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疫情背景下初中家校共育的实施路径与优化策略

 

【作者】 张修亮

【机构】 山东省东平明湖中学初中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从“神兽笼中养”,到“斗兽故事”,再到“终盼神兽回归”,2020新冠疫情,给家有“神兽”的学生家长们一次难得的教育机遇,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新路子,由此,学生的状态出现了多彩的“疫”样:一个超长假期浏览100多本名著的学霸、宅家get到多种花样饭食做法的厨神、学习上弯道超车成功逆袭的黑马……
  疫情时期的家校共育,尤其是对处于身心发展转折节点的初中生,尤为重要,值得思考。
  马卡连柯认为,最广义的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教育着儿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当中,父母和老师占首要的地位。可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和基础。由此,探索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对于新时期的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从而使家校形成合力,最终促进学生在品德和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近年,国内外关于“家校共育”的课题研究已经从传统的家校合作,发展到了“互联网+家庭教育”的研究。这也印证着,教育要与时俱进,要不断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和期许。
  但,类似于处于SARS、新冠肺炎等疫情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研究,国内外基本位于空白状态。尤其是基于此种特殊时期,家校共育教育方式实施的路径、遇到的困惑、解决困惑的策略等,并未探索出一套可行的、操作性较强的模式或做法。
  2019年底至2020年初,我国爆发了新冠疫情,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都采取“线上教学”的方式,这一阶段内,教育领域面对的新问题,对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庭,都提出了新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家校交流方式丰富。但,这都仅仅依靠网络、电信技术,效果却令人堪忧。基于自身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初步研究。
  疫情背景下家校共育遇到的新困境
  这种特殊时期的突发性,让学校和家庭都对学生教育稍感措手不及。起初上网课,家长瞬间变成了助教,由原来的把孩子“托付”给学校,到一下子直面孩子学习的个性,不知如何施展“拳脚”;后期较长时间的学生个体在家,失去集体生活,学校教育暂时出现了无暇兼有学生个体差异的培养方式;针对学生在有限空间环境下的习惯变化、心理变化等,家长难以把握处理方式和度量等等。不得不说,我们的教育者付出了大量心血。几乎所有学校,都多次进行了诸如“线上家访”、心理疏导之类的家校交流活动。但同时也出现了学生的厌学反应、家长的疲惫期、无奈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斗争”期;作为管理主体的老师,也经历着起伏不定的“收、放不自如”困境。因为这些,学生群体开始出现多个极端:自律性较强的,各方面越来越好,自律性较差的,习惯直线下降,甚至还出现了沉迷聊天和游戏的极端。
  疫情背景下家庭教育如何起关键作用(学校教育转变的角色)
  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人才观。
  一个孩子能否平稳度过这种时期,不负所望,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更多的监护人所关注和看到的,往往只是学生学习方面的表现,却忽视了隐藏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正所谓思想决定行为,一个孩子是否怀揣理想,有无明确的作息和学习计划,能不能科学规划自身的多方面发展路子,是否能够持续获取积极的爱好等,这些,都是决定他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作为家长,要从这个大轮廓下帮扶孩子建立一套完整的成长体系,之后的过程便是水到渠成。
  其次,学校教育需要因时调整。
  除了常规作息、教学规划外,还要建立丰富的德育课程体系。学校变成这些活动的指令发出者、对家长和学生执行活动的指导者、活动过后的评价者、阶段总结反馈的引导者。
  优化疫情背景下家校合作路径的方法
  基于对近期实践状况的考究,疫情之下的育人,基本能做到点对点实施,需要完善的就是点对面的策略优化。
  首先,学校要有可操作的、详实的育人计划,其中包括各种活动实施方案。线上沟通仅仅是一种交流形式,大多时间的操作仍旧在线下。这就需要各种活动的进行,都有持续可跟进、可跟踪的措施,比如个人成长报告。
  其次,不可忽略团体活动和集体教育。“不曾谋面”的集体活动可以灵活实施。如学生群体的线上小组活动、多种手段的主题班会、线上班委的组织作用发挥等;家长群体间的小组交流、轮值报告等。当然,这些仍然靠老师的指挥和家长的督导。
  后疫情阶段如何丰富、完善家校合作方式对策
  疫情前后的育人工作衔接,正如教学内容衔接一样重要。
  针对疫情期间安排的各种德育活动,复学前就该有整体研判,确定接续方法、衔接对策,以免出现好的做法中断,或达不到预期效果就盲目中止等现象的发生。学校对各项课程、活动要制定出接续进行的细目表,有落实方法、有应急对策。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家校教育合力,非成于一朝一夕。在教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中,难免遇到各种瓶颈,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带着教育者的使命在实践中调研应对策略、优化方案,然后改进提高,实现家校合作的多元化、有机化,使家校合作对现行教学实践和学生核心素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男,1986年3月生人,汉族,山东东平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专长教育教学研究,中教一级教师,级部主任,分管年级教学、管理工作。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
  • 【发布时间】2020/6/12 18:20:14
  • 【点击频次】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