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教学幽默是一种含蓄而充满机智的教学艺术。运用好这一艺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融洽师生关系,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运用教学幽默应做到:服务教学、掌握分寸、庄谐统一、精心设计、内容高雅。
关键词:幽默艺术;语文教学;作用
英国著名诗人和评论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说:“缺乏幽默感的人不能算是很完善的人。”做人如此,教学初中语文亦如此,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越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越具有亲和力,越能“笼络”学生。因此,我认为,一堂成功的初中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乐学”。要达到这个目的,运用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对幽默语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幽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德国著名学者海因·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教学幽默能把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教学幽默是教师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现,因此教学幽默常常富有启发性,可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象去会意,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学幽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易于学生巩固知识。现在的学生在写作时都存在一个通病,就是标点符号乱点。于是特意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来复习标点符号。在黑板上写着有关标点符号需要注意到问题,也许是内容太多了,其中一个学生就说:“老师,您挡住我抄写了,能不能先让我抄好?”而巧的是,我刚好剩下一个句号没写,于是回答说:“别慌,先等我写好?”学生就问:“还有多少啊?”“还有一个句号”。说完,就把句号给补上。学生们“哄”的笑了。乘这机会,继续说:“别小看这个句号,没有它,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看不见它,你们就得继续抄下去。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不管是什么标点符号,都应该认真对待。”学生微笑点头,在笑中解除了疲劳,在笑中增长了知识。另有一次在翻译《曹刿论战》时,当翻译到“否,非若是也”这句话时,忽然想到了在网上看到的一种方法,于是也在课堂上尝试一下。有意把唐雎的话“否,非若是也”改为洋味十足的“No,不是这样的”,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学生都认为这样的翻译更容易记住。在这里,幽默的作用可见一斑。
二、幽默的语言能起到向学生暗示教师的想法教育学生的作用
初中生经常会出现不交作业的现象,是直接对不交作业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还是用幽默的语言的情感效应教育学生呢?我选择后者。
如在我任教初三(24)班的第二学期,为了解决少数学生因不完成作业被留下罚抄,而家长又在校门口长时间等待的难题,我精心将温庭筠的《望江南》进行修改,在语文课上,以幽默的语气、时不时摇头晃脑的古人读书时的情态来朗读,以此教育学生:
“停车罢,独立‘培才’外。过尽千‘生’皆不是,斜晖脉脉心忧忧。肠断东门口。”
从那以后,我班学生中再也没有因不完成语文作业而被留堂的现象。
在这里,我没有用严肃认真的方式批评教育学生,而是用旁敲侧击、改写古诗词的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幽默的语言的来劝勉学生一定要用心学习心,不要让自己的父母经常在培才东门外“斜晖脉脉心忧忧”。
我运用幽默的语言,向学生暗示了想法,达到了让学生自我纠正不完成作业错误行为的教育目的。
三、幽默的语言能起到融洽师生的关系
学生上课迟到是每个老师都会遇到的事,是用幽默的语言来制造戏剧,还是把这种矛盾扩大化?我选择前者。
一天下午,我在初一(20)班上语文课,已经上课五分钟了。突然,一位同学既没有喊报告,又没有征得我的同意,就莽莽撞撞地冲入教室。我当时很想动怒,但硬是忍住了,用严肃的目光瞪着那位迟到的同学说:“你知不知道,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张学友有一首歌叫《我等到花儿也谢了》)此言既出,立刻引得全班哄笑。那位同学满脸通红,低着头,呆呆地等待我的“处罚”。这时,我又一改严肃的面孔,带着微笑又带着无奈对全班同学说:“唉……我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是任贤齐唱的一首歌),这次原谅他了,如果再有下次,一定让他变成一颗行道树(《行道树》是初一上册的一篇语文课文),天天在教室门口为我们站岗!”同学们听后都哈哈大笑,我却引而不笑。从那以后,这位同学语文成绩和行为习惯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我巧妙地将歌名和课文名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既达到了批评教育的目的,又缩短了与学生的心灵差距,更融洽了师生情感,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教学幽默有助于释放教育学的压力
教学幽默之所以受到教师的青睐和学生的喜爱,不仅仅在于它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还在于能在笑声中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有助于实现语文学习审美化。在当今信息社会,知识总量急剧增加,这种现象向人们现有的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提出了挑战,它的负面影响是造成了广大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魏德才老师说的初中的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哭。听起来有点过分,但其实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初中老师和学生的各自背负的沉重的升学压力。使得知识这一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压迫师生个性的外在力量。而要释放这种压力,我认为最好的手段便是幽默,幽默地对待教学,幽默地看待人生。
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幽默手段,并不仅仅局限在手段本身,从根本的思想观念来说,是把语文教学作为审美对象来关照,以美的规律教学,进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审美过程,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审美的活动,从而造就他们的健康人格。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把幽默的语言带入语文课堂,在幽默的欢声笑语中,学生能获得智慧、情感、力量。
当然,运用幽默语言要符合教师的个人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适时适度,让学生在欢乐声中受到有益启迪,充分展示初中语文教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林健美,让幽默教学走进语文课堂,《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4年05期
[2]万新华,幽默艺术,《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06期
[3]王德清,教学幽默的功能与运用,《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7期。
关键词:幽默艺术;语文教学;作用
英国著名诗人和评论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说:“缺乏幽默感的人不能算是很完善的人。”做人如此,教学初中语文亦如此,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越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越具有亲和力,越能“笼络”学生。因此,我认为,一堂成功的初中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乐学”。要达到这个目的,运用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对幽默语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幽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德国著名学者海因·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教学幽默能把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教学幽默是教师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现,因此教学幽默常常富有启发性,可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象去会意,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学幽默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易于学生巩固知识。现在的学生在写作时都存在一个通病,就是标点符号乱点。于是特意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来复习标点符号。在黑板上写着有关标点符号需要注意到问题,也许是内容太多了,其中一个学生就说:“老师,您挡住我抄写了,能不能先让我抄好?”而巧的是,我刚好剩下一个句号没写,于是回答说:“别慌,先等我写好?”学生就问:“还有多少啊?”“还有一个句号”。说完,就把句号给补上。学生们“哄”的笑了。乘这机会,继续说:“别小看这个句号,没有它,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看不见它,你们就得继续抄下去。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不管是什么标点符号,都应该认真对待。”学生微笑点头,在笑中解除了疲劳,在笑中增长了知识。另有一次在翻译《曹刿论战》时,当翻译到“否,非若是也”这句话时,忽然想到了在网上看到的一种方法,于是也在课堂上尝试一下。有意把唐雎的话“否,非若是也”改为洋味十足的“No,不是这样的”,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学生都认为这样的翻译更容易记住。在这里,幽默的作用可见一斑。
二、幽默的语言能起到向学生暗示教师的想法教育学生的作用
初中生经常会出现不交作业的现象,是直接对不交作业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还是用幽默的语言的情感效应教育学生呢?我选择后者。
如在我任教初三(24)班的第二学期,为了解决少数学生因不完成作业被留下罚抄,而家长又在校门口长时间等待的难题,我精心将温庭筠的《望江南》进行修改,在语文课上,以幽默的语气、时不时摇头晃脑的古人读书时的情态来朗读,以此教育学生:
“停车罢,独立‘培才’外。过尽千‘生’皆不是,斜晖脉脉心忧忧。肠断东门口。”
从那以后,我班学生中再也没有因不完成语文作业而被留堂的现象。
在这里,我没有用严肃认真的方式批评教育学生,而是用旁敲侧击、改写古诗词的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幽默的语言的来劝勉学生一定要用心学习心,不要让自己的父母经常在培才东门外“斜晖脉脉心忧忧”。
我运用幽默的语言,向学生暗示了想法,达到了让学生自我纠正不完成作业错误行为的教育目的。
三、幽默的语言能起到融洽师生的关系
学生上课迟到是每个老师都会遇到的事,是用幽默的语言来制造戏剧,还是把这种矛盾扩大化?我选择前者。
一天下午,我在初一(20)班上语文课,已经上课五分钟了。突然,一位同学既没有喊报告,又没有征得我的同意,就莽莽撞撞地冲入教室。我当时很想动怒,但硬是忍住了,用严肃的目光瞪着那位迟到的同学说:“你知不知道,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张学友有一首歌叫《我等到花儿也谢了》)此言既出,立刻引得全班哄笑。那位同学满脸通红,低着头,呆呆地等待我的“处罚”。这时,我又一改严肃的面孔,带着微笑又带着无奈对全班同学说:“唉……我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是任贤齐唱的一首歌),这次原谅他了,如果再有下次,一定让他变成一颗行道树(《行道树》是初一上册的一篇语文课文),天天在教室门口为我们站岗!”同学们听后都哈哈大笑,我却引而不笑。从那以后,这位同学语文成绩和行为习惯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我巧妙地将歌名和课文名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既达到了批评教育的目的,又缩短了与学生的心灵差距,更融洽了师生情感,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教学幽默有助于释放教育学的压力
教学幽默之所以受到教师的青睐和学生的喜爱,不仅仅在于它能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还在于能在笑声中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有助于实现语文学习审美化。在当今信息社会,知识总量急剧增加,这种现象向人们现有的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提出了挑战,它的负面影响是造成了广大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魏德才老师说的初中的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哭。听起来有点过分,但其实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初中老师和学生的各自背负的沉重的升学压力。使得知识这一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压迫师生个性的外在力量。而要释放这种压力,我认为最好的手段便是幽默,幽默地对待教学,幽默地看待人生。
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幽默手段,并不仅仅局限在手段本身,从根本的思想观念来说,是把语文教学作为审美对象来关照,以美的规律教学,进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审美过程,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审美的活动,从而造就他们的健康人格。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把幽默的语言带入语文课堂,在幽默的欢声笑语中,学生能获得智慧、情感、力量。
当然,运用幽默语言要符合教师的个人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适时适度,让学生在欢乐声中受到有益启迪,充分展示初中语文教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林健美,让幽默教学走进语文课堂,《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4年05期
[2]万新华,幽默艺术,《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年06期
[3]王德清,教学幽默的功能与运用,《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7期。
- 【发布时间】2020/12/5 22:48:19
- 【点击频次】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