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新课改践行中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蔡 青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推进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既要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又要发挥数学在培养学生思维的优势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发展思维,积极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推进已有多年,我们已取得了不少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这些成果又成为指导我们下轮课改的重要理念和方法。而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很多教师仅重视知识与技能形成性的数学本质学习,而对另一种更重要的数学本质学习,即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或应用型的本质学习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习题的知识功能较重视,而对它的教育功能不够重视,数学习题的解答往往停留在简单模仿的水平上,导致学生数学能力没有得到应有培养。而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予以改革。下面,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实践体会。
  一、追求课堂教学的育人性
  让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最好的数学教育,是新课改的初衷。而传统教育,“教以应试”,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没有注重学生作为人的本质要素的培养,即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没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应构建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领悟数学、理解数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真正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提高育人实效。
  二、营造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德曾经说到:“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需要强调的是,教学中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欢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所以,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没有不营造氛围而直接开展教学的,都是比较注重课堂氛围营造的。这里提出以“四无”为衡量、判断是否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标准,即童言无忌——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意见;童心无畏---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一种安全感;童真无邪学生发表自己真情实感,不必人云亦云;童爱无限——一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美好,分享着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鼓励质疑思考,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疑是开启思维运转的启动机。我们知道,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大胆质疑正是学生主动思维的充分体现,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标志。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产生疑问,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题,从存疑到无疑,再产生怀疑,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质疑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有学生提问可笑、肤浅,不着边际,我们也要耐心听取,用心引导,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教师带领学生在教室里观察课桌面与黑板面,从而使学生明白都是长方形面积,但大小却不一样。也使他们进一步懂得,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道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给学生质疑思考的时间,不能因为进度而忽视学生思考。这是新课改倡导的,也是还课堂于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必然要求。
  四、更新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要落实这一主体理念,我们就要变传统“一言堂”教学,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下的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能主动学习。而教师就要化教为导,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发现、建构的自主历程。
  (一)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素材。我们应大力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书上静止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对象,使学生的观察、思考、猜想、探索有一定的凭借。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有意识地将陈述性知识(是什么)转化为探究性知识(为什么),改变先用例题讲解,让学生明白计算法则后再指导学生巩固练习,而采用先让学生自学例题,再要求学生讨论,为什么两位数乘一位数列竖式笔算时从低位算起,而不从高位算起,学生通过两种算法优缺点的比较,领悟了计算方法。
  (二)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做到“以学定教”。传统接受式学习,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模式,而新课改则要求我们学生学了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疑惑再施教,即“以学定教”。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学,才能掌握有意注意、思维、记忆等过程的技能,才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应该获得哪些方面知识更加注意。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学,还锻炼了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学习材料通过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领悟认知策略,才能逐步地掌握怎么学,才能使他们能够在走出学校之后,不断地有效地学习。所以应该改变教学程序,教师不教,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寻求解决问题途径,并在不断“尝试一纠偏再尝试一再纠偏”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当然,让学生先学,并不是教师不教,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究能成功,教师一要预设学生的“未知”,为学生选准探究内容、探究重点;二要适时点拨、引导,“该出手时要出手”,把握时机,疏通探究途径,拓展探究成果。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满堂灌”模式下的枯燥乏味,而应该有数学魂、数学味,而这个“魂”和“味”指的是数学课是否让学生足够思考了,是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核心是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是否由不知走向知道,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学生通过思考,是否掌握了数学知识、领悟了数学方法、培养了数学思想,提高了自学能力。这些转变,就体现了我们新课改与传统数学教学的本质不同。
  参考文献:
  [1]王小梅,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社会科学,2016年。
  • 【发布时间】2019/3/10 19:08:12
  • 【点击频次】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