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促进后进生的个性发展

 

【作者】 李 科

【机构】 四川宜宾市中山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个好的集体,就是锤炼并完善一个人性格的熔炉。”“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学校教育通过集体教育学生,在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班集体这个阵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班集体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班级的特殊群体,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后进生”,他们的个性发展是班级建设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在班级建设中,如何关注后进生的个性发展,积极促进其作为独特个体的自我生成?
  一、 认识后进生,理解后进生
  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诫过教育工作者:“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爱迪生。”“后进生”是相对的,在后进生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这已被古今中外的事实所证明。事实证明之所以后进,绝大部分原因都不是他们不聪明。关键在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是否对他们有正确的认识,是否抱有纵使只有一碗水,也想救几棵苗的信念,是否因势利导,化“腐朽”为神奇,使“歪脖子”树成就为栋梁之材。
  后进生固然在学习成绩上不如其他学生,但总有好的地方,只要我们用正确的观点看他们,从适当的角度去了解和培养他们,他们同样能为社会作贡献。社会是多层次的,需要有政界、经济界、学术界等各界精英,更需要处于各行各业的不同层面上默默工作的普通劳动者。参天大树固然令人仰慕,难道芊芊碧草就不可爱吗?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后进生,用不同的目标去要求后进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后进生,则无后进生。
  二、 营造有利于后进生个性发展的集体心理气氛
  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班集体必须营造支持性的心理气氛,即:学生之间充满自信、宽容和相互帮助;预防或消除防卫性的心理气氛,即:集体成员之间不信任、充满恐惧感、敌意或斗争的心理。在班集体中营造支持性心理气氛,关系到班级各方面的活动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由此班主任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班主任的工作作风。班主任工作作风在营造个性发展所需的群体心理气氛中有着独到的作用,朋友式的工作作风,可使班级的心理气氛融洽、和谐,有利于后进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2.创设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并进行强化。
  学生的理性思维已经得到大大提高,更能从深层次上来理解自我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由此,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不仅需要说服、示范、训练,而且需要感染、陶冶、这种感染力的教育情境在班集体中还需要得以不断的坚持和强化,对模范的行为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使积极的因素得以巩固和发展。
  3.是让班级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影响班集体的心理氛围。
  班主任应抓住时机,在胜利、成功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绩;在失败、挫折的情况下,振作精神、鼓舞斗志,营造一种积极的心理气氛,在拼搏中去夺取胜利。
  三、 创设条件,让后进生找到成功的感觉
  学校每学期基本都会举行一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活动,往往也只有少数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尖子生能受此奖励,后进生”只能“望奖兴叹”,很少受到奖励。这些传统的奖励办法,缺点是时间长,人数少,做不到适时激励。那么如何更有效奖励后进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呢?我们班坚持这样做:有每周的集会,在会上表彰“每周之星”,还有每月一次的“进步之星”和“诚信之星”表彰,这样做的好处是时间短,表彰面广,场面大,涉及的不仅仅是学习,让学生有盼头,有激情,有信心。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各展其能、各施其才,使班级成为学生释放能力的场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可以在班内实行“班长负责分组管理制”,让每位学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班集体中负有一定的责任。首先由全班学生推荐选举一名有威信又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班长,然后由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报名或学生推荐分别成立学习、体育、文娱、劳动、卫生、宣传等6个管理小组,每组5—6人。各设组长,分别负责班级纪律、广播体操、文体活动、出黑板报、教室包干区卫生等工作。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自己在集体中的“存在感”,认识自己的个性潜能,促进个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四、严格要求,宽容对待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班主任的宽容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是治疗学生思想疾病的良方,同时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强思想感情的交流。在学生出现过错时,班主任应循循善诱,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认识缺点或错误,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切忌与学生计较、跟学生过不去,因为他们毕竟是学生。
  宽容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是教师充满爱心的体现。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有力量。学生自尊心很强,最怕当众丢面子。班主任一定要克制自己,当学生同自己顶撞时,用宽容来对待学生,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宽容和批评一样,无不出于爱的目的。也只有让学生得到被爱的体验时,他才能从心里真正接受教育,进而改正不足。当然,我们对学生的宽容并非姑息迁就和袒护,而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它可以给教师处理问题时留下余地。毋庸置疑,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奚落甚至侮辱、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惩罚只是教师束手无策的标志,而不是什么严格要求。作为班主任,应该在沉着、冷静上下工夫,在批评学生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发现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妥善引导,让其闪光点得到放大的机会,促其朝着自己的兴趣方向良性发展。
  宽严适度,才能师生和睦,互相尊重。根植于爱,拿出自己的宽容之心,亲切地抚慰那受伤的心灵,使他们认识到自我的价值,振奋精神,健康成长。“润物细无声”,诱导的作用远远胜过批评、责骂。
  后进生是我们“想说爱你不容易”的一个特殊群体。但是只要我们以班集体作为教育工具,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充分满足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需要,一旦把学生潜在的个性唤醒,就能让后进生的个性在班集体建设中尽显风采。
  • 【发布时间】2020/12/5 22:33:55
  • 【点击频次】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