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例谈高考政治课的复习方法

 

【作者】 安 宏

【机构】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以《唯物辩证法》为例

  摘 要: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考点,2019年全国II卷有两道选择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全面、准确地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是学生必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下面就如何做好唯物辩证法的学习,例谈我的做法,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方法
  一、精心准备,巧妙设计课前情境
  在学习唯物辩证法时,设计如下教学情境。1935年冬天,中央红军即将到达陕北,毛主席登上岷山峰顶,遥望苍茫昆仑,有感而作《念奴娇.昆仑》。词中“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以上两句字面上是海拔和气温、融雪与河流的关系,实则反映的是唯物辩证法中的因果联系。“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此句字面看是昆仑山的功与过,实则是唯物辩证法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的观点。“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此句字面看是作者希望世界普遍和平和共同发展,实则映射了唯物辩证法中发展的内容。可见,在现实生活中唯物辩证法无处不在,掌握唯物辩证法对我们的人生具有重要作用。
  二、引导学生运用“点—线—面”方式建构、强化知识体系
  教师要重点强调学生从“点——线——面”的学习方法来掌握知识,把握知识体系内部的各种联系,找准连接点。运用分析、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思维方法加工知识。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点,通过“特征”、 “核心和实质”、“要求”等线条牵出基本观点、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对立面,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中学会使用此方法,提纲挈领,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此,学习时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组交流,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逐一点评。师生共同归纳出如下知识:
  1.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四个部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观和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对立与统一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2.唯物辩证法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系(连接点):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3.唯物辩证法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对立面
  三、训练学生解答高考试题的能力,做好真题演练
  主观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知识、阐释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信息时力求全面、准确运用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矛盾分析法等哲学知识;运用知识要精准,要求对知识有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把握,高考复习中一轮复习注重微观知识(各个考点),二轮复习强调宏观知识(知识结构和体系)。客观题一般运用排除法。
  例1、(2019全国II卷)21题.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规划要求,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前提
  ③系统优化方法是着眼于事物整体性的重要方法论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点拨:抓住题干中关键词“准确把握”意思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即要精准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就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关键词“统筹谋划”和关键句“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旨在强调农村建设整体性和系统性。题肢①的说法错误,事物的性质不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而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排除包含①的A、B两项;题肢④说法正确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C选项。
  例2、(2019全国II卷)22题.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
  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点拨:题干中“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是由实践活动制造了一种小蛋白,“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说明实践推动了认识的发展,“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这表明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题肢③,课本中无此理论,也不符合实际,排除包含题肢③的C、D选项;题肢④的说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即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故答案为A选项。
  四、指导学生能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总结升华高考要点
  分析主、客观题要从知识范围、设问角度、行为主体入手,力求做到“三三制”,也就是材料语言、书本语言和时政语言相结合;必须勤于动笔,反复修改,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述能力。
  1、学生要弄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例如,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赢共享。
  2、学生要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叙述问题。它有三个层次的要求:1、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现象和特征;2、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出正确的阐释;3、对事物进行学科的或跨学科的描述与阐述。
  总之,我们不仅要学会用“点——线——面”的学习方法建构知识体系,找准连接点,理清知识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联系,全面、准确地把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掌握解答主、客观题的一般方法。

  • 【发布时间】2019/10/19 9:14:49
  • 【点击频次】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