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思政课:《红军长征及长征精神》教学设计

 

【作者】 李林杰

【机构】 新疆和田市第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教学分析
  内容要点:讲述长征的故事,知道遵义会议,理解长征精神。
  认知提示: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能根据地图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
  教育意义:1934年秋天,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信仰,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他们带领着一支队伍,用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这条光辉之路就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长征!并铸就了彪炳史册的长征精神!
  【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进行新课导入,通过毛泽东笔走龙蛇的诗词和壮美的雪山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这条长征路线上的一个个红点构成了一栋栋纪念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段历史,让我们追随革命先烈的脚步,回顾那段饱含激情和热血的岁月。








  (二)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为什么走上长征这条路? 
  时空轴: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 
  【战略转移】:红军的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背景资料:在前四次围剿中,国民党军队主要忙于对付其他军阀,江西的红军对国府的威胁没有那么大。加上毛泽东机动灵活的使用了正确的游击战的方针,国民党军队在前四次围剿中屡战屡败。但是1932年宁都会议之后,毛泽东丧失了军事指挥权。张闻天、博古、李德等共产国际的代表来到了中央苏区,代表共产国际获得了红军的指挥权。在军事上李德坚持的阵地战也让红军损失惨重,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完全丧失,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等决定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瑞金,突围转移。1934.10.21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红军主力86000多人,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湘西进军,被迫选择了长征,进行战略转移。 
  分析:从参战人数、领导人、战略战术、结果等方面分析第一到第五次反围剿的过程,得出走上长征之路的原因。
  第二部分:长征是条什么样的路?
  【设计意图:全貌上概述长征,从精神概念层面的理解到事实层面转移】(出示介绍长征短视频)











  【设计意图:对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需从时间、地点、人物、意义全面准确的理解,并铺开遵义会议后著名战役的胜利背景】
  遵义会议:在长征初期,红军依然是在“左”倾的错误领导之下,在湘江之战红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当红军进入贵州之后,党内矛盾日渐尖锐,在此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上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著名的战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逐一呈现】:虽然遵义会议解决了红军内部的路线问题,但外在依然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战役指挥和英勇斗争体现政治和军事智慧,并使学生较为完整的体会长征路上重大战役中形成长征精神的脉络。】
  四渡赤水(出示地图):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战役历时三个多月(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设计的,而是因势利导的随机应变战术)。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渡金沙江(出示地图):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出示地图:四渡赤水后急行军到金沙江的皎平渡口,用7只小船,经9天9夜,将部队全部安全地渡过了金沙江,把长征以来一直尾随的蒋介石军队甩掉了。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彻底摆脱敌人。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无一人损失) 
  爬雪山过草地:实现北上抗日
  背景资料:之所以要过雪山草地,和红军坚持北上抗日有关系。在民族矛盾逐渐尖锐的1935年,中共想要发展,就必须向民众寻求帮助和支持,而想要获得民众的拥护就需要坚持抗日的主张,与国民党形成鲜明的对比。红军过草地的时候走了大约七天,在这七天里,红军没有粮食,没有足够的御寒皮衣、棉衣,而且是在草地上露宿了五天。所以很多红军就在高原反应、缺氧、露宿、寒冷、潮湿、喝水中毒这些情况下死去了。
  出示图文:“他们都被冻成了‘石头’……”这是王承登老人在采访中形容翻越夹金山时的情形。
  “无论如何都要跟着党走下去,只要坚持,肯定会有胜利的一天。”
  正是沿着这一串串血迹斑斑的脚印,以牺牲战士的累累白骨为路标,他和战友们趟出了一条胜利的道路,走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胜利会师】
  在历史事实层面有两次会师,1935年10月的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的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和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甘肃会宁的红军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胜利的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 
  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三部分:长征路上是什么样的人? 
  【设计意图:红军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是需要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而取得艰苦卓绝的斗争胜利是靠广大将士的理性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意志。通过描述将士们的精神和现实表现体现信念的形成和坚定。】
  人员: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由出发时的30万人到会师时的3万人。 
  年龄: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 
  装备:平均每百人有枪支数仅40余支,平均每支枪只有不到56发子弹。
  行军:平均每日74华里(37公里)……
  精神: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出示图文:            长征路上的勇士们! 
  安顺场,随时准备牺牲的16位渡河勇士已出列,突然一名战士又冲出来,哭喊着:“我也要去!我一定要去!”                                                                                                                                                                                                                                                                                                                                                                                                                                                                                                                                                                                                                                                                                                                                                                                                                                                                                                                                                                                                                                                                                                                                                                                                                                                                                                                                                                                                                                                                                                                                                                                                                                                                                                                                                                                                                                                                                                                                                                                                                                                                                                                                                                                                                                                                                                                                                                                                                                                                                                                                                                                                                                                                                                                                                                                                                                                                                                                                                                                         行军中,大雨滂沱,战士们放弃做饭,吃生米,喝冷水,连开会都是边行军、边召集、边开会;
  泸定桥,22名勇士有4人牺牲。东桥头被敌人点燃,火海里,火人一样的夺桥勇士冲了进去…….
  战斗结束,功臣受到奖励:列宁服、钢笔、日记本、搪瓷碗、筷子。 
  不拿工资的红军战士,为了什么在拼命?
  夺桥勇士刘金山说:“一心只想怎么尽快爬过去,把敌人消灭掉。”之所以想法纯粹,是因为心中信念坚定:为穷人打天下!
  红军杨田铭忘不了:在除夕之夜,全家人砍两担柴换来几升米和半斤肉,被地主团练抢走。父亲、哥哥被反动派杀害,妈妈病死,年幼体弱、孤苦伶仃的小妹妹被豪绅贩卖、当牛做马。
  安顺场船工帅士高的孙子帅飞说:“当时爷爷22岁,他觉得人家都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拋头颅,洒热血,我为什么不能做一点牺牲呢?”最多时,77名汉族藏族船工轮番开渡。 
  概括:  被伟大理想组织起来的人民,不可战胜。           
  第四部分:什么是长征精神? 
  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伟大长征精神的具体表现:
  【设计意图:习主席提出的长征精神是从长征中生长出来的,对长征精神的解读更需要具体的例证来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
  1、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例证:
  长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单衣爬雪山,绝粮过草地,红军一无所有,却能创造人间奇迹,凭的是什么? 是什么支撑着这支队伍一直保持着前进的方向,又是什么鼓舞着这群年轻人不畏生死勇往直前? 
  官兵讲的最多的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 “没有理想信念,一天也走不了”。——老红军汪明贵。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2、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例证: 
  1934.10.25-12.1血战湘江 
  1935年1—3月四渡赤水 
  1935年5月3—9日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24-30日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6-7月爬过5座4500米以上的雪山(草鞋布鞋、辣椒烧酒) 
  1935年8月过草地(青稞炒面、任弼时煮皮带、吃野菜野草)……
  上有飞机大炮疯狂轰炸,下有百万雄兵追击,前有万水千山的阻隔……
  陈树湘的英雄事迹、张思德“尝百草活动”中毒昏迷……
  3、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例证: 
  1933.10-中共领导人博古、军事顾问李德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1934.11.21-12.1湘江之战极其惨烈,8.6余人只余3万余人:“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李德指挥) 
  1934.12.12湖南通道会议(前进方向),毛泽东的正确建议未能得到认同,但也没有按错误的方针走;贵州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在通道会议上向贵州转兵的正确主张;猴场会议解除了李德的军事领导和指挥权(因湘江之战不愿渡乌江)。 
  1935.1遵义会议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具有了军事指挥权。从此自1935年1月开始的系列战役开始胜利。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4、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例证: 
  遵义会议后,周恩来对博古和朱德说:“这一点我们都不如毛泽东”。
  面对张国焘的党内分裂行为(导致红军被迫穿越松潘草地):张闻天主动提出让出自己担任的中共中央领导职务;周恩来提出让出自己担任的红军总政委一职(张国焘)等; 党中央在同张国焘错误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的同时,适度满足其要求,对其红四方面指战员的团结关怀使其回到党中央的怀抱;
  红军内部的“批评—团结—批评”的公式。
  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例证: 
  共产党一经成立,举起“救国救民”的旗帜; 
  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长征路上,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故事; 
  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 ; 
  藏、羌人民的“牦牛革命”的史话……
  长征途中(宣传队)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组织群众(建立人民政府)、宣传党的主张(送子女参军)、武装群众(帮助官兵)……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结:长征不但是战争史上的奇迹,还是20世纪中华民族灵魂最壮美的写照——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及它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战无不胜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将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拓展学习
  电影:《万水千山》、《长征》
  习近平讲话:《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10.21) 
  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四、结语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习近平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习近平 
  作者简介:李林杰,女,在新疆和田市第五中学工作,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硕士。
  • 【发布时间】2022/3/22 21:05:02
  • 【点击频次】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