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桑蚕文化资源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作者】 丁丽溪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横江镇复龙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生活教育”的理论,认为教育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时要把课堂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本研究主要是探讨桑蚕文化资源应用于幼儿教育的效果,以及对幼儿教育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桑蚕文化资源;幼儿教育;影响
  在我国教育部门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幼儿教育与本土传统文化,及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本论文中,主要探讨在幼儿教育中,怎样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桑蚕文化资源,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领略桑蚕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于生活积极探索的兴趣,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对于大班幼儿蚕桑文化主题课程的探索与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本课题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收获,但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完善,才能将蚕桑文化主题课程打造成结合当地特色的园
  一、创设立体多元的教育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创设立体多元的教育环境,使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培养情感,完善人格,这是我们组织开展“蚕宝宝与蚕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事实上,在我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事实上,在我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首先,幼儿园中养育的蚕宝宝就是家长带来的。蚕宝宝养起来了,可在城市,蚕宝宝的主要食物——桑叶成了大问题。马上有家长从单位采来桑叶,还有些家长特意带着孩子开车去农村采,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蚕宝宝快上山,家长拿来了稻草,用纸板把鞋盒隔成了一间间小房间,带到幼儿园,供蚕宝宝上山用。籍由养蚕宝宝这个活动,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进行,并从幼儿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一起完成给蚕宝宝采食物,帮蚕宝宝布置新家,为蚕宝宝拍照,替蚕宝宝记日记等等实践活动,共同认识了蚕宝宝的生命过程,共同欣赏了蚕宝宝的生命之美,共同体会了养蚕中的收获与失落,欢喜与忧伤,培养了孩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的良好品行,还共同领略了祖国悠久灿烂的蚕文化,构建起了理解、协作、互助、共嬴的良好人际关系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二、确定区域活动主题引领幼儿参与
  乡镇幼儿园在利用蚕桑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先确定区域活动主题,基于区域活动主题开发园本课程。乡镇幼儿园在确定区域活动主题时,要注意观察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差异,基于所观察到的差异确定小班、中班、大班的区域活动主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小班幼儿的年龄为3-4岁,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动作发展快、认识靠行动、爱模仿、常把动物当做同类等,因而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确定的区域活动主题应以培养小班对养蚕活动的兴趣为主,逐渐引导小班幼儿观察蚕是如何成长的,以此培养小班幼儿对参与养蚕活动的兴趣。中班幼儿的年龄为4-5岁,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为活动水平扩大,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增强,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等。因而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确定的区域活动主题较多,如“蚕的一生”、“蚕宝宝成长记”、“我爱我蚕”等,重点是要引导中班幼儿注意分阶段观察蚕的成长,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对蚕的一生能够表达清楚。大班幼儿的年龄为5-6岁,其年龄特点为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升、合作意识增强、控制能力增强、有较强的探究新事物的欲望等。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乡镇幼儿园可基于培养大班幼儿劳动能力、探究思维与能力的目的,开设“化茧成形”、“蚕的蜕变”、“蚕丝之谜”等主题活动,组织大班幼儿采集桑叶喂养蚕,并观察蚕在吐丝以后的变化,思考蚕茧的用途、蚕化茧之后又会变成什么,既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又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科学事物、自然现象的兴趣与探究能力。通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乡镇育儿园区域活动的主题,使所创设的区域活动有目标和方向指引,有助于深化区域活动的开展,且切合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大幅度提升区域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培养幼儿优良个性
  通过举办“亲手养育桑蚕宝宝,体会桑蚕文化魅力”的活动,可以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领略养育桑蚕的乐趣,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并通过这项活动,了解更多与桑蚕有关的知识,增强幼儿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及开放性,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不断的成长。教师可以把幼儿教学活动与幼儿亲身参与结合起来,比如让幼儿动手清理蚕宝宝的粪便、给蚕宝宝喂桑叶等,让他们在与蚕宝宝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了解桑蚕的各种生活习性,掌握其睡眠、蜕皮规律,每个阶段的身体变化,以及结蚕、羽化成蛾、产下蚕卵的整个过程,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受蚕宝宝吃桑叶时“沙沙”的声音、模仿蚕宝宝爬行时的动作、表演蚕宝宝的成长经历,让幼儿的各种情感得到培养和深化。同时,在养育桑蚕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参考意见和适当的帮助,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解决,这样也可以磨炼幼儿的意志,培养他们勇敢面对挫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优良的个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的“孩子的学习是在生活和游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学习能力的习得比知识技能的习得更为重要.”通过和孩子们一起观察蚕宝宝,让我更加地认识到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需要我们给予孩子宽松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去支持他们发现问题.我们不必急于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适当的引导,鼓励孩子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养成善于观察事物、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 【发布时间】2022/5/19 19:47:47
  • 【点击频次】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