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探索

 

【作者】 郑 洁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二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作为双减政策的一线执行者,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是每一个教师该积极探索的课题。语文学科作为众多学科之首,以其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方面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语文作业作为链接教学、评价的重要桥梁,它的设计质量至关重要。倘若教师一味把布置过量作业(特别是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作为促进学习提质之法宝,无形之中不但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还会激起学生对学习的逆反心理,结果必然事倍功半。
  因此,对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势在必行。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减负增效、分层设置”的语文作业布置策略,化作业布置的单一性为丰富性,融知识学习于趣味学习之中,取得了较理想的“减负”效果。
  一、设置检测闯关类作业,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
  落实“双减”最大的瓶颈就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减负与提高学习成绩之间的矛盾冲突。对此,教师应该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努力在作业的“趣”字上做文章。
  比如,为了促进学生及时预习,熟记每课的生字生词,我原来是让学生抄抄写写,久而久之,学生对这项作业疲于应付,预习效果极差。如今,我将抄写作业改成知识检测形式,在每节新课前的三分钟进行“我来考考你”的生难字冲关。生生互考,或者安排一个字音字形的选择题,促进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对生难字过关。又比如文言文中重点词语解释过关,我让学生自主出题,互相考试,既检测了学生的掌握能力,又无形当中督促了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
  二、丰富作业的形式,促知识化为能力
  形式的单一一直是语文学科作业设计的瓶颈。提起语文作业,学生就觉得无非不过抄抄写写背背,很是无趣。其实,语文作业完全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我们可以设计实践体验类作业,迎合学生喜欢尝试的心理,拉近学生与书本和生活的距离。比如:读书节安排学生画“我读名著”的手抄报,妇女节、教师节、母亲节等节日做祝福贺卡或感恩贺卡等作业。我们也可以在课堂结束后,利用教材所学到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在学习了《白杨礼赞》一文后,我布置了学生在校园中寻“最特别的它”:观察一种植物或者花,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从颜色、香味、形态、气节等方面,尝试赏花,悟花,谈花,写一篇小练笔。我们还可以设计阅读名篇佳作的作业,让学生在学完课本之后找寻同类作品或同位作家作品来阅读,在对比阅读中提高自己阅读鉴赏能力……这些作业的布置,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活学活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增加作业的多元化评价,让作业真正有效
  作业的批改不仅仅是知识的反馈过程,更应该是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作业的批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评价方式仅限于老师全批全改,以勾差简单体现学生作业质量,那长时间后学生就会对作业失去热情。真正的作业的评价不是鞭子,而应是火把,去点燃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不应是尺子,而应是梯子,去引领学生攀登科学新高峰。因此,在每次批改语文作业的时候,我不但认真评改,同时也注重发挥评语的激励、引导、交流等功能。双减来临后,我又引导学生开展自评。自评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上的自我反思过程,他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了解作业的难易度,或者是学生把自己的疑问及时反馈给教师。在作业中,有的学生用不同数量的“☆”来表示对自己作业的满意程度;有的学生用笑脸与哭脸来表示作业的难易程度;还有的学生在自己不会的题目旁边打上一个问号,借以暗示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忙。这种自评行为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无声交流,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条捷径。而互评是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阶梯。在互评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评价者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把它当作自己学习的目标,同时也可以查找别人的不足,引以为鉴。学生掌握了评价权,也就等于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
  四、注重作业的分层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我将每天的语文家庭作业分成三类,供学生自由选择:第一类是.基础类:以完成预习的基本任务或者巩固简单的诵记任务为主;第二类是运用类:以句式练习和理解类题目为主;第三类挑战类:多为表达类的练习,让学生在吸收文本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要求学生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识记情况,自由选择一类作业来完成。这种作业的分层设计,以学生为本,设计有梯度,照顾到了全体,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获得知识。
  总之,在实施“双减”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更应敢于创新,不拘泥于形式,大胆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一种手段。

  • 【发布时间】2022/8/16 11:31:03
  • 【点击频次】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