作业模式,超七成学生认为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习压力,但由于“双减”政策实施后的周六日及寒暑假不能参加学科培训,仍有接近半数学生对学习成绩下降有担忧。









双减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










 双减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焦虑感

  学生亲历调查的全过程,不仅能对统计知识进行灵活地运用,更能切身体会到统计的意义。通过《“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学生参加校外兴趣班情况调查》的实践,能让学生自发地关注时下的热点问题,并能深入领会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真正用意。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和提升自我,明确对价值观的认识。
  二、渗透式教育:数据分析,互助讨论强化责任
  课程思政的核心特点是隐性教育,其真正内涵是把“三观”培养和塑造起来。通过“渗透式”融入数学课程,丰富其形式,生动其教育。在系统、科学地进行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理论传播、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数学课上出“思政味”,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政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其中潜在的思政因素,在教学中坚持有机融合和春风化雨的原则。在小数三下《复式统计表练习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亲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通过学生的实践研究,逐步渗透“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 收集数据,关切身边事。
  2020年寒假,新冠疫情来袭,学生们第一次尝试大规模网课学习。一线教师利用微课平台,开启新的教学模式,做到“停课不停学”。利用疫情与父母朝夕同处的契机,让学生对熟悉而陌生的身边事展开实践调查,激发学生关心、爱护家人,燃起对生活的热情。例如:
  【教学片断】父母工作和做家务时间的调查比较。
  1.平时我们的爸爸、妈妈都很辛苦,要工作,还要做家务。那他们平时每天在工作和做家务上所花费的时间是多少呢?同学们可以抽空去问一问自己的爸爸和妈妈,也可以自己用心观察一下。
  2.前期我们三(6)班的同学们亲自调查了爸爸、妈妈平时每天工作和做家务的时间。我们来看一下已经整理好的统计表。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三(6)班爸爸平时每天工作和做家务的时间统计表





  三(6)班大多数爸爸平时每天工作和做家务的时间是(       )小时。
  3.我们再来看看妈妈的。

三(6)班妈妈平时每天工作和做家务的时间统计表




  三(6)班大多数妈妈平时每天工作和做家务的时间是(       )小时。
  4.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三(6)班爸爸、妈妈平时每天工作和做家务的时间统计表









  5.合并之后,再来看看这个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感受?(爸爸、妈妈平时都非常辛苦,工作和做家务的时间大多都在8小时以上。尤其是妈妈,相对比爸爸多。)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多体谅父母,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学习和情绪,不要让爸爸妈妈操心,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6.那你们认为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优点?(复式统计表比较简洁,方便观察和比较;还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
  学生亲历爸爸、妈妈平时每天工作和做家务时间的调查统计,可以让学生因疫情在家与父母共处的时间里,有意识地观察父母平时生活的细节,体会父母的操劳。逐步向学生渗透,学会关切自己的身边人,努力丰富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温暖和谐地处理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应该为家人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并积极付诸行动。
  2. 整理数据,关注国家事。
  为控制疫情蔓延,全国上下都要做到严防死守。在做好公共卫生的前提下,还要做好个人防护。关于个人防护,一要靠宣传,二要看落实。让学生开展本班学生疫情期间卫生习惯养成的调查,能起到有效地监督和指导作用。
  【教学片段】疫情期间同学们的卫生习惯养成调查。
  1.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我们不仅要吃好、睡好,还要更加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早晚刷牙、用洗手液洗手、开窗通风、出门戴口罩、勤剪指甲这些习惯,你有几项已经养成了呢?
  2.这是三(6)班同学卫生习惯统计表,根据下面的提示,请你把数据补充完整。

三(6)班同学卫生习惯的统计表








  (1)养成早晚刷牙和出门戴口罩习惯的女生和男生人数同样多。(那这两项女生也是20人和22人。)
  (2)全班养成用洗手液洗手习惯的是43人。(43-22=21,所以男生有21人。)
  (3)养成开窗通风习惯的男生人数是9的2倍。(9的2倍是18,养成开窗通风习惯的男生是18人。)
  (4)养成勤剪指甲习惯的女生比男生少3人。(19-3=16,所以女生是16人。)
  (5)看了这张统计表,你想说些什么?(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这些都是必须养成的习惯,开窗通风和勤剪指甲的习惯有待提高,男生比女生做得好。)
  课后我们还布置了“调查一星期你家扔掉的塑料袋有多少个?”“调查近一个月城市的PM2.5指数,哪几天的空气最清新?”的实践性作业,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是因为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这些充满现实意义的实践调查,刺激着未来的主人,自发地了解国家时事、关心环保事业的发展,增强自身的社会参与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3. 绘制图表,关心天下事。
  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理论的同时,还要重视思政教育的实践性,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
  对于新冠疫情的每日变化,学生们自发地收看新闻报道,对自己感兴趣的数据进行整理,绘制统计图表。不仅关注国内病人的增减情况,同时还与国外的病人数量进行比较。得出了中国对疫情控制的重大成功,取决于国家决策和人民思想的高度统一,学生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产生由衷的自豪和骄傲之情。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要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想法,运用数学知识进一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的理念,进而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
  三、方向性引导:评价优化,认识自我勇于突破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思政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人,存在着不同的发展可能性。我们要建立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但对于学生的评价,在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从教师层面给出的,这样的做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塔小数学组金娅老师,将统计方法运用于全班学生的相互评价上,学生的综合表现能立体、饱满地得以呈现。










  子越,挺不错哦!你看,五项评价稳中有升,而且涨幅明显。看来这学期的努力有了成效,能让那么多同学给予肯定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上课专注听讲,参与合作研讨,作业精益求精,积极展现自我,才让你有如此大的进步。下学期要坚持这些好习惯,学习别人的长处,让自己的人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1. 全体评价。利用钉钉数据平台,引导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对全班每一位同学“学习好、易相处、讲卫生、守纪律、有特长”五个方面开展评价。这样能全面客观地收集到一手数据,了解每个孩子最真实的表现。
  2. 直观呈现。将统计图作为评价的一部分,更能体现直观性。利用复式统计,展开前后学期的动态变化,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我的成长。
  3. 分析引导。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平时表现进行细致地分析,对学生表现出的进步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和赞扬,并含蓄、委婉地提出改进意见。循循善诱地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交心式的方向性引导,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建立自信,勇于突破,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是长期任务,它不仅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数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教育合力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教学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服务。所以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 程洪建.小学数学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j].贵州教育,2020(20):8-9.
  [2] 郝现亮.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政渗透[j].考试周刊,2019(13):86

  • 【发布时间】2022/11/20 3:07:40
  • 【点击频次】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