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探究

 

【作者】 陈 婷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从内涵、背景、意义三个要素出发,揭示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方式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以期通过开展核心体验活动、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创设生活情景、开展主题辩论赛等方式,激发学生道法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获得启发与感悟。
  关键词:道德素养;体验式教学
  在新课程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道法教师开始转变教学理念与思想,从注重灌输知识转变为注重培养素养。在此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传统道法教学中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通过真实的体验与感悟,学生对道法学科的热情得到激发,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一、体验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意义
  (一)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学生现有认知与生活经验基础上,设立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中获得体验、在探索中获得成长。主要体现在: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相应的体验活动,在互动中交流和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二是凸显学生自主性,使学生在体验中更加关注自身成长;三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且清楚地认识到“体验需要融入情感”的意义与价值。
  (二)应用背景
  教育活动不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根基所在。在新课程改背景下,教师应正确认识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主动还权于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部分教师以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将课堂看作自己的舞台,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向学生硬性灌输知识,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热情逐渐消磨殆尽。另外,学生能够对教材知识进行理解,并可利用知识解答习题,但却很难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之中,与教育发展要求相背离。究其原因,主要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学校更加注重学生成绩,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与感悟,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可见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课堂中,十分必要,能够促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获得深刻的道理。
  (三)应用意义
  教育界普遍认为,体验是通过亲身投入到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感受与经历,实现认知的升华,这种升华是对感受、认知、经验的深层认识。国家教育部门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不断创造条件,丰富学生情感,促进道德践行,使其逐渐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与行为习惯。在此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将其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能够使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在恰当的时机引入教学内容,将课堂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使其在体验中纠正错误思想与行为,理解并建构知识、产生情感,达到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体验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中的具体应用     
  (一)开展核心体验活动,珍惜生命
  新教材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蓝本,将知识逻辑与生活经验巧妙的激活,凸显新课标中强调的社会实践作用与地位,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课程内容标准,结合学情,立足重难点,组织开展核心体验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流畅,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例如在学习《守护生命》一课时,我认真钻研学情与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核心体验活动“生活方式大比拼”,我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六个小组,制定活动规则开展活动,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与感受,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锻炼、规律作息等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值得提倡;对有自杀倾向、自残行为的现象提出批评,明白“肉体是生命的承载”,从而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明白生活中有可能有许多意外伤害,从而增强安全意识,产生对自救知识有所渴求。使课堂化身为学生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获得情感的升华。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拓展教学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例如在学习《守护生命》时,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科学自救方法,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面对面》栏目中关于生命欺凌方面的节目,并在观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在短片中,初中生张某经常被学校霸收取“保护费”,如果给得不够便会遭受毒打,经历几次欺凌后,张某对上学失去兴趣,本以为离开校园便可以摆脱校霸的控制,没想到欺凌仍在继续,张某在网吧打工,因拒绝交钱,遭受校霸长达几个小时的殴打,最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学生在看完影片后,不觉唏嘘,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要提高警惕,与不良行为人群保持距离;有的说当受到欺凌时,应当立即报告老师,不应一味的隐忍和妥协,要学会说“不”;还有的学生说要学会自我保护,必要的时候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时,我见大家受到短片的感染,便趁热打铁引出教学内容,利用视觉冲击体验式教学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的重要,同时也领悟到谨慎交友、自我保护的意义。
  (三)创设生活化情景,强化学生体验
  在新课改中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担任“导演”,学生才是“主角”,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经验,创设生活情景,强化学生体验。例如,在学习《情绪的管理》一课时,我创设一个考试前的情景,并开展以下对话:
  我问:“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大家都有怎样的心情呢?”
  小李同学说:“感觉很紧张,害怕自己考不好。”
  小张同学说:“很激动,又要面临一次自我挑战。”
  小刘同学说“很开心,因为考试完就要放假了。”
  从上述师生对话中总结每位学生在考试前的情绪,从中引出本课的主题《情绪的管理》与学生一同探讨该如何管理与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师生互动中课堂氛围异常轻松,学生们也纷纷畅所欲言,获得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
  (四)开展主题辩论赛,让学生明辨是非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部分学生性格活泼,爱好交友,但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交友不再仅限于现实生活中,网络成为新的交友渠道,但网络具有较强隐蔽性,在五彩斑斓的背后,存在着无尽的深渊,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交友的智慧。例如,在学习《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时,我引入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开展主题辩论赛的方式,邀请大家谈一谈“网友交友的利弊衡量”。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两个派别,正方的思想为“利大于弊”,反方的思想为“弊大于利”,辩论规则为:1.教师为主席;2.全班学生自行选择派别;3.双方用三分钟时间整理论据,记录在学案中准备辩论;4.每一方各派出三名学生代表,组成一辩、二辩、三辩团队,从一辩开始参辩。
  十多分钟激烈争辩后,最终使网络交友的利弊得以明确,有利的是:网络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平台,可以收集资料、查询信息,也使交友活动打破时空界限,扩大交往范围;不利的是:网络世界具有较强的虚拟性,网络交往中存在许多危险因素,还会养成不良交往习惯。通过开展以上辩论活动,不但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辩论能力,还使视野得到拓展,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深刻了解凡事都要明辨是非,权衡利弊的道理。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入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核心体验活动、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创设生活情境、开展主题辩论赛方式,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实现情感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杜伟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J).散文百家:下,2017(8).
  [2]高伟光.以生为本的初中政治体验式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究—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为例[J],科学咨询,2018(33).
  [3]莫木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方式浅探[J].基础教育参考,2018(1).
  [4]顾勇鹏.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J]文理导航(上旬)2018(7).
  • 【发布时间】2020/3/18 16:28:04
  • 【点击频次】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