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乡土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作者】 苏华玲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和高考改革的背景下,生物教师的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有挖掘课程资源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充实和完善课程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课程资源,乡土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应得到充分重视。因此,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广西钦州市的乡土生物课程资源,以及利用教学案例分析法研究乡土生物课程资源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钦州市;乡土生物课程资源;教学应用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要善于挖掘和正确利用各种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乡土生物课程资源是一种有效、适宜的教学媒介,为生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扩充了资源。因而,研究乡土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极其重要。
  一、概念界定
  乡土生物课程资源是指与生物教学密切相关的本土资源,主要涵盖学校和家庭所在区域的历史遗迹、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等。在生物教学中,恰当开发和利用具有乡土特色的课程资源,有意识地将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爱乡、爱国情怀,从而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钦州市乡土生物课程资源的概况
  在倡导新课程和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有意识地开发生物课程资源,并将其有机地融入到生物教学中尤为重要。据此,笔者以广西钦州市为研究区域探索乡土生物课程资源。
  (一)钦州市乡土生物课程资源之动植物资源
  钦州市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四季分明,植被种类丰富,植被区系属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雨林。其中,乔木主要有松木、马尾松、苦楝、椎木、樟木等。钦州市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最著名的是钦州白海豚,其被称为 “海上大熊猫”。此外,在海滩上分布着 “海上森林”之称的红树林。钦州市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全市有陆地野生植物150科和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6科。
  (二)钦州市乡土生物课程资源之种植业、畜牧业资源
  钦州市积极利用山多、靠海的独特地理条件,重点发展钦州特色农产品和农牧渔等物产。在畜牧类产业方面,有黑猪、奶水牛、海鸭蛋等。在种植业方面,种植有甘蔗、柑橘、龙眼、火龙果、荔枝、黄瓜等,其中,荔枝更是钦州的名片,钦州向来有“荔枝之乡”的美誉,而黄瓜皮也是钦州的特产。此外,钦州还盛产青蟹、大蚝、对虾、石斑鱼四大海水产品,而生蚝的大规模养殖,使得钦州被冠以“中国大蚝之乡”的隽誉。
  (三)钦州市乡土生物课程资源之旅游业资源
  钦州自古以来,人杰地灵、风景秀丽。钦州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各种景区不胜枚举,如钦州港工业旅游景区、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擎天一柱、邓阳湖农业生态旅游景区、五皇山自然风景区、三海岩、白石湖公园、碗窑梨花谷旅游区、龙门七十二泾、八寨沟森林公园、六峰山风景区、三娘湾旅游景区、月亮湾、古窦岭、钦州园博园、林湖森林公园、仙女潭、滨海公园、王岗山风景区、天鹅湖生态园、那雾山森林公园等。
  三、钦州市乡土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教学应用
  (一)巧借乡土生物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钦州市红树林面积达3070公顷。红树林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防浪固岸、美化环境、净化水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红树林湿地有着“地球之肾”的作用,能消除或净化陆源污染物,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在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出校外实地参观红树林。在组织学生参观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红树林的重要生态功能,让学生认识到红树林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参观结束后,让学生收集当前保护红树林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让学生讨论保护红树林的相关对策。通过思考如何保护红树林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善用特产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钦州市位于广西南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此种气候致使钦州盛产荔枝。鲜美多汁的荔枝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B、维生素C、钙等组分,还富含果糖等还原性糖。在高中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一课中,教师可利用本地产的荔枝作为实验材料鉴定还原糖。荔枝作为当地盛产的水果,钦州的学生对这种水果相当熟悉。而且荔枝作为钦州的一张名片,若利用荔枝作为实验材料,既可以激发学生想要去研究荔枝中还原糖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乡情怀。
  (三)从生活出发,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
  黄瓜皮是钦州市的一种特产,是钦州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食品。黄瓜皮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盐进行浸泡,目的是使细胞中的水分渗透出来,从而使黄瓜皮的口感更加爽脆以及利于储存。在高中生物《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课中,可让学生在家腌制黄瓜皮观察细胞失水的现象,进而根据深刻理解细胞失水的原理。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探究生物学知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结合特色乡土资源,培养爱乡情怀
  钦州市作为一个港口城市,为中华白海豚的生息和繁衍提供了丰厚的条件,如丰富的饵料和优良的水质,是中华白海豚的优良栖息地。中华白海豚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在高中生物《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课中,在讲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家乡的中华白海豚,接着,教师可利用中华白海豚作为例子来讲解从细胞到生态系统的整个生命系统结构。用中华白海豚作为例子,让学生对白海豚有更进一步了解,以及为家乡生息繁衍的中华白海豚而感到自豪,从而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怀。
  参考文献:
  [1]黄楚楚,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青年与社会,2015(1):196-197.
  [2]匡薇.邛崃市乡土生物资源与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整合利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3]赵友旭.钦州市红树林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09):84-85.
  [4]张丽珍,徐淑庆.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134-136. 
  [5]龙志珍.浅析广西钦州中华白海豚现状及保护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07):156-157.
  • 【发布时间】2022/5/19 18:16:56
  • 【点击频次】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