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懒”与“勤”

 

【作者】 孙 荣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通榆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让学引思”这一教育活动近年在各地教育界如火如荼地开展,“让学引思”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追求学生身心进步的真实发生,追求学生学习状态的真诚呼应,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真正养成。追求的教育教学的高质量,不是简单地对付高考和中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为了上好一堂课,遍查资料,深钻教材,忙得不亦乐乎;滔滔不绝地讲,一字一句的改,再加上小练习大训练,搞得面面俱到,满以为是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可谁知换来的是一声声叹息与一次次失望,老师付出很多,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只要学生能干的,教师就不去做。”这是魏书生的一个观念——做个懒教师。人们常说,懒人必有懒福,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妨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偷偷“懒”。
  老师要“懒”,也要“懒”之有道。
  一、“懒”要看时机
  对那机械性的训练,僵化的“知识”,要少做少讲,权威的意见、定论也宜少讲或不讲,应多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多鼓励学生向教材和教师质疑和发难,多给些解题方法和思路,活语言、活思想、活方法要多讲。比如《背影》一课,读完之后,完全可以让学生去理解、去说一说其中的情景与意义,再联系现实,能让学生有更多一些的收获与快乐。
  二、“懒”要有技巧
  “懒”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分解知识能力点,可运用互助、攻关小组等各种形式,把担子放下去,让学生积极动起手用起脑来。这个“放”的过程,可是老师下功夫的时候,怎样指导学生挑起这个担子,是要老师深思熟虑且有的放矢的。哪些学生到什么样的程度,需要你有怎样的指导,给他安排怎样的任务才能让他有所得,这都是老师提前要下的功夫,只有这样,你才敢“懒”。当然,只有老师先“懒”,才能真正使学生“勤”起来。
  三、“懒”要多形式
  只要老师动点脑筋,“懒”法子是会想出来的。比如,多带学生进阅览室、图书馆,多搞些活动,比如讨论解疑会、小组擂台赛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发思维,学得知识,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老师自是“懒”然常笑。如果不动脑子想办法,只是一味地双手撑在讲桌上,能不累?又有多少东西“灌”进学生的脑子里去了?
  老师要“懒”得大度,“懒”得精彩,首先必须有一颗平常心,从大处着眼,远处落脚。充实自己,完善自我,做到收放自如,才能真正解放学生也解放自己。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胸藏甲兵,方能指挥若定。
  这里,我想借助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曾说过的一句“替学生做他能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就等于对他们说‘我不相信你自己的能力和勇气’”予以强调。“不做学生能做的事”,表面上是“懒”,其实是教师的智慧之所在,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做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懒”中要有“勤”
  老师也不能一味当“懒汉”,当“懒”则“懒”,当“勤”则“勤”。那么,语文教师应当在哪些方面“勤”呢?
  首先要在了解学情,掌握学情上“勤”。要随时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
  其次要在语文学习心理辅导上“勤”,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意志,优化学生的性格与气质等,一句话,充分地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再次要在教学反思上“勤”。
  又次要在教学研究上“勤”,研究中国教学传统,研究国外优秀教学经验,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高考等。
  还要在做题上“勤”。教师走入题海,让学生不步入题海。
  最后要强调的是,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读书上“勤”。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地位的主体性。只要语文教师“懒”有其道,“懒”有其法,“让学引思”的课堂必将成为学生的探究发现之旅,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就定会提高。
  • 【发布时间】2019/11/5 20:26:13
  • 【点击频次】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