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作者】 龙 婷

【机构】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来凤县第一中学初中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培养初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科学实验教学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规范学生科学实验的行为,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以促进科学知识的落实、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在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以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能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也要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合理开展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以学生为实验核心,组织各种生物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对生物实验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思维,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不足之处
  初中生物教学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知道实验教学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忽视实验教学,课堂是用来讲解知识的,生物实验教学安排少,学生的科学素养很难提升,实验的动手能力差,对于生物知识在表面上,导致生物实验教学失去有效性。生物实验教学以演示性实验为主,在实验中过于重视知识传授,没有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忽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导致生物实验教学付出了很长时间,但是实际的收效甚微,与付出严重不符,生物实验教学整体效率低。生物实验教学需要仪器和实验物品,同时还要在实验室中进行,由于生物在初中不属于主课,学校对于生物实验经费投入少,常常出现教师想要学生动手实践,但是条件却不能达到,所以只能通过讲解实验或者演示实验的方法,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无法提高。任何实验都有标准流程,一旦改变了实验步骤,就会影响到实验结果,还潜藏着危险因子,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不重视原理和步骤讲解,为了节省实验时间,留出更多讲解时间,总是急于让学生动手实验,大部分学生抱着完成任务思想,在实验中不会去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生物实验中未能得到锻炼。
  二、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实验活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学发明都是以问题为基础的,科学家所展开的发明创造通常是为了解释某一现象,解决现实问题,而实验便在此过程中发生。对此,初中生物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活动时,可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及时调动起学生的实验操作欲望,以便更好地切入实验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就如在“种子的萌发”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整理了一些种子萌芽、成长的动态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学习了种子萌发的基本知识。待视频播放完毕之后,笔者以“种子萌发有什么条件”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积极迁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表述,可以总结出光照、温度、水分是种子萌发的三要素,而笔者在这时展示了一些大棚种植、水生种植等现在的种植技术,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如何加速种子的萌发过程。在前期的问题情境下,本班学生都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学生就可以自主展开生物实验,种植种子,通过改变光照、温度与水分条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认真记录数据,在实验中分析种子的内部结构。
  2、强化课堂参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听课的前提是能够听得懂,并且有兴趣去主动或者是自己想要去跟随教师的思路听课。首先这些不仅仅需要学生本身对生物学科感兴趣,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授课方式或者是在课堂中的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听课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有时课堂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加入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听课兴趣的活动或者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学,强化课堂教学环节。例如,在教授“观察植物细胞”这一小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操作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猜一下植物的细胞会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实验的兴趣。然后,可以给学生准备不同植物的标本,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细胞是否具有相同性。学生观察之后,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总结植物细胞的特征。学生讨论之后,再进行提问,最后教师总结课堂内容。
  3、丰富生物实验机会,拓展实验教学空间
  现如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了能够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和探究生物知识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提供更多生物实验机会,拓展实验教学空间,能够给学生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环境,使得学生们更加主动、积极地探索生物知识,掌握生物原理。例如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教学内容中,为了能够让学生们了解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分组,选出组长,安排组员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做好一切实验准备工作,并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来开展生物实验;做好实验的分析与总结,促进生物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4、重视实验总结,培养创新能力
  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的生物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弱,通常是由于他们没有重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与教材结论不一致的实验现象也未进行深度探究,导致其知识误区得不到有效纠正,也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某个角度上分析,若是教师将以上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存在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就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避开错误,使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因此,基于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视角,教师可采取重视实验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的重要性。例如,在 “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并未获得预期的实验现象,小组记录的数据误差较大。对此,教师要进行启发引导:三种食物数据误差最大的是哪一组?请尝试着找出原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检查食物燃烧后的残留物,发现大豆没有燃烧完,还有部分学生发现:蚕豆在开始燃烧的时候不容易点燃,而且会冒出难闻的白烟;在从试管中取出温度计时,易发生折断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对这些现象,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最后找到原因,并得出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通过重视实验总结的方式,可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的印象,避免今后在实验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学习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环节,需要生物教师重视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并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灵活设计实验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生物核心素养,确保学生在今后的生物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黄志阳.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6(3).
  [2]岳守玉. 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对策[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17).
  [3]蔡君霞.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9).
  • 【发布时间】2020/1/13 17:33:15
  • 【点击频次】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