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中学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作者】 周冠华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历史学科的学科特征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于整个中学历史课教学过程中的一条主线,历史教师要深刻把握爱国主义的内涵,掌握中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科学利用教材,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时事热点,开发乡土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关键词:爱国主义;时代特征;乡土历史;家国情怀
  教育部2017年新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讲到:“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现和人生观。”[1]历史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刻就是既教书又育人,这是历史教学应该承担的重要使命。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一条红线。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应该与相关知识无缝链接.情境交融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明确时期不同,主题内容有差异
  受国主义是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情感,是人们无论在何种状况下都对自己祖国的积极支持的态度。它集中体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不受侵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牺牲的忘我精神。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容和题并不尽相问。在古代,各民族政权的不断斗争、分裂与交融的纷繁中,爱国主义表现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汉朝时的昭君出塞、唐朝时的文成公主入藏等早已树立了爱国主义的标尺;近代,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团结御侮,救亡图存;在现阶段,祖国综合国力快速增强,但统一大业尚未最终完成,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维护祖国统一、巩固爱国统一战线、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就是爱国义最基本、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
  二、把握学生心理,渗透爱国主义情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rikikson)将人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2],其中第五个阶段是青少年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产生认同感、个性感及和别人的差异感。中学生处于这个时期,他们在心智上尚未成熟,但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并且伴随一定的叛逆性,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形体,可塑性极强,因此,教师若能坚持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长此以往,名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法,使爱国的情感有史实、实物、人物等的依托。在“古代文化”的主题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擂台赛,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联想与共鸣,以达到净化心灵、塑造人格的效果;在讲中国近代“侵略与抗争”这一主题时,多媒体展示表格,列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让学生分组讨论相关内容及影响,再由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并在课堂上对比,使学生通过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自行得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过程,认识到“闭关锁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从而自觉升华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强国才能御侮”的爱国情感。
  三、体现时代特征,更新爱国主义理念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各个时代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对其内涵的理解也应与时俱进。我们现在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让学生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3]。“爱国”的理念究竟从何时起源?可能我们很难给出明确的回答。但“爱国”这个概念从形成起,就包含了卫国、保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内容。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十年来,虽也有曲折磨难,但中国共产党及时纠错,中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不光综合国力强劲增长,而且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贸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中国正以敢负责、勇担当的大国形象呈现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铺开。使学生真正理解“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自觉树立拼博进取、开拓创新、报效祖国的壮志雄心。
  四、结合时事担点,灌输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学科的中考、高考中并不回避热点事件,这些热点问题恰好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好素材。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教育材料展开讨论,进行自我教育。
  在中美关系的专题复习中,通过中美关系变化的梳理及对时事热点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面打美国的极限施压,中方早就表明态度,当今中国不是清政府,涉及核心利益和原则问题时决不让步。针对美国的霸权政策和贸易霸凌,中国政府的态度是“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当然,爱国主义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主义情感培养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他们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观念。
  五、开发乡土资源,升华爱国主义情怀
  深入了解进而热受自己的家乡同样是爱国主义的应有之义。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需要,开发乡土教材,并适度引入乡土史知识,充分利用学生身边鲜活生动的资源,使学生能较快进入情境,激发探求知识的兴趣。比如在在进行抗日战争的教学中,适当结合戴安澜、冯玉祥、方振武等皖籍抗日名将的英雄事迹;在学习现代科技文化成就时,让学生收集邓稼先等人的相关资料进行展示,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深刻感受在祖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中,人杰地灵的江淮大地始终紧跟时代前行的步伐,爱国主义精神从来都是其中的主旋律,从而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进而升华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在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中学历史的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同时也要把历史课堂演绎成爱国义教育的阵地,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祖同未来建设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
  [2]庄劭雯.从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来看初三学生心理焦虑的问题[J],法制博览,2016(12):283.
  [3]毕秀凤.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7(20):115.
  • 【发布时间】2020/1/13 17:21:48
  • 【点击频次】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