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如何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作者】 刘 洋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博泸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课堂教学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各科教学都有所转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再也不是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鲜活的和学生的成长以及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教材灵活,内容丰富,这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紧扣新课标,紧密结合学生相关情况展开并进行,一切从学情出发,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关于初中政治教学的新探索,我的见解如下:
  一、更新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要求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能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要做一名出色的引导者,组织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精神,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明确重难点,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找到教学的突破点,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自觉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钻研精神。在道德和法制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虽然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学生没有锻炼自主发现和探索的能力,他们对新鲜的事物不能更好地理解,这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从未来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考虑,我们不能单纯地让学生学习知识,应重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此外,课堂教育要围绕人生价值观等内容进行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与道德相关的视频,看完后让学生针对道德问题谈感受,老师再总结学生的发言,并告诉学生正确的道德观。或者让学生对一些案例进行分小组交流,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学生处理道德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多种教学方式的使用,提升课堂有效性
  新课改实施后,初中道法课的教学方式日益丰富,更多新的方式应用字教学中,并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以下三种教学方式,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比较大的帮助,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道法课中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有些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方式时,方法比较老套。在道法的课本上结合每节课的学习都有一些相应的例子,但这些“经典案例”比较老套,经常是古人的例子或者是大发明家、政治家的例子,再或者是“某人”这种编出来的例子。初中生接触的是一个真实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也应该以课本案例为方向,来补充一些切合实际的、能够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道法教材《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们熟悉的篮球明星林书豪的成名经历来作为案例。通过这种贴合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们积极学习的态度,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深意,提高教学效率。
  2.探究式合作式教学
  探究合作式教学是将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式学习相结合。对于道法课的知识构建来说,有很多内容是需要学生们进行思考的,也有一些内容是需要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出最合适的答案。比如针对“老人在路上摔倒该不该扶”的热点话题,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还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指导学生最终得到一个既符合伦理道德、又能保护自己的答案。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在中小学课堂上的常用辅助教学方式,虽然教师们现在基本都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但是如何充实多媒体课件,不至于让这一个手段沦为课本的副本是每一个教师需要用心研究的内容。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有些知识点也比较散乱,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合力构建,因此,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课堂模板。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在由多媒体构建的相应情境中,学生们可以跟随教师的讲解来进行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设民主学风,师生互换角色
  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早已过时,就算老师讲的天花乱坠,这个讲台也是可悲的,因为学生没有成为主角,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了教师灌输的思想,自己并没有开动脑筋,获取自己的思想成果。就现实情况而言,就算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但因为和教师的观点和书本上的观点相左,学生也不敢说出来,因为这有可能会被老师以为故意唱反调,因此,只能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换的课堂教学表面的祥和与平静,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变得麻木,思维也就不再那么积极,别无选择,只能死死记住教师所勾画的知识点,换的一个理想的分数。一句话,这样的教学,就实质而言是置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于不顾。为了突破这一陈旧的学风,我做了大胆的尝试,创设民主教学的环境,允许学生积极大胆的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民主、平等、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的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愉快、平心静气的时候,学习效率最高,最容易产生创新灵感。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教学民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还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理念下,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解放学生的口、手和思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主动中发展。
  四、加强学习,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不仅专业知识要扎实、业务能力要提高,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也要提高。我认为,作为道德与法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们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有趣、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所以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不断进行教育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学习的源头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社会热点,均可以在教学中加以利用,丰富课堂教学。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为人师表。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即便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生活中的不悦再多,也不能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记得一名优秀毕业生在给我的毕业留言中写到:“初中生活给我留下了很多,但从您这我学到了最宝贵的——诚信做人,踏实做事。”这不正是教育的最大成功之处吗?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尽可能创设条件提供实践平台,在亲身体验中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不断深化自身综合素质。
  • 【发布时间】2019/10/19 9:14:17
  • 【点击频次】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