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新时代教师职业情怀的思考

 

【作者】 严子芳 张雪琴 吴春燕

【机构】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双塔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定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高尚道德修养以及良好的创新能力,增长知识,培养奋斗精神,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教师在工作中,要全面贯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素质,要有大德大爱的情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善于应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创新,探索科学的育人方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品德高尚,知识丰富,能力超强的创造性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新时代;教师;教育教学;成长与发展;研究
  教师是教育系统中知识经验的所有者和传授者。其职能在于把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经验知识传授给教育系统中的接受者——学生,从而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形成一定的健全人格,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人们深深地认识到,教师的职业已成为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生存以至在国际上处于何种地位的重要性的职业。新时代教育素质与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职业面临着严重挑战。因此,对教师职业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一、 教师的责任情怀
  教育是一种责任,就是指教师对应的社会使命规范的认知和体验。是教师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只有形成明确的责任意识,教师群体才能形成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责任行为规范,教师个体也才能不断地调节、完善自已的职业行为,以取得社会的全面认可。因此,教师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履行好这一神圣职责。
  教师要担当学生的教育,教师对学生不仅是社会道德准则的传递者,更重要的他是社会道德准则的体验者。也就是说的教师应该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代表,教师必须具有比高尚的道德品格,是学生模仿的榜样。这个使命是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期待。因此,教师也往往被人们誉为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在调适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教师的使命就是要求教师在国家观念、法律观念、公民权利与义务观念方面,应按照社会期待的标准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就象知识的传递者必须有知识一样,道德传递者也要有道德,因为自己并不真正具有的东西,也就无法给予别人。应该说传播什么准则本人就要有什么准则。
  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是学生模仿学习的主要对象,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要向教师学习。因为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他们往往把自己尊敬与爱戴的教师视为模仿的楷模,教师的行为都是学生耳濡目染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很大的示范作用,并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小学生从入学之日起就从教师的榜样作用中进行学习,学习教师对待学习知识的态度,教师的求知精神,教师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师观察世界的方法,从教师那里学习做人的道理以及对人的态度。对教师的讲授,学生不仅要领会讲授的内容,还要掌握教师讲授的思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有时教师把自己解决某个问题过程讲给学生听,或者解剖给学生看,以使教师的教变成学生学的范例。
  因此,我们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当教师的人行为与职业行为发生矛盾、冲突时,教师必须以职业行为为重,这是教师的职业责任。
  二、 教师的专业情怀
  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有精细地观察能力和敏锐地思维能力。才能全面地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变化,更好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了解是教育的前提,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洞察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与个性特征,发挥教育机智、因材施教的先决条件。因此,善于观察学生是教师教育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教师只要有细致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才有可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苏联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  “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乐观、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出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在观察中善于从笼统的事物特征中区分出细微而重要的特征,能明察秋毫,见微知著。教师看到学生上课注意力的集中状况,学生的面部表情、眼神就知道他们对教材的领悟程度; 教师见到学生的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就知道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其变化; 教师细致的观察学生的语言、行动、表情及衣着打扮,发式的细微变化,就能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及思想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教育、促使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成长。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标志。教师从观察中获得的资料,必须进行思维加工、善于分析、快速判断,这对教师采取教育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每天对学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教师对这些情况要作认真的分析研究,然后经过周密的思考,才能形成正确的处理意见。教师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课要合乎逻辑规律,要重视推理过程,说话要论旨明确、条理清楚、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力求给学生做出逻辑思维示范,如教师往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来理解各种概念和原理,指导学生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去推导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并使思维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把已有的各种知识、信息借助于想象与联想,通过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进行更新组合与综合、从而形成新知识、新信息的活动。思维的创造性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创造性是新时代对教师思维品质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刻意求新,要把凝固的文化激活。科学的知识只有经过教师的创造性加工后,才便于学生接受。
  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思维有了创新才会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产生创造意念;才会使学生扩大视野,开拓思维的领域,教育工作不是千篇一律,教育条件不可能毫无差异地重复出现,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教育对象,特别是对隅发事件的巧妙处理,也需要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里面都凝结着教师的智慧,体现着教师思维的创造性。
  三、 教师的教学情怀
  知识的传授是教师这一职业最显著的标志。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教师的这一特征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邻近各个领域的知识,而且对传授的新目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科学研究的新成果都要有所了解,必须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俗话说 “学者未必是良师”。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专家或学者未必就能承担知识传授的使命。真正出色的教师还应该热爱教育工作,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充满热情,善于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和原理,以某种恰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要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最近发展区考虑授课的方式方法),要善于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依靠教学活动和知识本身的吸引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形成认知的兴趣,激励学生自觉的学习,准确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使知识的传授成为一种双向的、互相的、充满乐趣的过程。
  知识的传授不等于知识的生搬硬灌,也不限于学生对规定知识的接受与掌握,它还应该帮助学生一旦离开老师也能主动从许多信息渠道获取和发现新的知识,从而能自如地对待未来生活的挑战,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教师在一定范围内不应是一个一问三不知的人,否则就难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然而在 “知识飞速发展” 的时代,谁也不能说自已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奇人,教师和科学家一样,不知道或来不及知晓的东西远远超过自己知晓的东西,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为学生的提问所难倒时,应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的精神,坦然告诉学生: “我还不知道,不过让我想想,查查资料或请教一下专家再告诉你。” 或说: “这个问题提得好,我暂时无法回答你,让我们课后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这种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引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它将赢得学生的赞许和信任,它促使教师的作用也发生变化。
  四、 教师的理智情怀
  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情感人。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有独立思想与意识,各具不同思想情感的活的个体。因此、理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教师的情感也有更高的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不仅是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且直接感染学生的情绪体验,产生移情作用,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是人类社会中以精神文化继承和创造为职业使命的社会阶层,特定的职业活动和受到较多传统文化的陶冶,使教师形成了强烈而深刻的理智感。教师承担了 “为人师表” 的社会角色,因此有较强的内省和律己的理智感,教师还具有关心社会期望有所作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等,这些都是教师追求的人生目标。在工作中表现出对理性的崇高,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精神需求的注重,具有深刻的理智感。
  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师对教育目的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信念,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于教育的目的。教师为实现教育的目的,有坚持不懈,顽强克服困难去完成任务的能力。对每一个学生都保持最大的耐心,循循善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学生和事物有充分的了解,对教育规律有深刻的认识,激化了教师思维的灵活与敏捷,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负责,有对学生真诚爱护的优秀品质。所有这些丰富了教师的理智情怀。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五、 教师的个性情怀
  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 “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毫无疑问,能够 “作用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的个性,只能是长者的个性、师者的个性。因此教师自身的性格特征,就具有和其他职业不同的、更重要和更广泛的作用。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它更使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等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的个性特征如开朗、自信、和蔼等,通过教学活动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造一种舒适、宽松而活泼生动的学习气氛,从而使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反之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提高工作效率,并使工作富有成效,就必须注重视培养和陶冶自己的性格,使自己具有自信、坚强、乐观、进取、百折不挠等优良的性格。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自己的思想、知识、信念和情感传授给学生,需要很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现代学校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承担着学生的个性社会化的功能,现代科学发展的高度综合,高度社会化的特点要求科学家通过合作来进行创造,如我国2018年建成的港珠澳大桥,科技含量之大,科技含量之高,就是科学家们合作创造了世界奇迹。现代学校是一个具有多要素、多层次的十分复杂的系统,要发挥系统的整体效能,取得最佳效果,也需要教师开展有效的合作。要善于在科学知识与学生原有心理水平之间建立关系,使新知识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联系点,从而内化为一种新的认知结构。以促使每个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积极竞争,奋发向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并使学生养成善于合作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贵在创新。教师在探索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理念、有分析的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要善于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创造者、研究者,要从 “经验型” 的人才转变为 “科研型” 的人才。因此,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具备了教育科研能力,才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才能不断地把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不断地探索新规律,也才能不断地开发教师的潜能。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新的课题摆在每个教师面前,例如,如何提高人才的质量; 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 如何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等等。教师身处教学第一线,肩负民族复兴的责任,必须要做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的好老师,践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敢为人梯,乐于奉献,边教学边研究的精神。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使教师成为最光荣的职业,成为优秀青年的向往,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参考文献:
  [1]章志光: 小学教育心理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人民教育【J】. 2018年第20期
  作者简介:严子芳  男 生于1963年9月,籍贯:甘肃古浪,工作单位:古浪县双塔小学,大专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多篇,其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经教育部中国教育报刊社专家组总课题组审核被评为全国教育调研重点课题sslc020060号阶段性研究成果二等奖;《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刊登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美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刊登在《中小学教育》;《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策略与研究》刊登在《教育学文摘》。
  张雪琴 女 生于1982年5月,甘肃古浪,古浪县双塔小学工作,职称初级,本科学历,英语专业,工作站骨干教师。
  吴春燕 女 生于1984年3月,甘肃古浪,古浪县双塔小学工作,职称初级,本科学历,县级优秀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多次获得县级教学优胜奖。
  • 【发布时间】2020/3/18 16:27:04
  • 【点击频次】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