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农村小学科学兴趣培养探索

 

【作者】 张逢刚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群众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农村小学由于家长、学生的思想观念陈旧及学校师资素养较差等原因,对科学课不重视和不感兴趣:,学生科学兴趣及素养要从娃娃抓起,教师作为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科学兴趣;养成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而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正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所在。教师作为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呵护好奇心,增强求知欲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善加引导就能将其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各种好奇心,切记不能给予打击、嘲笑等,要善于引导,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发现,从小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二、教学方法多样灵活,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言语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和抽象定义。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和不能立刻得出的结论,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解决问题,最后通过交流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 
  (一)组织趣味游戏,寓教于游戏中 
  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在科学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生了解什么是“影子”时,教师可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你有一个好朋友,乌黑的身体乌黑的头,无论你到哪里去,东南西北跟你走”(谜底:影子)。学生在游戏中兴致勃勃地学习新知,由被动地看看听听,变为主动地说说做做,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通过多媒体动画,引起学习兴趣。
  科学课对于小学生来说,相对于其它课程来说是一门新课程,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关键是要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视、听、说于一体,把声、形、色、动态和静态安排在不同的界面上,与学生产生交融。这些形式多样的信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境界中,在其头脑中形成疑问,导致探索欲望的产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实现了学生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换,引导他们在下一过程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如教学《油菜花开了》一课时,首先放花的录像,各种各样的油菜花、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边的田野里金黄色的油菜花,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把学生的思绪一下带到了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美丽春天里,使他们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愿意跟老师去学习油菜花的知识。
  (三)丰富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陶冶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粮食”。如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兴趣小组、开办科学板报、开展科学知识竞赛、开辟科学园地、观看科技视频或电影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四)情感交流。“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信任感和亲近感,自然而然会喜爱其所教的学科,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利用生活中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动力 
  “用科学”是学科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让他们明白,科学是一门看得见、用得上的学科,而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科学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感到科学学科是亲切、真实的。例如课堂上教师提出“酸奶是怎么做成的”这个讨论话题,可先让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然后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学习。
  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安排一些由学生动手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如“热喷泉”实验。在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瓶上塞上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师用热水浇在烧瓶外面,瓶里的水立刻从玻璃管上喷出,就像喷泉一样。学生看了实验感到十分新奇,迫切想知道这是什么原理。此时教师进行“热胀冷缩”知识的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上“二氧化碳”一课时,可让学生先把三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放在大烧杯里点燃,然后将事先制好的二氧化碳沿着大烧杯壁倒下去,结果越低的蜡烛越先灭。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作用。再如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老师在上课时首先用一两个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或跟静电现象有关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会什么现象发生?再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以后发现: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和头发摩擦,头发上的负电荷发生了转移,跑到梳子上,梳子上就有了多余的负电荷,所以梳子就带负电荷,头发缺少了负电荷就带上了正电荷。这些电荷静止在物体上就产生了静电现象,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并知道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这个时候同学们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要研究的问题竟是如此奇妙,还能不情绪高昂,精神振奋。
  • 【发布时间】2022/6/20 9:32:37
  • 【点击频次】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