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饲料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青贮饲料是调制和贮藏青饲料的有效方法,是发展牧业生产的有力措施。本文介绍青贮饲料的意义、原理、原料选择和制作方法。青贮饲料的主要营养品质与青贮原料相接近,具有良好的适口性,能保持原料青绿时的鲜嫩汁液,有机物质消化率和有效能值均与青贮原料相似,维生素的含量和能量水平较高,营养品质较好,是长时间保存饲料和扩大饲料来源的主要方法。规模可大可小,既适用于大、中型养殖场,也适合畜禽饲养专业户和农村个体养殖户。
关键词:青贮饲料;意义;原理;原料选择;制作方法
一、青贮饲料的意义
青贮饲料能有效地保存青绿植物的营养成分,尤其能有效地保存青绿植物中蛋白质和维生素,也能保持原料青绿时的鲜嫩汁液,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能扩大饲料资源。农村青贮原料来源广、成本低、营养价值比较全面,畜禽不喜欢采食或不能采食的野草、野菜、树叶等无毒青绿植物,经过青贮发酵,可以变成畜禽喜食的饲料。例如向日葵、蒿草、玉米秆、甘薯藤、花生秧等,有的在新鲜时有臭味,有的质地较粗硬,一般家畜多不喜食或利用率很低。如果把它们调制成青贮饲料,不但可以改变口味,并且可软化秸秆,增加可食部分的数量。同时,饲料的提供还不受季节限制。
二、青贮饲料的原理
青贮就是利用青绿饲料中存在的乳酸菌,在厌氧条件下对饲料进行发酵,使饲料中的部分糖源转变为乳酸,使青贮料的pH值降到4.2以下,以抑制其它好氧微生物如霉菌、腐败菌等的繁殖生长,从而达到长期贮存青饲料的目的。青贮饲料成败的关键,是能否满足乳酸菌生长繁殖的三个条件:无氧环境、原料中足够的糖分、再加上适宜的含水量,三者缺一不可。否则,植物细胞继续持续呼吸,杂菌大量繁殖,导致青贮失败。
三、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
1.选好青贮原料。
青贮原料除有害有毒的以外,可利用全部多汁植物,也可利用谷物、蔬菜瓜类栽培的多汁副产品,以及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和一些树叶等,重要的是要选择好植物的品种和选定适宜的收割时期。这对青贮饲料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在适宜成熟期收获植物原料,才可以保证其最高产量和养分含量。如草类青贮饲料,原料收获时期与选制优质干草的收获时期相同,禾本科牧草以在抽穗期收获为好,豆科牧草以开花初期收获为好。利用农作物茎叶作青贮原料,应尽量争取提前收割作物。对适时收割的青贮原料,应尽量减少曝晒和避免堆积发热,以保证原料的青绿和新鲜。植物青贮原料的适时收割,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的确定最佳方案。
2.准备或清理好青贮设备
(1)青贮窖样式很多,有圆、方、长方、马蹄等形状,可建成地下窖、半地下窖和地上窖或青贮塔。容量大小随牲畜的数量而定,一般1m3可青贮400kg饲料。最好建成砖石水泥结构的永久窖。不论哪种形式的青贮设施,都应选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的地方,以免雨季被水淹没或被污水污染。距厩舍要近,以免浪费人力、物力。土质要求紧密,以防下沉,距池塘、粪池、厕所等要远,以保证青贮质量。但临时的地下制作的泥土青贮窖容易使四周的青贮饲料霉烂,营养也容易损失。总的要求是青贮设备不透空气、不渗水、墙壁要平直、要有一定深度。地上式的青贮塔,必须具有良好的防冻装置。
(2)用过的青贮设备,在使用之前,应将窖、壕中的土挖出,将青贮设备的墙壁附着的脏土铲除,拍打平滑晾干后才可再用,旧料也应清理干净。
3.切碎青贮原料。青贮前一般都须切碎青贮原料,有利于压实和发酵。原料的切碎,常使用机器或人工,切碎程度按饲喂家畜的种类和原料的不同来确定,一般切成2~5cm的长度,水量多、质地细软的原料可以切得长些,含水量少、质地较粗的原料可以切得短些。
4.控制原料水分的含量。原料的水分含量是决定青贮品质最重要的因素。试验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大多数青贮作物原料,以含水分60~70%的青贮效果最好。新收割的青草和豆科牧草含水量为75~80%,可采用加入干草、秸秆、谷物等含水量少的原料,加以调节。而原料含水量少的料可加入嫩绿新割的植物交替填装,混合贮存来调节。
青贮原料含水量测定方法:农村一般用手抓测定法(或挤压法):取一把切碎的植物原料,手用力抓压挤后慢慢松开,此时注意手中原料团球的状态,如果团球展开缓慢,手中见水不滴水,说明原料中含水量适于青贮的要求。
5.青贮原料的快装和压实。一旦开始填装青贮原料,速度就要快,以避免在原料装满与密封之前的腐败。一般说来,最好要在2天以内装满压实。
(1)青贮原料的装填。为了能使切碎的原料及时送入青贮设备内,原料的切碎机最好设置在青贮建筑的近旁,切碎原料要尽量避免曝晒,青贮设备内应有人将装入的原料耙平混匀,原料装入时要一层一层铺平,装入青贮壕时可酌情分成几段顺序装填。装填的速度既要快,又必须注意安全。
(2)青贮原料的压实。为了避免存有气隙和腐败,任何一种切碎的植物原料在青贮设备中都要装匀和压实,而且要压得越实越好,要特别注意靠近壁和角的地方不能留有空隙,这样就可以造成厌氧环境,便于乳酸菌的繁殖。原料的压实时,小型青贮由人力踩踏,大型青贮宜用机械压实。但须注意机械压实完毕后,仍需用人力踩踏机器所压不到的边角等处。
6.青贮设备的密封和覆盖。青贮设备中的原料装满压实以后,必须密封和覆盖,目的是隔绝空气继续与原料接触,使青贮设备中成为厌氧状态,以抑制好气性微生物发酵。密封和覆盖的方法,可采取先盖一层细软的青草,草上再盖一层塑料薄膜,并用湿泥土压在上面,然后用适当的盖子将其盖严。也可以在塑料膜上盖一层苇席,草类等物,然后盖土。如果不用塑料薄膜,需在压实的原料上面加盖约3~5m厚的软青草一层,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约35~45cm厚的湿土,并很好地压实。应每天检查盖土的状况,注意使其在下沉时与青贮原料一同下沉。并应将下沉时盖顶上所形成的裂縫和孔隙用湿土抹好,以保证高度密封。在青贮窖无棚的情况下,窖顶的泥土必须高出青贮窖的边缘,并呈圆坡形,以免雨水流入窖内。
四、青贮饲料的成熟与品质鉴定
青贮原料一般经过46周完成发酵过程即可取出喂饲。青贮饲料品质鉴定的方法有现场评定和实验室评定。最常用的是现场评定法,从感官上看,良好的青贮饲料呈黄绿色,有光泽,近于原色,有酒酸味或略有刺鼻酸味,结构紧密、湿润,茎脉保持原状、清晰、易分离。劣质青贮,呈黄色、褐色和暗绿色,有特殊刺鼻腐臭味,腐烂、污泥状,质地粘滑或干燥,结块,结构不清。青贮饲料一开窖,不可能一次用完。因此,取料应从一角开始,自上而下,取用量以满足当天采食为准,用多少取多少,以保证青贮料新鲜,取后仍要注意密封。尽量减少空气侵入防止二次发酵,避免饲料变质。取出的青贮料应尽快饲喂,饲槽中没吃完的青贮料要及时清除,以免腐败。
参考文献:
[1]陈艳,杨洁,李艳军等;青贮饲料的生产制作技术规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2):26-27
[2]宋红军,代凤,王广奎;青贮饲料制作的技术要点[J];养殖技术顾问,2009(1):45
[3]朱碧毅,张恒;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要领[J;畜牧兽医杂志,2008(6):95.
[4]邱以亮;畜禽营养与饲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1
关键词:青贮饲料;意义;原理;原料选择;制作方法
一、青贮饲料的意义
青贮饲料能有效地保存青绿植物的营养成分,尤其能有效地保存青绿植物中蛋白质和维生素,也能保持原料青绿时的鲜嫩汁液,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能扩大饲料资源。农村青贮原料来源广、成本低、营养价值比较全面,畜禽不喜欢采食或不能采食的野草、野菜、树叶等无毒青绿植物,经过青贮发酵,可以变成畜禽喜食的饲料。例如向日葵、蒿草、玉米秆、甘薯藤、花生秧等,有的在新鲜时有臭味,有的质地较粗硬,一般家畜多不喜食或利用率很低。如果把它们调制成青贮饲料,不但可以改变口味,并且可软化秸秆,增加可食部分的数量。同时,饲料的提供还不受季节限制。
二、青贮饲料的原理
青贮就是利用青绿饲料中存在的乳酸菌,在厌氧条件下对饲料进行发酵,使饲料中的部分糖源转变为乳酸,使青贮料的pH值降到4.2以下,以抑制其它好氧微生物如霉菌、腐败菌等的繁殖生长,从而达到长期贮存青饲料的目的。青贮饲料成败的关键,是能否满足乳酸菌生长繁殖的三个条件:无氧环境、原料中足够的糖分、再加上适宜的含水量,三者缺一不可。否则,植物细胞继续持续呼吸,杂菌大量繁殖,导致青贮失败。
三、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
1.选好青贮原料。
青贮原料除有害有毒的以外,可利用全部多汁植物,也可利用谷物、蔬菜瓜类栽培的多汁副产品,以及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和一些树叶等,重要的是要选择好植物的品种和选定适宜的收割时期。这对青贮饲料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在适宜成熟期收获植物原料,才可以保证其最高产量和养分含量。如草类青贮饲料,原料收获时期与选制优质干草的收获时期相同,禾本科牧草以在抽穗期收获为好,豆科牧草以开花初期收获为好。利用农作物茎叶作青贮原料,应尽量争取提前收割作物。对适时收割的青贮原料,应尽量减少曝晒和避免堆积发热,以保证原料的青绿和新鲜。植物青贮原料的适时收割,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应从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的确定最佳方案。
2.准备或清理好青贮设备
(1)青贮窖样式很多,有圆、方、长方、马蹄等形状,可建成地下窖、半地下窖和地上窖或青贮塔。容量大小随牲畜的数量而定,一般1m3可青贮400kg饲料。最好建成砖石水泥结构的永久窖。不论哪种形式的青贮设施,都应选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的地方,以免雨季被水淹没或被污水污染。距厩舍要近,以免浪费人力、物力。土质要求紧密,以防下沉,距池塘、粪池、厕所等要远,以保证青贮质量。但临时的地下制作的泥土青贮窖容易使四周的青贮饲料霉烂,营养也容易损失。总的要求是青贮设备不透空气、不渗水、墙壁要平直、要有一定深度。地上式的青贮塔,必须具有良好的防冻装置。
(2)用过的青贮设备,在使用之前,应将窖、壕中的土挖出,将青贮设备的墙壁附着的脏土铲除,拍打平滑晾干后才可再用,旧料也应清理干净。
3.切碎青贮原料。青贮前一般都须切碎青贮原料,有利于压实和发酵。原料的切碎,常使用机器或人工,切碎程度按饲喂家畜的种类和原料的不同来确定,一般切成2~5cm的长度,水量多、质地细软的原料可以切得长些,含水量少、质地较粗的原料可以切得短些。
4.控制原料水分的含量。原料的水分含量是决定青贮品质最重要的因素。试验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大多数青贮作物原料,以含水分60~70%的青贮效果最好。新收割的青草和豆科牧草含水量为75~80%,可采用加入干草、秸秆、谷物等含水量少的原料,加以调节。而原料含水量少的料可加入嫩绿新割的植物交替填装,混合贮存来调节。
青贮原料含水量测定方法:农村一般用手抓测定法(或挤压法):取一把切碎的植物原料,手用力抓压挤后慢慢松开,此时注意手中原料团球的状态,如果团球展开缓慢,手中见水不滴水,说明原料中含水量适于青贮的要求。
5.青贮原料的快装和压实。一旦开始填装青贮原料,速度就要快,以避免在原料装满与密封之前的腐败。一般说来,最好要在2天以内装满压实。
(1)青贮原料的装填。为了能使切碎的原料及时送入青贮设备内,原料的切碎机最好设置在青贮建筑的近旁,切碎原料要尽量避免曝晒,青贮设备内应有人将装入的原料耙平混匀,原料装入时要一层一层铺平,装入青贮壕时可酌情分成几段顺序装填。装填的速度既要快,又必须注意安全。
(2)青贮原料的压实。为了避免存有气隙和腐败,任何一种切碎的植物原料在青贮设备中都要装匀和压实,而且要压得越实越好,要特别注意靠近壁和角的地方不能留有空隙,这样就可以造成厌氧环境,便于乳酸菌的繁殖。原料的压实时,小型青贮由人力踩踏,大型青贮宜用机械压实。但须注意机械压实完毕后,仍需用人力踩踏机器所压不到的边角等处。
6.青贮设备的密封和覆盖。青贮设备中的原料装满压实以后,必须密封和覆盖,目的是隔绝空气继续与原料接触,使青贮设备中成为厌氧状态,以抑制好气性微生物发酵。密封和覆盖的方法,可采取先盖一层细软的青草,草上再盖一层塑料薄膜,并用湿泥土压在上面,然后用适当的盖子将其盖严。也可以在塑料膜上盖一层苇席,草类等物,然后盖土。如果不用塑料薄膜,需在压实的原料上面加盖约3~5m厚的软青草一层,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约35~45cm厚的湿土,并很好地压实。应每天检查盖土的状况,注意使其在下沉时与青贮原料一同下沉。并应将下沉时盖顶上所形成的裂縫和孔隙用湿土抹好,以保证高度密封。在青贮窖无棚的情况下,窖顶的泥土必须高出青贮窖的边缘,并呈圆坡形,以免雨水流入窖内。
四、青贮饲料的成熟与品质鉴定
青贮原料一般经过46周完成发酵过程即可取出喂饲。青贮饲料品质鉴定的方法有现场评定和实验室评定。最常用的是现场评定法,从感官上看,良好的青贮饲料呈黄绿色,有光泽,近于原色,有酒酸味或略有刺鼻酸味,结构紧密、湿润,茎脉保持原状、清晰、易分离。劣质青贮,呈黄色、褐色和暗绿色,有特殊刺鼻腐臭味,腐烂、污泥状,质地粘滑或干燥,结块,结构不清。青贮饲料一开窖,不可能一次用完。因此,取料应从一角开始,自上而下,取用量以满足当天采食为准,用多少取多少,以保证青贮料新鲜,取后仍要注意密封。尽量减少空气侵入防止二次发酵,避免饲料变质。取出的青贮料应尽快饲喂,饲槽中没吃完的青贮料要及时清除,以免腐败。
参考文献:
[1]陈艳,杨洁,李艳军等;青贮饲料的生产制作技术规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2):26-27
[2]宋红军,代凤,王广奎;青贮饲料制作的技术要点[J];养殖技术顾问,2009(1):45
[3]朱碧毅,张恒;青贮饲料制作技术要领[J;畜牧兽医杂志,2008(6):95.
[4]邱以亮;畜禽营养与饲料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1
- 【发布时间】2019/10/19 9:09:00
- 【点击频次】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