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后疫情时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

 

【作者】 向太平 张 典 徐雅文

【机构】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以湖北恩施高中为例

  摘 要:后疫情时代,中学生面临学业及心理不利的双重压力,这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以湖北恩施高中为例,本文从后疫情时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所遇心理挫折以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标、内容,提出疫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性策略。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恩施高中
  后疫情时代,当代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有研究发现,14到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问题频发,而且其心理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等特点。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为控制疫情蔓延,党和政府立即采取“停工停学”等措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封闭式管理期间,学生心理问题频出。在复课后,学生更面临心理与学业压力的双重挑战,后疫情时代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防控与干预刻不容缓。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和重要性
  心理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身体疾病或不良身体症状,它还包括个体心理机能正常、无心理疾病或障碍和人格健全三个方面。2020年新冠爆发,新冠潜伏期长且极具传染性,使得大众出现恐慌心理。而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发育不完善,情绪不稳定、学业压力大的阶段。疫情之下,教育系统有序开展“停课不停学”,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然而,复学前的“线上学习”模式和复学后的“封闭管理”模式给中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复课之后,学生面临学业及心理不利的双重压力。为此,后疫情时代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以湖北省重点中学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恩施高中)为例,本文从后疫情时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所遇心理挫折以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标、内容,提出疫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性策略。
  二、后疫情时代下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学习竞争压力的增大,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受疫情影响,中学生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交往受限、亲子关系紧张、对网络过度依赖化等心理困扰频出,致使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显著和突出。复课以来,中小学校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当前我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令人担扰,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和关注。针对复学复课后,学生的心理困扰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本体因素
  本体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和心理活动因素。
  1.1  生物遗传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遗传因素、病菌或病毒感染(新冠病毒)、脑外伤或化学中毒,以及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等。心理专家曾利用家谱分析研究遗传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问题学生中家族患有遗传病史的比例较大。其次是个体的疾病因素,如中枢神经系统等脑部疾病、甲状腺方面的疾病等。
  1.2  心理活动因素
  第一:认知因素。认知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心理活动,主要有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这些认知因素中如果某一认知因素发展不正常或某几种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失调,就会产生认知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会使人感到紧张、烦躁和焦虑,使人产生认知偏差。认知的严重失调,还会损坏人格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甚至导致人格变态。赵连俊等在中学生负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调查发现,糟糕至极等灾难化的认知和应对策略在负性生活事件和中学生抑郁起了重要作用。疫情爆发后,高中生在网络上面临大量关于“疫情”的信息轰炸,极易引起学生恐慌和不良认知,产生认知偏差。一项针对大众面临本次疫情所出现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显示,98.54%的人出现了过度的恐惧、紧张以及担忧的心理状态,认为本次疫情将会造成严重影响。
  第二:情绪因素。人的情绪体验是多维度、多成分、多层次的。它是一个人机体生存和社会适应的内在动力,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有数据表明约有25%的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会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一般地讲,稳定而积极的积极情绪状态,可以使人心境愉快、精力充沛,身体舒适、有力;相反,经常波动而消极的消极情绪状态,则往往使人心境压抑、焦虑,精力涣散、失控,身体衰弱、无力。疫情后,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与之前有较大不同,如每天佩戴口罩,教室消毒,不允许聚集聚餐等,学生面临学业压力、亲子矛盾、人际交往受挫,也会使他们产生适应不良和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教会学生处理情绪的办法。
  第三:个性因素。个性因素亦可称人格因素。个性因素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和个性倾向性等因素。个性因素是心理活动因素的核心,它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例如心理韧性、自信、自尊等。同样一种生活挫折,对不同个性的人,其影响程度完全不同。有的人可能无法承受或消极应付,从此自暴自弃;有的人则可能接受现实,正视挫折,奋发图强。疫情后期学校和家长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抗压受挫能力,引导高中生产生正向作用力,积极看待困难和问题。
  2、诱发因素
  诱发因素是直接引起心理问题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2.1  家庭因素: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叶苑调查研究表明,家庭
  功能越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好,两者呈正相关的关系。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疫情期间,高中生面临封闭式管理,与家人在日常相处中,家庭因为学生学习和自律性、父母管理方式等问题,使得青少年容易与家人发生矛盾,亲子关系紧张。
  2.2  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学生在不同的学校受到不同的校园环境的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表现会产生差异。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后疫情时代下,学校面临教学与防疫防控的双重压力,不仅要舒缓学生、教师心理压力,还要把控好防疫防控的关卡,保护师生生命安全。
  2.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社区对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成员的影响主要是社区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文化和行为,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严重影响。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新冠疫情就是典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给学生心理带来了很大冲击。
  总之,上述各种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因此,我们在观察、分析、判断心理失调、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时,务必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作用,逐一考查、全面正确地做出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适、甚至是医学治疗。
  三、 中学生所遇到的心理挫折
  在青少年心理学领域,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个体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辩证思维迅速发展;同时受到生理变化的影响,中学生情绪容易出现动态化变化;又面临升学等重大事件,往往其人际交往会面临挑战,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基于以上中学生心理变化,结合恩施高中心理健康的实践工作,参考心理档案数据与个体心理辅导数据,我们发现中学生在疫情以及后疫情时代所产生心理挫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自我心理探索:在个体辅导中,提及此项困扰的同学约10%。随着心理的成熟,中学生在内心世界有巨大的变化与发展,成长变化的“自我肖像”常常摸索不清,也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疫情打乱了部分同学原有的生涯规划,产生自我认识的矛盾,让自己陷入迷茫中,进而影响生活。
  2. 亲子关系处理:在疫情期间,因学生在家与父母有较长时间的相处,亲子关系中容易产生矛盾与摩擦,根据学校现有数据,有40%以上的学生因与家长的矛盾产生心理困扰;学校近期危机个案中92%学生在家中和家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发生过比较激烈的冲突,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也是中学生要面临的考验。
  3. 同伴关系处理:根据学校现有数据,有50%以上学生因同伴矛盾,恋爱关系处理等产生心理困扰,主要原因为疫情带来的情感上的隔阂,交流上的不畅,以及缺乏集体生活带来的认同感缺失等。
  4. 学业压力问题:中学生面临中考、高考等制度压力,网课期间学习效率不高,容易出现考试焦虑、学业倦怠、逃避努力、习得性无助等心理困扰。以恩施高中为例,此类问题在学校心理辅导中提及次数达60%以上,危机个案中有53%学生是受网课影响,成绩大幅度下降,因此产生心理困扰。
  5. 严重心理障碍问题:危机个案中23%学生受严重心理障碍问题影响,部分学生存在相关心理病史,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在疫情中以上问题未得到及时干预的情况下,容易加重其心理障碍。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措施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因中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充分发掘潜力;引导学生掌握情绪调节技术,克服心理困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提高择业能力,以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结合疫情期间以及后疫情时代学生的心理特性,将以上目标落实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层面,以恩施高中为例,可由以下几个方面循序展开,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2.1  全面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和融合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全方面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最基本途径。以湖北恩施高中为例,学校高度重视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的培养,定期开展教师培训,使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特性,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的特色和优势,自觉地使教育教学活动和德育工作成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群团组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注意美化环境和开发隐性教育资源,把环境熏陶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同时学校也重视同辈力量的影响,成立班级心理委员,校学生会成立心理部,通过定期培训,将学生群体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2. 2  建立心理档案,制定陪护制度,关注困难学生
  学校可通过制度推进学校心理健康建设,以恩施高中为例,每学年开学时利用心理量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动态追踪,及时干预;在疫情后,特别关注心理异常、身体异常、学习困难、家庭困难等四类困难学生,成立成长导师制,校领导包保责任制,困难学生联动干预机制,由班主任或家长提供信息,从校领导,到年级组、班主任、心理老师、班级心理委员,结合保卫处、医务室、生活老师,联合家长与社会力量,持续动态追踪困难学生状态,及时干预,提供帮助,预防危机事件发生。
  2.3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传授学生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健康积极生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恩施高中为例,有条件的学校可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给予固定课时,由专职教师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同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座谈等活动,假期利用公众微信号推送心理学文章、专题微课,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4  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辅导工作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是解决学生心理困扰,筛查危机学生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通过建立相关部门,配备专兼职教师,设置心理辅导室,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扰,恢复心理健康,增强心理素质。
  2.5  建立家校沟通渠道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的专题讲座、座谈等,线上推送心理学文章、专题微课,线下开设亲情驿站,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使家长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教育子女,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2. 6  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当前我国一些中小学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极端心理事件(自伤、自杀等)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此类心理危机事件可以通过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的方式进行预防。以恩施高中为例,学校可制定危机干预方案,通过班主任、心理委员、家长或心理老师的识别,结合心理筛查结果,制定特异学生动态追踪档案,定期更新,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及时干预,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疏导工作,强调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主体,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后疫情时期的心理健康工作仍需各方共同共努力,共同为中学生健康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燕燕,周薇.新冠疫情期间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医,2020,34(11):878-880.
  [2] 廖全明,苏丹,黄希庭.目前国内常用心理健康量表的回顾与反思[J]. 心理学探新, 2008,  27(4): 74-77
  [3] 余时平,彭新社:《浅析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当代体育科技》,2018 年 1 月 25 日
  [4] 杨瑾:《毒品成瘾者心理健康评测体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16 年 5 月 31 日
  [5] 赵连俊,吴国兰,葛维,李朝君,李晶.中学生负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6):635-638
  [6] 齐晔, 陈刘欢, 张栗, 杨瑛莹, 詹思怡, 傅传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公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研究[J]. 热带医学杂志,2020, 20(02): 145-149)
  [7] 席明静.高中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焦虑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7,33(4): 630-633
  [8] 杜红梅,林文.高中生积极情绪的教育心理干预实验[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3(05):22-25
  [9] 杨国顺.农村低保户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自尊、心理韧性的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8):3381-3383
  [10] 叶苑,部涨,李彩娜,等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6):385—387
  [11] 殳健. 农村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9.
  [12] 徐永祥:《社区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 8 页
  [13]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参考(高中)》,俞国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1)9
  [14]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01),10

  • 【发布时间】2021/4/6 17:34:19
  • 【点击频次】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