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减法”教学中的思考
【关键词】 ;
【正文】 一、“三位数加减法”的重要性
“三位数加减法”是二年级下册教学中的重点,是在20以内数的加减法,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多位数加减计算的基础,而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也要用到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因此,三位数加减不仅在整个加减计算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多位数乘、除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大纲要求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经历与同学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二、“三位数加减法”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三位数的加减法”这部分知识看似非常简单,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只要计算方法掌握得好,口算能力强,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由于加法中的进位与连续进位,减法中退位与连续退位,学生很容易出错,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掉以轻心,只是按步就班,简单地教一教 ,不去思考,不去预判,不去探索更佳更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大错特错了,等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形成惯性错误,教师再去花大力气弥补、纠正,那肯定也是收效甚微。
三、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
在平常的教学中,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探讨,深入对学生计算错误的分析,发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这些情况。
1、学生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错,写得不清楚,导致自己看错而产生错误。
(1)0写成6或9,6或9写成0;
(2)1写成7,7写成1;
(3)2写成3,3写成2;
(4)二写成2;
2、进位退位中出现的错误
(1)加法中的进位与连续进位的1,位置不正确,大小不适当,或者忘了写进位而出现的计算错误。
例:285+357=
2 8 5
+ 3 5 , 7
进的1写在了十位和个位之间,当学生计算十位上的数时,就有可能忘了进在十位上的1而计算错误;
(2)减法中的退位与连续退位的退位点写得不清楚而出现的错误
例: 423-185=
·
4 2 3
—1 8 5
退位点写得太小不清晰,当学生计算十位上的数时就出现了错误。
3、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计算过程中运算混乱,计算方法没有掌握好,口算能力差而出现的计算错误。
4、不审题,不检查出现的错误
做完不检查、不验算,不能及时发现自己计算中的错误。
四、教师应对策略
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这并不是少数学生才有的错误,而是学生中的普遍现象,体现了低年级同一学段孩子思维发展,行为习惯的共通性,针对这些原因,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1、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1)认真看题读题的习惯。学生拿到题目后要认真读题,看清楚再誉写,然后才能计算。
(2)认真书写的 习惯。教师要认真检查,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作业干净整洁,检查中发现学生计算即使正确,但书写的数字,计算符号不规范,进位1和退位点位置不正确,不清晰,教师也要要求学生重新认真规范地书写。
(3)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在计算时严肃认真,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学生作业时教师应加强巡视指导,时时提醒,次次强调,让学生明白首先是做正确了,才能谈得上计算的速度,否则做得再快都是枉然的。
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孩子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 的快速反应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1)要保障口算训练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开始时,要抽出3-5分钟进行口算的练习,在课间、课后也要进行口算练习。
(2)在口算练习中,形式要多种多样,主要以视算和听算为主。
A、教师板书口算题,学生誉写的口算方式;
B、教师发放口算题卡,学生直接写结果的口算方式;
C、学生与学生互相出口算题的方式;
D、教师口说题目的方式
E、抢答的口算方式
(3)老师可以集体订正、点评,也可让学生互相检查订正,也可以让小组长检查。
(4)在口算练习过程中,一段时间小结一次,及时地对口算能力有提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发放红花、红五星,张贴光荣榜等形式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讲清算理,明确方法
计算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钻研教师,教参,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教科书45页,例题4,计算
713-548=
·
7 1 3
—5 4 8
□ □ 5
教学参考书的计算方法:个位3-8不够,向十位退1作10,与个位的3结合起来是13,13-8=5,对齐个位写5
为了减小学生计算的难度,我们可以这样计算,个位:3-8不够,向十位退1作10,10-8=2,2与个位的3合起来是5,对齐个位写5。
4、理清计算过程。
学生在计算中,做到方法正确,计算过程有条理而清晰,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计算过程板书出来,而不是教师自讲自说,要让学生一边读记,一边计算。这样能让学生记住计算方法、计算过程,避免学生运算混乱,从而正确地进行计算。
(1)例 285+357=642
2 8 5
+ 3 , 5 , 7
6 4 2
板书:个位5+7=12,向十位进1,对齐个位写2;
十位8+5=13,13+1=14,向百位进1,对齐十位写4;
百位 2+3=5,5+1=6,对齐百位写6。
(2)例:654-327=327
·
6 5 4
—3 2 7
3 2 7
板书:个位4-7不够,向十位退1作10,10-7=3,3与个位的4合起来是7,对齐个位写7;
十位 4-2=2 ,对齐十位写2;
百位 6-3=3 ,对齐百位写3。
五、总结:教无定法,适合学生的就是好方法,往往最简单的的才是最有效的,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贝尔纳曾这样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三位数加减法”是二年级下册教学中的重点,是在20以内数的加减法,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多位数加减计算的基础,而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也要用到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因此,三位数加减不仅在整个加减计算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多位数乘、除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大纲要求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运算的意义,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经历与同学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二、“三位数加减法”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三位数的加减法”这部分知识看似非常简单,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只要计算方法掌握得好,口算能力强,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由于加法中的进位与连续进位,减法中退位与连续退位,学生很容易出错,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掉以轻心,只是按步就班,简单地教一教 ,不去思考,不去预判,不去探索更佳更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大错特错了,等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形成惯性错误,教师再去花大力气弥补、纠正,那肯定也是收效甚微。
三、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
在平常的教学中,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探讨,深入对学生计算错误的分析,发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这些情况。
1、学生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错,写得不清楚,导致自己看错而产生错误。
(1)0写成6或9,6或9写成0;
(2)1写成7,7写成1;
(3)2写成3,3写成2;
(4)二写成2;
2、进位退位中出现的错误
(1)加法中的进位与连续进位的1,位置不正确,大小不适当,或者忘了写进位而出现的计算错误。
例:285+357=
2 8 5
+ 3 5 , 7
进的1写在了十位和个位之间,当学生计算十位上的数时,就有可能忘了进在十位上的1而计算错误;
(2)减法中的退位与连续退位的退位点写得不清楚而出现的错误
例: 423-185=
·
4 2 3
—1 8 5
退位点写得太小不清晰,当学生计算十位上的数时就出现了错误。
3、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计算过程中运算混乱,计算方法没有掌握好,口算能力差而出现的计算错误。
4、不审题,不检查出现的错误
做完不检查、不验算,不能及时发现自己计算中的错误。
四、教师应对策略
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这并不是少数学生才有的错误,而是学生中的普遍现象,体现了低年级同一学段孩子思维发展,行为习惯的共通性,针对这些原因,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1、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1)认真看题读题的习惯。学生拿到题目后要认真读题,看清楚再誉写,然后才能计算。
(2)认真书写的 习惯。教师要认真检查,严格要求学生。要求学生作业干净整洁,检查中发现学生计算即使正确,但书写的数字,计算符号不规范,进位1和退位点位置不正确,不清晰,教师也要要求学生重新认真规范地书写。
(3)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在计算时严肃认真,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学生作业时教师应加强巡视指导,时时提醒,次次强调,让学生明白首先是做正确了,才能谈得上计算的速度,否则做得再快都是枉然的。
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孩子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 的快速反应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1)要保障口算训练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开始时,要抽出3-5分钟进行口算的练习,在课间、课后也要进行口算练习。
(2)在口算练习中,形式要多种多样,主要以视算和听算为主。
A、教师板书口算题,学生誉写的口算方式;
B、教师发放口算题卡,学生直接写结果的口算方式;
C、学生与学生互相出口算题的方式;
D、教师口说题目的方式
E、抢答的口算方式
(3)老师可以集体订正、点评,也可让学生互相检查订正,也可以让小组长检查。
(4)在口算练习过程中,一段时间小结一次,及时地对口算能力有提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发放红花、红五星,张贴光荣榜等形式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讲清算理,明确方法
计算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钻研教师,教参,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教科书45页,例题4,计算
713-548=
·
7 1 3
—5 4 8
□ □ 5
教学参考书的计算方法:个位3-8不够,向十位退1作10,与个位的3结合起来是13,13-8=5,对齐个位写5
为了减小学生计算的难度,我们可以这样计算,个位:3-8不够,向十位退1作10,10-8=2,2与个位的3合起来是5,对齐个位写5。
4、理清计算过程。
学生在计算中,做到方法正确,计算过程有条理而清晰,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计算过程板书出来,而不是教师自讲自说,要让学生一边读记,一边计算。这样能让学生记住计算方法、计算过程,避免学生运算混乱,从而正确地进行计算。
(1)例 285+357=642
2 8 5
+ 3 , 5 , 7
6 4 2
板书:个位5+7=12,向十位进1,对齐个位写2;
十位8+5=13,13+1=14,向百位进1,对齐十位写4;
百位 2+3=5,5+1=6,对齐百位写6。
(2)例:654-327=327
·
6 5 4
—3 2 7
3 2 7
板书:个位4-7不够,向十位退1作10,10-7=3,3与个位的4合起来是7,对齐个位写7;
十位 4-2=2 ,对齐十位写2;
百位 6-3=3 ,对齐百位写3。
五、总结:教无定法,适合学生的就是好方法,往往最简单的的才是最有效的,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贝尔纳曾这样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 【发布时间】2019/10/19 9:06:05
- 【点击频次】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