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高中语文教育整本书阅读的历史现状及创新策略探究

 

【作者】 彭梓泰

【机构】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记一堂活泼有序的作文课

  摘 要:把整本书阅读指导与活泼有序的高效语文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充分的准备、科学的指导和良好的互动。每周星期三的作文课,我和学生们一起分享读书笔记,相互交流探讨。整个课堂活泼有序,师生互动其乐融融,收获满满。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语文课堂;活泼有序 
  教室外面刮着凛冽的寒风,1820班教室内却欢声笑语,一派和暖的气氛。因为今天星期三,又到了分享读书笔记的时候了。这是一周来语文课最开心的时刻。在课堂中,大家可以捧着准备好的读书笔记,分享一个星期以来读书的收获。
  一、课前充分准备
  (一)选一本想读的名著
  在教育部推荐的50本中学生必读名著中,经过全体同学投票选择最近一个月来最想读的书,《围城》以30票成为1820班学生的首选。让学生投票选择想读的必读名著,比不考虑学生兴趣,单纯地指定一本书,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是学生自己选的,有其心理根据和现实需求。
  (二)每天阅读十五分钟
  《围城》这本书思想深远、内容丰富、语言幽默风趣,不是一天就可以读完读懂的。但只要每天都坚持读15页左右,一个月之内绝对能读完。所以,规定大家利用课余休息时间每天花15分钟左右阅读15页《围城》,这样日积月累,终有所获。
  (三)及时指导检查
  读书是一个思考感悟的过程,也是一个交流分享的过程,让学生把思考感悟所得写成读书笔记,既起到了督促学生读书的作用,又达到了练笔的效果,还能为课堂展示做充分的准备,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与大家约定,每周星期三的作文课,要按学号来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晚自习要交读书笔记上来批改。及时指导检查,促成良性循环。
  二、课堂积极分享
  这节课,大家围绕着《围城》这本书,谈一谈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
  首先上场的是曹畅同学,他以“妥协”为主题,谈了自己对书中人物“方鸿渐”的看法。他认为,方鸿渐在轮船上和已有婚约的鲍小姐谈情说爱;自己不喜欢苏小姐却不能直接拒绝;喜欢唐小姐却不能多等一秒,这些都是妥协的行为。对出国留学、到内地教书最又后回到上海,也是妥协的表现。他说,我们大家都有方鸿渐的影子:向现实妥协。
  朱洋杰迫不及待地点评道:“我并不赞同曹畅的观点。我觉得,方鸿渐是个优柔寡断,懦弱无能的人,我们身上并没有他的影子,我们做事果断,对待感情尤为认真。我们身上怎么会有他的影子呢?”
  此言一出,全班同学的赞同之声起此彼伏。对于方鸿渐,王璇同学也觉得他是个道义上的懦夫,并没有太多正能量的东西,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怎么可能会跟他一样呢?
  对于学生们的争论,我启发道:“方鸿渐在面对生活、面对感情的时候,身上有没有妥协的一面呢?很显然是有的。在他买假文凭哄骗他的父亲和丈人这一事上体现的就很明显。我们身上有没有妥协的一面呢?肯定也有。比如,不能按时睡觉。从‘妥协’这个角度来看,说我们有方鸿渐的影子,这是对的。但从对待生活,对待感情的这个角度来看,大家都不会学方鸿渐那样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说我们有方鸿渐的影子,这是不恰当的,应该说的具体一点。”
  接着,张雨分享了她的读书笔记。她觉得,我们逃离不了“围城”的束缚,就像方鸿渐那样逃不出婚姻的围城一样。既然不能逃离,何不勇敢面对呢?逃离是懦夫的表现,面对才是最好的办法。
  曹思雨点评道:“自己很赞同张雨的观点,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不就是要我们勇敢面对吗?”
  朱雅雯却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围城》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也就是它的主题是什么?”
  朱楚盈回应道:“书中序言就告诉我们了,作者是想写旧社会上层知识分子们的情感与生活。”
  我启发道:“《围城》这本书的主题是很明确的,在书中作者借苏文纨之口说了出来:结婚离婚的事,就像被困的城堡,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还打了个比方: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其实,人生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如此。比如,你们想快快长大,而我就想回到高中读书,这感觉是一样的。”说着,同学们都笑了。
  接着,马洋曦、陈旭琛等同学从爱情、人生的角度分享了他们的读书笔记。许云霞、侯明艳等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进行了点评。一堂课下来,十五个同学各抒己见,对《围城》这本书进行了深度解读,其他同学也认真听取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对比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修改。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轻松,师生互动良好,收获满满。
  三、课后深刻反思
  看到学生们这般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堂上来,我不禁想: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和打造活泼有序的高效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语文课学有所得?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读书笔记分享课,我有了初步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学生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同样都是名著,都有价值,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偏好,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放手让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名著进行阅读,自己从旁指导,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二)规定适量的学习任务
  既然选好了想读的名著,就必须规定相应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的方向和方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而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让他们有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阅读任务。结合1820班具体的教学实际,每天阅读15分钟左右,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既不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也不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压力。
  (三)给予学生们展示交流的平台
  读了书以后有所收获,把自己的收获与他人分享,这是一种快乐。把每周三的作文课打造成一个师生互动展示交流的平台,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四)进行有效的启发指导
  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当场点评,在交上来的作文本上也写好批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让学生们明确以后学习的方向,以便为他们进一步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与活泼有序的高效语文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成效会日益明显,会为学生的茁壮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教室外面的冬天很冷,但活泼有序的语文课堂释放出来的热量温暖了整个冬天!

  • 【发布时间】2020/8/18 17:14:39
  • 【点击频次】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