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情感教学

 

【作者】 熊春美

【机构】 四川省兴文县麒麟苗族乡义合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指教师从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针对学生的生理情感和认知心理特征,借助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以获得知情并茂的教学效果的活动。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阶段不仅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亦是学生情感和品格发展的关键阶段。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而有效。因此,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也应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这就要通过教师对教学的设计,注意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对情感教学的目标、途径和课堂落实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情感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语文教学,人们更多地重视以传授基础知识及智能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而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及其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而情感领域往往被忽视。然而,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二者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鉴于这种重知轻情的现状,我们运用情感教学,在注重认识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地确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就显得十分必要。我认为在确立情感教学目标时,一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第一,情感教学目标的认知内容。
  在情感教学目标的内容上,根据心理学对人类的社会性高级情感的论述,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三大类每大类又可划分为若干细目,视教学内容具体而定。
  第二,情感教学目标内化的水平层次。前积长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人,在研究情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时指出:学习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是由浅人深的内化过程,情感内化目标应是一个按不同心理等级层次排列的连续体,它由低到高被划为不同水平的五个层次。即接受层次、反应层次、评价层次组织层次、性格化层次。这五个层次构成了紧密衔接层层递进的情感心理内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成分从单纯视觉开始,经过具有一定动力的阶段,最后达到一个人的行为的控制“。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就是要促使学生在某个语文知识点的掌握时,情感内化目标以第一个层次逐渐上升到最后一个层次,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教师上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准备课,当小朋友看到“欢迎新同学”的插图时,首先愉快地觉察并接受刺激,然后让学生作出满意的反应,使之获得满意感。学生通过刺激和反应开始认识到学校、老师、同学是多么可爱,进行内心体验,逐步形成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亲切感,最后将这种亲切体验内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情感教学的基本途径
  1.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对教师充满期望、有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饮康的学习情绪。
  2.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如语文史、人物传记、故事、趣事等的引用,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在教学中注意言传身教,把某些不含情感因素的语文内容添上情感色彩,加上适当的渲染,以情激性,影响感化学生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如教师的体态、手势、语言、语调、制度等起着积极的情感作用。
  4.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教师力创一个充满活跃、愉快的教学氛围,发挥好情感教育的活跃性、愉快性的作用。
  5.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电视幻灯机、实物、图表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更为形象的知识领域中学习。
  6.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性,对学生的情绪、态度、优缺点及时调节引导,利用口头表扬、学生掌声鼓勋,激励学生形成好的学习风气、习惯,不断强化学生自觉积极的学习情感,发挥情感教育的引导和作用。
  三情感教学的课堂落实
  1.依据教材。从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那天起。就进入了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由于情感是学生后天接受教育的产物。因此学生情感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以教师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原动力的,而这种原动力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基础,它有时能激发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应该认真挖掘,并用其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2.创设情景。具体生动的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强化儿童的情感体验,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而教师则是情景创设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重视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来确定,既可以在课的开头,也可以在课中,还可以在课尾,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可以延伸到课后。一般来说,课的开头的情境创设大都以谜语、讲故事设疑为主;课中以讲故事、分析疑问、做游戏为主;课尾则以游戏为主;延伸到课后一般以设疑质疑为主。
  3.动手操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实践活动既是形成和发展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情感丰富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自己产生对知识学习的成功体验,进而主动地探求知识和掌握知识。
  4.平等待生。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积极的情感交流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课堂气氛的沉闷与活跃,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启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真正为学生创造一种乐学的环境,学生才能充满信心,积极学习,才能愉快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教师之情,建立师生之情,培养同学之谊。
  • 【发布时间】2019/11/6 15:54:16
  • 【点击频次】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