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中职专业学科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

 

【作者】 蒋道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柳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从培育“工匠精神”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国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但是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发现我国的职业教育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提升自身工匠精神,率先垂范,在教育教学上做到专注、细致、精益求精,再根据专业及学科特点,适时结合知识点,渗透工匠精神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
  一、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包括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从专业技能的提升、职业标准的规范以及职业情怀的培养来实施“工匠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教师只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重视人文素养和个人素质的提升。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对学习者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与培养,“工匠精神”不仅仅要求劳动者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还要求劳动者具有专注、细致、精益求精,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注重实践能力,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提升和构建学生的职业情怀、职业意识和职业思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追求进步的职业精神。 
  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学生充当“工匠”榜样
  我们常说,“言教不如身教”。要求学生要具备“工匠精神”,那我们教师就应该首先具备“工匠精神”。教师其实也是“工匠”,我们把学生比喻为“产品”,那么学生通过职校2-3年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塑造)。“产品”的好坏等次,取决于我们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用心去引导和润育。因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拿出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去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树立良好的专业文化素养,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不漏掉每一个教育环节,完善每一个教学教育的细节,不放过每一次的思想教育机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用心润育好每一个学生。通过老师的这种教学态度的执着和表率,使学生感知,以此影响、带动学生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力争在学生毕业时能让学生把自己塑造成“优质产品”输送至社会。
  二、深入了解专业特点,明确学科中涵盖职业工匠精神的知识点 
  职业高中教育是根据学生意愿选择专业进行学习,按专业班组织教育教学,所有专业班的文化基础课程设置是一样的,专业课程开设是根据专业特点来设置的。所以不管是公共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还是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深入了解各专业特点,明确自己所教学学科中涵盖的工匠精神的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中,适时结合知识点,渗透工匠精神理念。如农林牧渔类专业的《果树栽培》学科中的嫁接技术教学,就可以适时给学生渗透工匠精神教育,要求学生对嫁接技术的学习要勤加练习,把握嫁接的每一个关键环节,精益求精 ,确保嫁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嫁接效率的提高,开拓创新果树嫁接技术等,同时在嫁接实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三、在思维情感与态度方面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品质与能力 
  1. 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循序渐进、精益求精的品质。在专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人人平等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改变职业教育那种只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职业教育理念,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与“工匠精神”的有机结合,将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与人文素质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实践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循序渐进、精益求精的品质。
  2. 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怀,培育执着敬业的职业精神 
  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仅要求职业工作者具备坚韧不拔、耐心、细致、持之以恒、乐此不疲、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的品质。还需要职业工作者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与职业情怀。在学科教学中,不能只是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培训,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将现代的职业、产业、行业等内容充分的融合到专业学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敬畏和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工作的职业情怀。如在农林牧渔类专业的《农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在讲授“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这一知识内容时,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外农业发展情况,要让学生在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未来我国的发展趋势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爱农-热爱农业、惜农-珍惜农业劳动成果、从农-从事农业工作”的情感目标,培育学生对农业职业的忠诚度,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怀。
  四、在知识与技能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坚持规范操作,培育学生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 
  一丝不苟要求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中能够做到耐心、细致、专注、持之以恒,能够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与生产标准。在专业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行为、环节、细节,处处都能够严格按照企业的生产规范要求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专注的职业品质,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用心观察,细心操作、耐心学习,对于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按照严格的规范操作,通过这种行为习惯的训练,最终将“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职业意识。如在数控加工制造专业的《钳工实作》中的“锉削技术”的学时时,要求学生必须按规范的锉削姿势进行操作练习,而且反复训练,不断总结,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锉削技术,才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等“工匠精神”。
  总之,在专业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它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向社会输出更加有用的适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冬玲.熔铸“工匠精神”:职业教育责无旁贷[J].职教通讯,2016,14:3. 
  [2]阳桂桃.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推进途径探索[J].中国培训,2016,12:15-16. 
  • 【发布时间】2019/5/28 19:21:36
  • 【点击频次】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