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核心素养下的美术课堂作业设计

 

【作者】 盛 兰

【机构】 江苏省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基础美术教育已经进入到“核心素养”时代。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策略。优化美术课堂作业的设计有可能成为其中最好的源头。学生不是为了作业而作业,是为了记录、留住、描绘、表达和创造美好而作业,是为了形成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而作业,是为了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而作业。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美术课堂;作业设计
  随着“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这“九大素养”的提出,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素养时期”;随着“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五个核心素养”的推行,基础美术教育也已经进入到“核心素养”时代。如何有效帮助学生获得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解决21世纪社会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深思的问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策略,教育智慧和教学策略可以体现和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猝不及防的巧妙导入;抽丝剥茧的精彩分析;手到擒来的完美示范;富有驱动力的作业设计;意味深长的课堂展示与评价。只要用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会是源头活水,而优化美术课堂作业的设计有可能成为其中最好的源头。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作业实现的过程等同于五个核心素养中的“美术表现”与“创意实践”同时生成的过程。所以,作业的效果如何也直接或间接反应了学生学科素养获得的绝大部分情况。换言之,与教师而言,作业设计的好坏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优化美术课堂作业设计意义非凡!
  那么如何优化美术课堂作业的设计呢?我们不妨看看当前的课堂作业存在的问题。非临摹即写生,除了画还是画,作业设计程式化?简单化?缺乏新意?都有。那些索然无味,毫无深度的作业令美术创造性地学习不复存在。久而久之,学生便进入毫无动力的麻木状态,所求的只是完成作业而已。如若上述问题得以解决,不失为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又一突破口。
  在日常教学中,我做了一些思考与探索。首先,要从布置作业的观念上改变。学生不是为了作业而作业,是为了记录、留住、描绘、表达和创造美好而作业,是为了形成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而作业,是为了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而作业。对于暂时缺乏灵感的学生不用强行、急于作业,等美好的感觉来了再作业也不迟。其次,要从作业的内容和方式上做如下优化:
  一、改善内部动机,优化课堂作业设计
  (一)从兴趣出发,为做作业找个自觉的理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兴趣出发,才会其乐无穷,才会自觉无比。学生进行美术作业的过程是对课堂前半段学习的延续,这一延续使得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升华。核心素养也在此时悄然形成。但从“杖藜扶我过桥东”到“我亦独立过桥东”,这一学习行为的转变需要强有力的兴趣的支持。只有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才能够自觉主动的展开深度学习。正是由于深度学习的发生,学习者才能够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比如,在执教七年级《关注你、我、他》一课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三庭五眼”的五官比例关系描绘和表现熟悉的人,我一如既往将作业要求投射在大屏幕上:用铅笔为身边的同学或老师画一幅肖像画,注意角度的选取和五官比例的把控。大部分学生按部就班的打开图画本,一位同学期待地看着我……“怎么了?”“老师我想画xx明星可以吗?”这是个“不乖”的学生,于是,我也迟疑了一下“也可以。”“太好了!太好了!”没想到全班同学沸腾起来,还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是他们的心声啊!后来,批作业时我的内心也沸腾了,每一幅都是“明星”,每一幅都是“惊喜”。原来,当教师的作业设计充分“get”到学生的兴趣点时,学生的艺术的思维会真正被点燃。
  (二)从情感出发,为做作业找个美好的理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从情感出发,才会有感而发,才会美好无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赋予儿童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能够使其更加刻苦地从事脑力劳动。他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及这样的例子,一个四年级的学生说:“我应该好好学习,我妈妈有心脏病。”这孩子感到如果他的记分册里出现了坏分数,母亲就会伤心。所以,他不断自我暗示,要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劳动安慰母亲的心。很明显,情感是一味良药。愿意为自己的亲人带来喜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在七年级《仕女、簪花》一课中,赏析完唐代仕女的服、妆、饰后,大部分教师会让学生运(下转第95页)(上接第92页)用身边易得材料制作一件小饰品。然而,由于材料和工艺的局限性作品会显得简单、粗陋。这与古代华美精致的饰品有着巨大的落差。为什么不能另辟蹊径呢?我选择带领学生运用“珠宝设计专业”中手绘的办法完成饰品的设计,并要求饰品是为自己的母亲私人订制。还要在手绘稿上写上设计理念与祝福话语。这样一来,作业的设计既解决了粗陋的问题,又为作业找到了美好的情感依托。也正因为这份浓浓情,每一幅作业都浸润了淳淳的爱。
  二、改善外部动机,优化课堂作业设计
  (一)从社会文化与生活出发,为作业找个接地气的理由。
  “艺术源于生活。”“日子怎们过,就是文化。”从社会文化、生活出发,才更加亲民、接地气!尹少淳先生认为,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第一空间,而文化是第二空间。好的文化空间能够濡化出好的素养。那么,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又怎能脱离社会文化与生活呢?在学习《泥土的味道——从惠山泥人说起》一课后,学生们又以无锡原有的阿福、阿喜的形象为基础,进行了有趣的创新形象设计。设计初稿完成后再与市旅游局专业人士设计作品进行比对,汲取经验后再再度完善。日日生活在这里,时时浸濡着这里的文化,又怎能不感动,怎能无生发?借助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岂不是恰逢其时?
  (二)从适应性出发,为作业找个皆大欢喜的理由。
  “圣人之道,粗精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关注个体差异,从学生的适应性出发,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较好的实现作业的完成度。在《变迁中的家园》一课的作业设计中,我做了三个层次的要求:1、运用照片写生的方法表现建筑风景的全景,还可以“移花接木”,使作品尽善尽美。2、运用照片写生的方法表现建筑风景的局部,表达出细节即可。3、运用临摹的方法表现你眼中和大师笔下的美丽的建筑风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一节课的作业练习中,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皆大欢喜!
  总之,在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中,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要多思考,多探索,多运用教育智慧和教学策略引领着学生欣喜的接受作业,愉快的提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尹少淳.《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J].《中国美术报》社有限公司,2018.
  [4]唐杰.《核心素养时代美术教师的成长路》[J].《中国美术报》社有限公司,2018.
  [5]段鹏.《核心素养时代,课堂美术教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J].《中国美术报》社有限公司,2018.
  • 【发布时间】2019/10/19 9:12:15
  • 【点击频次】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