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水石清华”科普特色文化的研究

 

【作者】 刘立功 姜爱珍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五汛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美国早在八十年代就确定了自然科学和数学要位居世界前茅的目标,现在人们对科普工作也愈加重视。学校教学中将科学课程与地方特色科普课程的结合能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学校科普资源能普及学生科普知识,激发兴趣,让学生了解矿物知识,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培养了小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我们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以科普特色教育为载体,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从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角度,研究科普教育中建设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性,以校本教材、学生科普实践活动为主体,分析校本研究与学校特色发展的优势,证明建设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结合研究者的教与学的实践及对学校所在地区的调查,探讨特色文化课程遵循的原则和做法,研究科普文化课程对学校特色发展的作用。为让水石清华科普特色文化课程项目研究落地生根,我们与《科学》课程结合,依据实际情况,开发符合农村孩子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的《水石清华》校本教材。低年级的侧重点是:激发科学兴趣、走进科学园地、了解科学常识;中高年级主要目标是:提高科学知识普及率,强化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据学生喜好,确定兴趣,参与不同的兴趣小组,积极投入科学实践活动,能撰写必得体会、调查报告、科普习作等。
  通过《科学》课程和科普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培养了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带着科学的精神不断成长。通过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感受科学的伟大,探索科学的奥秘。另外,我们结合其年龄的特点、兴趣和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如组织低年级学生讲科学家故事、看科幻电影;组织中年级学生读科普书籍、开展种植、养殖活动,写观察日记;组织高年级学生听科普知识讲座、动手制作各种模型,走出校门,考察乡土资源、土壤成分、环保状况,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这样,从知、情、意、行等各方面使学生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质。
  一、理论探究——强化科普基地建设,提升理论探究基础
  1.建设内涵丰富的科普矿物展厅。展厅分:宇宙的奥秘、我们的家园、祖国宝藏、人与自然四个部分。矿物展示柜分: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水资源矿产,让学生了解矿物知识,感受祖国宝藏。
  2.建设实践园。建设校内小的花卉苗圃园,校外与汛东村合作农作物大棚实践基地和与三顷村合作花卉苗圃基地。
  3.校园科普文化建设,在楼道、墙壁等处制作高品质的展示牌,主要内容为科学史、科技发明、科普知识等,这些是课堂的延伸和育人的窗口,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形成科普特色。
  二、实践探究——优化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1.用好校本教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水石清华》特色开发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办好科技节,给每个学生社团提供交流与展示成果的舞台,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有序地组织活动,每个社团有自己的活动计划、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定期有序地开展科普活动,学校的基地每周对学生开放,利用展板和红领巾广播进行宣传推广。
  三、教研探究——提升校本研修力度,打造名师工作室
  1.科普课程研修制度化,每位老师都参与科普特色开发研究,提高理论研究能力,组织好每学期的交流汇报,每学期《水石清华》特色课公开交流课不少于4次,专题集中研讨不少于2次。
  2.优化科普课程的师资力量,精选师资成立《水石清华》课题开发小组。组织学校的教学骨干充当科普课程和课外辅导的老师,打造科普教育名师工作室,起到辐射引领作用。
  3.取他山之石,提高自己。五汛实验小学与永宁路实验学校合作成立科普教育工作研究室,统筹规划项目,邀请专家,吸纳县城优质教育资源,为五汛实小科普文化建设,科学规划,同步提高。选派骨干老师,双向互动交流,帮扶指导落到实处,促进科普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课程探究——开发实用校本课程,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1.结合我校当前实际情况,我们会根据校本教材《水石清华》使用情况,进行不断修订,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其他科普教育资料,为科普教育提供内容保障。办好《汛之韵》科普报,为学生提供展示科技成果的平台。
  2.建设矿石小专家、科普探究、科普儿童画、石头画、苗圃兴趣小组等社团,利用“快乐周末”活动时间,开展经常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帮助。
  • 【发布时间】2020/1/13 17:19:47
  • 【点击频次】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