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
【正文】 在网络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当前的微信、微博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微课发端于微博,自2009年起,微博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目标明确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
从最原始的PPT到现在微课的出现,是教育模式的一场革命。那么,什么是微课?“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每个新时达的产物都会受到大家的推崇,同时也会受到大家的推敲。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老师,也同样在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也会经常使用微课。例如我所教授的是计算机课程,对于基础薄弱不爱学习的学生来说,课堂教授时间有限,软件的操作及制作流程又复杂,学生学习明显觉得有些吃力。这时我会把软件的某一个工具与现实生活中的动画结合起来做成微课,或者把某一项任务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做成微课,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上网学习,在学习时将存在的疑问反馈到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交流,进而得到解决。从而达到学习、复习、再学习的效果。这时使我体会到微课的优点:不繁琐,时间短,主题突出,一击即中。同时也暴露的微课的弊端:不详细,不全面,不规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一、微课作为新兴起的课堂教学手段,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其特点有: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2、教学内容较少、主题突出:“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课堂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
二、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微信的发展也越来越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从单一的教学科目分类到现在发展了许多分类方法: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初步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值得注意的是,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来分类
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
3、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今天,广大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某个知识点制作成微课程,以充实和丰富课堂。那么,微课在教学中有怎样的作用呢?
第一,实施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第二,实施微课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展。选取课题使教师对教材内容针对难点突破或拓展延伸,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设计内容精细,备课准确把握教学节奏,熟练掌握技术,通过视频展现一个主题资源包。
第三,微课对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微课是对以往的课堂实录的教学视频的反思和修正。过去录制的大量课堂实录的视频资源,容量大而全,时间过长,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观看课堂实录。所以,微课热将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将给教育自身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通讯发达、网络普及的今天,班级授课制的方式及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必须有新突破,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越性,让教育网络化,让教育信息化。微课的核心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所以,微课不但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最原始的PPT到现在微课的出现,是教育模式的一场革命。那么,什么是微课?“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每个新时达的产物都会受到大家的推崇,同时也会受到大家的推敲。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老师,也同样在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也会经常使用微课。例如我所教授的是计算机课程,对于基础薄弱不爱学习的学生来说,课堂教授时间有限,软件的操作及制作流程又复杂,学生学习明显觉得有些吃力。这时我会把软件的某一个工具与现实生活中的动画结合起来做成微课,或者把某一项任务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做成微课,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上网学习,在学习时将存在的疑问反馈到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交流,进而得到解决。从而达到学习、复习、再学习的效果。这时使我体会到微课的优点:不繁琐,时间短,主题突出,一击即中。同时也暴露的微课的弊端:不详细,不全面,不规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一、微课作为新兴起的课堂教学手段,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其特点有: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2、教学内容较少、主题突出:“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课堂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
二、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微信的发展也越来越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从单一的教学科目分类到现在发展了许多分类方法: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初步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值得注意的是,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来分类
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
3、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今天,广大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某个知识点制作成微课程,以充实和丰富课堂。那么,微课在教学中有怎样的作用呢?
第一,实施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第二,实施微课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展。选取课题使教师对教材内容针对难点突破或拓展延伸,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设计内容精细,备课准确把握教学节奏,熟练掌握技术,通过视频展现一个主题资源包。
第三,微课对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微课是对以往的课堂实录的教学视频的反思和修正。过去录制的大量课堂实录的视频资源,容量大而全,时间过长,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观看课堂实录。所以,微课热将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将给教育自身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通讯发达、网络普及的今天,班级授课制的方式及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必须有新突破,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越性,让教育网络化,让教育信息化。微课的核心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所以,微课不但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 【发布时间】2020/1/13 17:23:41
- 【点击频次】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