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作者】 蔡 青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如果想有效地学习数学,学生必须将数学思维这块“敲门砖”握在手里,数学思维是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思维逻辑,它使学生辨别方向.快捷地对一个关乎数学知识的问题做出反应,并迅速地提出对策,快而准地进行数学题目解答。所以说,数学思维培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且这种培养应从学生的幼年阶段培养,从思维逻辑未形成阶段开始,使之牢固塑形,成为一种不受客观因素干扰的自身能力,这利于今后学生对高度逻辑性、抽象性数学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抽象性;逻辑性
  任何一种学科的学习都有一种思维能力与之相辅相成,有效的学科学习中,这种能力得到巩固增强,这种能力的关照下,这一学科的学习也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关于数学学科也是如此,对于它的学习,也要有一种能力与之对应,那就是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学生关注数学知识所用的一种逻辑和视角,有针对性及成效性,是解决数学知识的天然“法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对这种思维的培养更显得非常重要,它促使学生将这种能力成为习惯,在今后的运用时可信手拈来,没有生搬硬套的感觉。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带动了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还引导学生会思考,扩展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这种数学思维能力呢?在这里,教师首先要让刚刚系统化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了解数学、弄懂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由思考,为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奠定基础。最后,教师要建立错题剖析平台,教导学生要以严谨、周密、思路清晰的态度进行错题错误总结,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能进入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风趣表达,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为数学思维培养打基础
  知识的个性和丰富总是毁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下的,可以说,表达知识的方式比知识传输本身要重要得多,不注重表达形式,知识的传输实质上是在浪费教师与学生这两个群体的精力,没有效用的教学也显得没有意义。对于数学知识而言,它具有逻辑和抽象性,如果表达不适,学生很可能会对数学知识形成不好的第一印象,例如有些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难学难懂,需要登题山过题海,百般锤炼才能悟得分毫,相似的负面评价俯仰皆是,这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极学习。所以,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数学知识合理的表达。比如,小学生比较渴望数学知识有亲和力,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是欢快的,为了使学生愿意投入精力进行课堂学习,教师要尽量迎合学生的要求,用风趣的表达方式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所看到的知识是饱含色彩、趣味的,这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幸福感。这样一来,他们更愿意深入学习,与教师拉近距离。
  例如,在讲倍数的时候,教师可进行反传统教学,颠覆一开始的概念和例题教学,融入风趣、丰富的元素,让学生在富有新意,不拘于传统例题的情况下,看到数学的趣味之处。例如,教师可以依据倍数这一知识点,拟这样一道题:“一棵树上落了6只鸟,后来又飞来3只,问原来树上的鸟是飞来的几倍?”树和鸟都是生活常见事物,很容易发挥,教师可找学生上前面画棵树,然后让学生在下面画鸟,并剪下来。教师要按比例分组,哪些鸟是准备贴在树上当原来的6只鸟,哪些鸟是准备当飞来那三只的。当教师发号施令数到三,看谁又快又准把自己的鸟贴在树上或充当飞来的鸟,只录取九只,其他动作慢落后的学生所画的鸟则落选。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学生会聚精会神地想自己画的鸟要用来做什么,怎样与数学知识联系,所以就会很认真地听,认真地思考,这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开放课堂,拓展学生思考空间,为数学思维培养扬风帆
  在没有生活经验及理论基础作为认识支撑力的情况下,小学生是凭借自己的想象来认识世界和发挥自我潜力的。当然,这需要客观环境的配合。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下,学生的大脑才会呈现相对开放、自由的状态,这种状态下,才会产生奇思妙想,才会实现思考空间的拓展,才会获得创造开发而来的新途径。关于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看到小学生自身的潜力,给予其发挥想象、拓展思维空间的机会和平台,这时候,学生是自由且独立的,他们以自己的口吻和视角,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凭借充满逻辑性的想象另辟蹊径,找出具有个性色彩的解决方法。也许这种方法是错误的,但学生在运用逻辑思维,发挥自我想象的过程中却意外收获数学思维的历练,这利于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里,教师可以就地取材,针对学生的表现或知识学习的进展进行即兴提问,面对没有准备的问题,学生更容易运用逻辑思维发挥想象,并通过这一过程实现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在进行画圆练习的时候,圆规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可还是有学生将其遗忘在家中,教师该如何面对此类事情,是责怪还是另辟蹊径,找到完美的方法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另一途径,即“在绝境重生”,而不是面对突发事件茫然失措呢?责怪会让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心里留下阴影,开始排斥该教师的教学,这是非常可怕的。而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忘记没带圆规这一事件本身,单纯地从如何在没有圆规情况下解决画圆问题人手,另辟蹊径,发挥想象找到解决的办法。这完美地诠释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没带圆规的学生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跟上进度,将圆画得完整,认真投入探究,找出不用圆规也能将圆画圆的方法。一些学生经过不断尝试,总结出一些方法:
  方法1,确定一个点,然后用直尺从这点出发画出长度相同的无数条线段.并将这些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圆就形成了。且线段越密集,圆的形状就越准确。
  方法2,取两支长度相似的铅笔,并将两支铅笔的末端交叉.交叉处用橡皮筋固定,依据圆规的使用方法,确定两支铅笔的距离,将这一距离作为圆的半径长度,然后,利用一支铅笔的笔尖作为固定点,手握两支铅笔的交叉处.围绕固定点旋转另一支铅笔,一个圆就画成了。
  • 【发布时间】2019/2/21 9:43:24
  • 【点击频次】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