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作者】 王月玥

【机构】 四川省青川县板桥乡上马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既要懂得如何注重初中音乐知识的传授,也要懂得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艺术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音乐;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不但能益智,而且能以美辅德,是德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就要依靠音乐本身的优势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震撼学生,使其心灵萌发美的种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教育正可为德育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因此,运用音乐教学的优势,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之花在音乐教学的沃土中绽放。那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一、在音乐教学中抓住渗透点有效渗透德育
  音乐学科是融艺术性、情感性为一体的综合万象学科,它是人情感体验最好的载体。在教学中抓住“情感”这一德育渗透点,迸发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其从自然、本能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进入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中。比如,课堂上我曾这样尝试:采用对比讨论的方法,播放了两首不同情感的乐曲:《金色的秋天》和《扬鞭催马运粮忙》,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体验不同的情绪变化,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两幅图片,一幅是秋风萧瑟、万木凋零的画面,一幅是麦浪滚滚、热火朝天收割场景。当忧郁深沉的小提琴曲与画面将学生情绪带入沉思时,又播放了热烈欢快的《扬鞭催马运粮忙》,随着乐曲不同的情绪、情感变化,学生的情绪、情感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学生聆听着、体验着、感悟着,思索着不同的情感是通过哪些不同的音乐要素来表达的,音乐的内涵是什么?音乐的情感呼唤着学生的情感,激起了学生心中阵阵情感的波涛。
  二、在音乐教学中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初中音乐教学目标明确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如,《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学时,我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我国著名音乐家贺渌汀指出:音乐是表达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的一生。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帮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来感染学生,使心灵美的花朵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三、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汇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浩翰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如何在这浩翰的乐海中激起闪烁爱国思想的浪花,并根据我国国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作品呢?须注意两点:一是作品要思想性、艺术性俱佳;二是教师要精心挖掘教材的内涵,并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初中音乐教材中《苏武牧羊》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歌曲。多少年来它一直在人民群众中传唱,经久不衰。这首歌作于民国初年,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发生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外交事件,广大爱国群众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歌中苏武“留胡节不辱”,“大节定不亏”的精神形象正是当时群众爱国激情的反映。歌曲的旋律由五声间阶构成,有浓厚的中国民歌特色,古朴苍劲,通俗感人,具有深沉,悲壮的音乐气质。节奏庄重、坚定、平稳,调式的交替运用使音乐既统一又富于变化。所有这些对培养学生用宽厚舒展的歌声、悲壮激昂的情绪来表达苏武的爱国主义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象这样适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是很多的。除了革命历史歌曲外,还有大量的近现代创作歌曲、民歌以及器乐曲等。通过再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从心灵深处来教育学生,使他们不断地感受、理解,从而达到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总之,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初中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完美世界,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有用人才,这是赋予每个音乐教育者神圣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陈书清.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1年07期
  [2]潘小英.浅谈德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2012年11期
  • 【发布时间】2019/2/21 9:44:25
  • 【点击频次】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