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网络授课折射出传统教学短板的思考

 

【作者】 陈 黛

【机构】 喀什文化路186号喀什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冠疫情爆发,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决定,全国中学开展网络授课,效果不尽如人意,引发教师关于网络授课与传统教学利与弊讨论,网络授课对教师和学生要求与传统教学相比要求更高,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和教学手段,学生要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要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在网络教学中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方向。)
  关键词:网络授课;传统教学;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网络授课符合教育发展方向
  2020年师个多事之年,人类经历了百年以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为应对这一危机,中国政府迅速作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决定,全国师生一起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网络直播,较成功应对了疫情危机,也完成部分教学内容,力图实现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实质等效。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呢? 
  网课教学对中学教师来说是新事物,教师们积极下载授课软件,建立了QQ直播群和钉钉直播群。特别是高三教师,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更是绞尽脑汁学习新的直播技术,为了直播工作,准备了大量电子资料,课件、电子课本、试卷交叉使用,力求讲练测结合,和平时教学没有差别。教师按部就班网络授课教学内容,自己感觉上课很辛苦,学生也挺认真,但是等可以到学校上课,年级安排收心检测考试,结果各科几乎全军覆没,成绩大幅度下滑。大家议论纷纷,对网课教学几乎是全盘否定。但是认真反思网络授课的利与弊,感觉不能一棒子打死这种授课模式,毕竟,纵观今年高考情况,不少学校学生高考成绩依然优异,显然不能简单把学生成绩不好全部归结到上网课的原因。这次网上授课模式给教师教学模式提供一个新的途径,也是教师和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面前如何解决学习任务的一次尝试,更是把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短板问题暴露了,让人不得不思考和面对这样一些问题:那就是:教师应该怎么教?学生应该怎么学?家长应该怎么管理孩子?如何在突发情况下改变教学手段,让网络课堂教学依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骄人成绩。毕竟,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网络教学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如何改变教学手段,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工具,依然让教学成绩稳步增长,这才是教师和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网课教学的缺点,更不能沉迷于传统教学和学习手段不愿意改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手段必须与时俱进。那么,中学教师应该怎么应对网络授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冲突呢?
  一、教师教学理念要不断提高
  1、教师教学角色要转换。
  过去教师授课是在教室面对面学生,一般都是教师为主导,教师是管理者,监督者,整个课堂在教师掌控之中,学生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回应教师,互动活动比较多,学生始终在教师监督下听课做练习。但是,线上教学教师面对的毕竟是一堆冷冰冰的“设备”,是一对多教学,并且这个多是无数学生群体,学生和老师之间根本没有办法近距离课上互动,教师无法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听课状态去调整授课步调。比如教师在上网课中,为了互动开了连麦,让学生回答问题,结果声音太吵,不得不关闭;讲课过程中随意喊一名学生回答问题,结果是好一会才有回答,不得不怀疑学生是否在听课,极大可能会是电脑开着钉钉直播,其实在拿手机做自己事情。为了上好网课,教师一般尽可能用ppt上课,因为视觉效果更生动形象,还可以回放,作业也是文档形式,学生看得清楚,学生可以打印出来拍照提交作业。教师讲的口干舌燥,以为学生听的很好,而且按照老一套教序方法布置课后作业,第二天在钉钉上提交作业批改;每单元测试提交,似乎和以前教学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教师却忽视一个最关键问题:那就是学生听课状况怎么样,教师不知道;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完成作业,教师也不知道。整个网课教学教师是主角主导满堂灌了一节,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接受能力的差异。
  2、教师教学手段要不断提高。
  中学历史课教学很普遍用的是多媒体授课,提前做好ppt,然后在教室上课即可,练习可以当堂测试,画面感和历史感很足,效果很好,学生很喜欢,但是网络直播课,对教师和和学生来说是因为疫情出现的新事物,有些教师几乎不知道如何网络直播,恶补知识就仓促上阵,所以就出现黑屏,没有声音,学生掉线等现象,一定程度影响授课效果。如何在突发事情面前,及时调整教学手段,适应新问题新环境下教学需求,对教师上课就有更高要求:比如:首先要在直播或联播授课时,提前十分钟线上侯课,除准备好授课内容外,要准备好授课工具(手机、电脑等)、调试检测好网络,避免仓促上线,直播无法正常进行或时断时续,影响授课效率。不给学生及家长留下准备不充分的印象。其次,要进一步落实好课前动员、课中激励、课后交流谈心的课堂教学三部曲,通过连麦、语音回答、互动面板、激励性的评价等手段让学生深度参与,思维灵动,尽量把学生一节课的注意力掌握在老师的调控掌控中。
  二、学生学习要求更高
  1、学生学习主动性需要提高
  已经喊了很多年教学改革是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次网络直播授课应该是很好的检验。结束网课的考试成绩证明,没有教师监督下的学习,就是白上课。和学生交流网课心得,85%学生直言说:老师,上网课我们就是假学,因为控制不了自己注意力,喜欢的课还听听,不喜欢的课开着电脑玩手机,反正老师看不到我们在干什么;作业就是下载小猿搜题或者作业帮上搜答案抄在作业本上拍照提交。当前的网上教学,随着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新鲜感的逐渐褪去,同时课程本身难度的逐渐凸显,如何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而不因为学业难度大而产生倦怠情绪,这是从教学管理者到每名任课教师都需要进行研究和思考的。网课中的学习者本质上还是一个人在电脑或手机上完成学习,学习需要一个真实社交场合,需要团队协作与互相探讨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就成为关键。
  2、学生学习自律性要求更高
  传统教学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监管下听课做作业,教师化身保姆,大事小事全包,学生没有一点自主做事机会,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被严厉监管下强迫形成,什么时间做什么,不是老师就是家长安排,所以,一旦失去教师监管,学生就像自由的野马,四处撒欢。特别是互联网的魅力,由于原来不让学生带手机,现在可以堂堂正正去拥有手机,许多自控力差的学生怎么可能去看学习资料,更多是玩游戏,看视屏了。所以,增强学生自律性,就需要教师家长放手,不要管的过多过死,引导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什么时间该干什么,教师和家长的任务就是核实学习落实情况,让"我要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句空话.学生自律性是慢慢养成的,看看有些成年人拿上手机就无节制的游戏,看视频, 成为手机控.就知道未成年人很难抵挡互联网的吸引,必须加大自律性养成教育。
  三、要认真研讨网络授课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互联网数字时代下的网络授课,已经是大势所趋,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尤其是回放功能,使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重温课堂过程,查找问题,解决疑惑,这给学生理解能力搭建了平台,也给教师查找教学遗憾提供很好的平台,极大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知识巩固。网络授课是把无数个老师送到一个学生面前,而传统教育是把无数个学生送到老师面前。二者相比,网络授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育只能固定地方、时间、空间等学习的限制,让我们接受教育更加方便,网络可以让互联网所及的任何地方、任何感兴趣的爱好者参与学习,没有地域限制;第二:不受年龄限制只要你想要学习,不管你是八十岁还是十几岁你都可以学习,而且你也不用接受别人异样的眼神。网络授课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上网就可以不断更新知识,查找问题;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专家解读疑惑;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最新的高考复习资料。一场疫情揭开了传统教学的短板,一些不符合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东西暴露出来,这是好事。传统教学有优点,但我们完全不必排斥网课,应该把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推陈出新,让网络教学发挥更大作用。比如:
  1、做好家校共育工作:
  利用写给家长朋友的一封信、微信群或打电话、视频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家长认识到当时形势,配合好老师对孩子学习进行监管。这也是传统教学惯用的做法,在网络时代完全可行,而且更直接直观。
  2、发挥好学习小组作用:
  通过网上评选优秀小组等量化机制充分调动小组长的积极性,做好老师小帮手。(催交做作业、提醒上课、初步批改作业、帮带学困学生等等)。
  3、建立学生自我觉醒,自我激励机制:
  教师要充分认识对学生居家学习进行干预和管理的重要性,可以每天用10-15分钟时间召开一日学情班会,研讨学习方法和完成作业情况通报。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状态有很大的相关性,及时反馈学习情况,能极大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网课与传统教学不应该相悖,而是应该互为补充,传统教学还是主要授课模式,它的教学效果还是非常突出的。现在全国各地的学校还在大力倡导小班化,目的就是让教师在一堂教学过程中,增强与班上所有学生的互动频率,能兼顾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特点,增加对学生个性化教学水平,同时也能够减少因大班秩序管理所带来的难度,让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双提高。就目前看单纯依靠网络教育去学习系统的知识不太现实,网络教学不能替代传统教学,但是就教育创新实践看,网络教学正在成为推动学习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不仅助力中国学校成功应对了疫情危机,而且为今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即:坚持质量为王、公平为要、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等六大宝贵经验。为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促进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平台,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叶舟《网络课堂的利弊》2018年
  • 【发布时间】2021/1/6 10:26:40
  • 【点击频次】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