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做修德的教育

 

【作者】 李含进 钱朝晖

【机构】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从《易经》的角度看高中教育管理

  摘 要:本文从孔子对《易经》的解读中,寻找出培养学生的出路,那就是:修德。本文指出:一个人活到最后的意义是,让社会上其他的人也因你的存在能多享受一些生活的快乐。教育者应引导学生修德,一是修品德,二是修业德。做学问也是一种修德。修规范,修认知,修意志,修三观。
  关键词:易经;修德;修品德;修业德;关心为上
  很多教育者对把学生培养为什么样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培养品德为重,但高考中品德很难量化,很难为孩子的升学提供分数上的支持,故而很多人把分数的提升作为学生培养的首要任务,在高中阶段尤为突出。
  今天我讲的是从孔子对《易经》的解读中,寻找出培养学生的出路,那就是:修德。
  一、孔子眼中的人生追求
  古老的《易经》在诞生和发展之中,历经了三古三圣:先古之圣伏羲、中古之圣周文王、近古之圣孔子,伏羲观察到了大自然中的天道,周文王剖析思考了人类社会中的人道,而孔子最大的贡献就是“天人合一”[1]。
  孔子发现把天道变成人道是不够的,他毅然决定把整个《易经》彻底转移为人生的行事规则,这是孔子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他纯粹用讲道理来推行教化,我们尊崇他为万事师表,称为集大成。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修德,什么是修德,就是修正自己的德性。天天把自己修啊磨啊,修得合乎天道。这是人生最大的目标也是最大的成就。
  二、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修德
  修德就是修身养性,就是从孔子、孟子那时流传而来的德道。幼儿园要做什么?让儿童学会融入集体,善于和小朋友交流,学习一些基本的道理,这是修德的起点。小学应重视规范养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古之圣贤行事准则,已达到德性初成。中学阶段,重视优秀品德积累,重视优秀学习习惯的巩固积淀,做到德行发展,性格养成。大学乃至工作以后,发扬善德,集大成。
  高中也是修德的关键期,所有的校规制度都是帮学生廓出行为和品德的边际。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行为恰当与否、正当与否,都有基本的独立的判断能力。
  三、修德的价值所向
  做人根本是修德。德行好的人,坏事也会变好事,和学业、事业、成就高低无关。一个人如能一生心系天下,为国家民族贡献,那将是人生最大的价值。
  一个人活到最后的意义是什么?金钱?地位?都不是。而是让自己觉得每天都有积极的意义,每天都生活地舒服;让身边的人、共事的人都因你的存在感觉舒服,让社会上其他的人也因你的存在能多享受一些生活的快乐。
  四、如何引导学生修德
  1.修品德
  一个人修德,修两点:修品德,修业德,追求“天人合一”。有品德没能力,品德会被架空,无法将自己的智慧运用于社会建设发展当中,无法影响更多的人。有能力没品德,那给社会带来的是不好的影响,是负向作用。
  高中是品德形成的关键期。要做哪几点呢?
  (1)引导学生融入集体。要有集体荣誉感,要想着为集体出力,要明白什么是一个团体,要保证自己的行为不影响到其他人。比如自修课乱讲话,这都会影响别人学业的进修;宿舍集体休息,你不休息,也是给别人增添麻烦。总之一句话,多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以不影响他人作为你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这就是在修德。
  (2)引导学生完善每一个不好的行为,逐步做出精品,那就是修德一次大进步。每一次的小得利,实际上都是一次修德的损伤,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而我们教育者需要做的就是,在隐患和先兆阶段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及时帮助学生进行修德。比如一个孩子从小一次次的小偷小摸,如果家人不加以管束,以后极大可能制造一次大的盗窃。中国存在着一些熊孩子,每次犯错,家长就是一句话:“他还是个孩子”。这样教育到最后的结果呢?江苏盐城13岁男孩弑母、湖南衡南县13岁双杀父母、湖南沅江市12岁少年弑母、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修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很多很多的行为才养成一点点习惯,很多很多的习惯才能养成一点品德,很多很多的品德才组成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3)在修德过程当中,我们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问题。有很多问题,学生可能看不惯,有不同的观点,这很好,我们也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进行修德,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都往好处想。能包容所有人的缺点,能包容父母的唠叨、老师的严厉苛责、同学的缺点,以及他人所犯的错误,那说明你修德入门了。看不惯别人是你自己的修养不够,真正修养高的人,什么都能看惯。学着能接受你看不惯的事物也是一个修德的过程。
  2.修业德
  修业德是指修自己在学业和事业上的德行,也就是做学问。做学问也是一种修德。修规范,修认知,修意志,修三观。学业的发展是德行的有机补充,努力的学习本身也是在修身修德。通过学习知识丰富个人认知,通过攻克难题,锻炼攻关能力,通过一次次的受挫体验,提高自身逆商,这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逆商是后天锻炼的,通过一点点的耐小挫,进而让自己的能力能耐得住大挫折。
  比如在语文学习中,多读圣贤书是极好的事,我校语文学科宣言写的多好:培养终身阅读者,培养负责任的表达者。要修德,多读书,这很重要。数学培养人的思维,让人理性地有条理有逻辑地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非常好的让人增加能力的事情。所以教师应该好好想一想,该如何帮学生修学业,该如何帮学生做到真正的修德,学生也要好好思考一下,到底该如何进行各学科学习,以达到修业德的目的。
  不管是修学业还是修品德,要引导学生多反思。告诉学生,当你心烦的时候,没有方向的时候,学会适可而止。它不是消极的,暂时的休整,是为了更好地看清前面的路,更好地修德,让内心的德能净化、沉淀,直至在生命中形成一种可靠的、能持续影响一生、积极向上的德行。一段时间学习学得很辛苦,但是成绩却没有明显提升,这个时候就要学会调整心态,看看方式方法对不对,哪里出了问题,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那就是学业的积淀还没达到足以引起质变的程度,还需要继续进修,这样离质变就不远了。
  有三个字要好好想想:上,止,正。“上”表示我们修品德修业德的方向要向上、向好;“止”是告诉我们在迷茫的时候,也就是德跟不上业,或者业跟不上德的时候,要停下来等一等。当德、业完美合一,那就是“正”,正气凛然,天人合一。《易经》里所讲的阴阳平衡也是指这个道理。阴阳平衡可以很好地解释劳逸结合,解释一生守恒,德有多大,得就有多大。有句话:“得意淡然,失意怡然”,就是告诉我们,得意的时候,注意修德,以使德足以支撑目前拥有的所得,失意本身就是在修德。
  五、如何做学生教育的管理
  《易经》中最重要的一条管理智慧,就是关心为上。
  做学生工作,也要关心为上,看管理者会不会抓心。管理者要有一套抓心的功夫,和学生交心,看学生会不会把心交给你,这就是“关心”。他把心交给你,就能团结。
  告诉学生要多做点事情。有能力的人一定要多做点事情,善于分享分担,有能力的人要多照顾那些没有能力的人,你的能力是天给你的,不是你努力得到的。在班级里多做事,多帮助同学解决难题。很多时候我们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基于这点。一个人除了自己还需要别人的存在,要善于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这也是一个人修身修德的过程。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能真正理解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旨在促其修德,做事做学问都是修德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易经的奥秘. 曾仕强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7年7月第1版 第3页.

  • 【发布时间】2019/12/10 9:00:37
  • 【点击频次】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