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蚕桑资源在乡镇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应用的研究

 

【作者】 钟代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横江镇复龙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文化自信的指引下,坚持将蚕桑资源引进到乡镇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幼儿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我国的蚕桑资源丰富,利用蚕桑资源在乡镇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开展教学活动,可为幼儿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活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对蚕桑的热爱。本文就如何在乡镇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运用蚕桑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探究,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蚕桑资源;教学活动;乡镇幼儿园;区域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阶段的教育应充分汲取本土优秀文化,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将优秀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之中,以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丰富幼儿教育的形式,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体验本土文化的魅力,开展适当程度的劳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肢体协调、思维能力。蚕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地方都养蚕与种桑,基于蚕桑资源所开发的乡镇幼儿园园本课程,是以区域活动的方式,通过幼儿亲身体验养蚕与种桑,让幼儿对养蚕与种桑有直接的感触、感知,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幼儿感受到养蚕与种桑的乐趣与魅力,进而深入了解蚕桑资源中的历史文化,增进幼儿与父母、教师之间的感情,建立乡镇幼儿园、家庭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一、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利用桑蚕文化资源实施幼儿教育,可以把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结合在一起,创设一个多元化、立体的教育环境,实现教育与生活的结合,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锻炼其实践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促进幼儿人格的完善,为其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在实施桑蚕文化教育时,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向幼儿讲解与桑蚕有关的知识,比如让幼儿认识桑蚕有关的图片,播放桑蚕生活、吃桑叶的动画,激发起幼儿对桑蚕的兴趣。然后,可以发动家庭的力量,让家长帮助其共同养育。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带领幼儿认识桑蚕,并与幼儿一起动手为蚕宝宝制作生活的房间。并带领幼儿去附近的农村采摘桑叶,让其亲自动手喂养桑蚕。同时,教师可以定期让幼儿选择一条自己最喜欢的蚕宝宝,拿到学校进行评比,看谁喂养的好,并与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学习养蚕的经验。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把学校、家长、幼儿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幼儿教育工作辐射到社会、家长,利用多方面的力量,帮助幼儿完成帮蚕宝宝布置生活场所,给蚕宝宝喂食、为蚕宝宝拍照制作纪念册、记录蚕宝宝生长日记等实践活动。同时,家长、教师也可以与幼儿一起,共同了解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体会照顾、喂养蚕宝宝的收获,加强幼儿与家长、教师的交流,构建起家长、教师、幼儿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协作,及时沟通交流的良好关系,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注重把教学活动生活化
  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我们让有条件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去采桑叶,其他小朋友则在幼儿园学习分辨嫩叶和老叶,了解根据桑叶的成熟程度,喂养不同时期的蚕宝宝;采摘、品尝桑果,用桑果进行染纸游戏,了解古代颜料的由来。请教养蚕人,了解养蚕知识和蚕文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蚕丝制品,了解蚕丝的经济价值。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了绘画、泥塑、社会调查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幼儿有机会走出教室,融入生活,亲近自然,步入社会,获得了关于蚕宝宝的丰富知识。例如蚕沙,也就是蚕宝宝的大便,一开始,有的小朋友一看见就说臭,脏,不愿意给蚕宝宝清理。于是我们就发动家长带孩子一起上网找资料,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了,原来蚕的一身都是宝,蚕沙是一种中药,我们这儿还把蚕沙晒干了做枕芯,能清凉明目呢,并且有一位家长还带来了蚕沙枕头给小朋友直观感受。作为丝绸之乡,蚕丝制品种类繁多,有真丝围巾、各种款式的丝绸衣服、帽子等,最具吴江特色的蚕丝被,家家户户都有。那蚕丝被是如何制作的呢?我们请来了有经验的家长和幼儿一起做实验,从蚕茧中抽出丝,由幼儿来绕丝;示范烧茧,剥茧,了解丝棉斗的制作;参观丝棉加工坊,观看如何把棉斗拉成被子,并尝试学拉棉斗,当幼儿感受到十几个小朋友也拉不好一个棉斗,而阿姨只要两个人,就把一个个书包大小的棉斗又快又好地拉成了被子大小,对阿姨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通过为幼儿的自主探究与动手实践开辟了巨大的空间,使他们丰富了生活,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彰显了个性,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社会情感得到丰富。
  三、基于区域活动开展多样蚕桑教学活动
  在完成区域活动内外环境的构建后,应基于所构建的区域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三蚕桑教学活动,以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空间。如在蚕桑区域活动空间中的养蚕室,要组织幼儿参与蚕的养殖活动,围绕所确定的“蚕的一生”、“蚕的成长”等区域活动主题活动,让幼儿完成蚕的养殖与观察;围绕喂养蚕,将采集到的的桑叶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美食”,如桑叶糕、桑叶寿司等,培养幼儿利用桑叶加工制作的能力和想象力。在蚕桑区域活动空间中的美工区,可组织幼儿制作与蚕桑相关的绘画、手工作品,如将观察到的蚕的成长变化,以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制作与蚕的成长变化有关的手抄报,并在班级内进行评比,对表现好的幼儿发放小红花进行奖励,营造更佳的蚕桑活动氛围。在蚕桑区域活动的蚕丝加工室,可组织幼儿采集蚕丝、整理蚕丝;对采集的蚕丝进行基本加工,如制作成蚕丝手套、蚕丝小杯套等,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思考蚕丝的其他用途,培养幼儿探究事物的意识与能力。在区域活动中的游戏区,围绕蚕桑资源开展游戏活动,如“丝绸之路”活动,让幼儿们分别扮演商人、顾客,按照地图进行蚕丝制品的销售活动,进一步增强区域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兴趣,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
  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桑蚕文化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各项与桑蚕有关的活动,可以把幼儿教育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培养其优良的个性,同时还能够丰富幼儿的文化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学校、家长可以通过充分的配合,为幼儿营造一个立体、多元化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机会通过蚕桑活动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丰富自身情感、增进与教师、家长的交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锻炼其实践能力,获得人格的完善。
  • 【发布时间】2022/5/19 18:19:06
  • 【点击频次】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