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初中历史“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成因分析

 

【作者】 冷 祥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历史“学困生”的界定
  所谓历史“学困生”就是历史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而“学困生”却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生源,不同的学生素质,也就有不同的尺度去衡量。对于重点初中来说,生源优越、整齐,在这种情况下去讨论“学习困难生”的指导意义不大(这里不排除这些学校也会存在相对的“学困生”层次,但这些“学困生”放到非重点初中去,也许会是成绩很不错的同学)。所以更有讨论价值的是对非重点初中如何释放“学困生”的潜力,特别是在逐步普及初中教育的教育需求,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认识高度出发,化“学困生”为“学优生”就更具迫切性。
  二、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有以下八点:①认知水平低。对自己不能作出独立、客观的评价,不能够通过一定的审美原则判断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而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家长的评价是他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依据。②依赖心理严重。学困生在课堂上由于跟不上教师的讲解、分析问题的节奏,常跟着教师的思路转,当有同学先于自己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就会表现出中断思考的现象,甚至有的学困生不愿思考,因为教师最终要告诉你答案或练习册后面就有答案。③心理波动大。学困生的心理不稳定,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听懂一点时就会显得兴奋和活跃,当受到批评时,情绪低落,影响纪律;如果听不懂或不适应时,思想开小差,影响听课质量和教学秩序、纪律。④渴求进步,但三分热情。学困生也强烈要求进步,也希望优异成绩,得到教师的重视和承认,同学的赞扬,家长的鼓励。但持续时间不长,因为他们的成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上,所作所为反复性强。⑤自觉性和自制力差。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克服自己的习惯,课堂学习效率很低。⑥习惯差。通常学困生要上课5分钟左右才能安静,用心听课,但只能坚持几分钟或十多分钟,就自觉或不自觉的不听课,作业不是先完成再耍,而是玩够了再做作业,作业做不了就抄或不做,教师批评多了也就习惯了。⑦厌学。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无成功感,基本上都厌学。对于校或班级组织的有关学习的活动他们兴趣不高,但组织的其它活动如体育活动、课外活动、劳动等积极性很高。在这些活动中有成功的体验,好象找到了自我,有了信心。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因学习差影响班级成绩、纪律或经常不上课逃学或家长认识不清等问题就造成辍学。⑧心理创伤多。学困生在学习上与一般学生相比,付出同样的时间但达不到同样的效果,还经常受到批评,在家得不到亲人的关爱而常受到指责,学习无乐趣,厌学自悲,有些父母过高或过低的要求也造成心理创伤。
  三、历史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历史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1、来自学生。①学困生在历史学习中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②学困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与难点,阅读程度慢且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遇难不究、不问,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杂乱,没有逻辑性。③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来自教材。历史教材结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特别是我们巴中地区实施新课程教材,新教材要比旧教材更新颖、更有灵活性,但有的知识衔接不是很合理化。
  3、来自教师。①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历史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②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4、来自学校。①虽然课程是新课程,但仍然采用“填鸭式”等到老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主动性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差,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敢质疑、不善于质疑、创新,部分教师不善于学习,不注重关心本学科前沿知识,关心相关学科进步,加之教学设备的陈旧,不齐备阻碍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②师生间沟通少,辅导上落实得不到位。班额60—75人,教师的工作量相当大,客观上教师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对暂时困难型、动力不足型学困生进行帮扶,使部分学困生越来越差,成了整体性困难的学困生。
  5、来自家庭。①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凭,有的只是小学文化。第一,他们的素质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的不多。第二,有的家长来校只是问孩子生活上的情况,很少主动向老师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不要说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如何,也谈不上辅导子女的作业。第三,还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厉害,甚至极个别的家长反对子女上学,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第四,更有甚者对子女根本不关心,任由学校管理,有时子女做错事还要到校找学校的麻烦等。②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学生的惰性、好玩的特点,学习更得不到巩固,这些学生的历史成绩明显直线下降。
  6、来自社会。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承认,但由于我国对教育的投资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受“拜金主义触发的读书无用论”和“社会信息中的消极因素”等影响,使一些人认为读书没有大的用处,有部分人小学没毕业也照样发财,这也影响了一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消极对待,这样自然也影响了学生的历史成绩。
  • 【发布时间】2019/10/14 18:21:23
  • 【点击频次】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