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德育工作一直被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各学科教学也应该紧紧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语文学科在这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探究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被放在了首要地位,是学校德育的主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课文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思想品质教育的优秀的素材。例如:课文《七根火柴》,再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宏伟画卷以及红军战士不怕远征难爬雪山、过草地的英雄气概,使学生的内心感到震撼,心灵受到洗礼;课文《谈骨气》,多方面、多角度地指出了一个人应具有的品质,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做人的真谛,深度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现实……这些课文充满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听、说、读、写等方式,以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优势,在学生的心里树起一座座丰碑,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道德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另外,数千年来,无数的爱国英雄在中华民族大地上孕育而生,如代父从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花木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们应该通过课堂语文教学在心理上、思想上使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敬慕和仰慕,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爱国影片,激发他们的热情。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农村有许多是留守儿童,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孤避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确缺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此外,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集体的力量和融入集体生活的乐趣,关心留守儿章的成长。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冲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初中语文有许多篇课文就与环保有关,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并借题发挥,总结当今社会对环保的重视及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小珍惜生命的现象,在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教育学生要热爱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灾难,要勇于面对,不要轻易放弃。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初中语文有关热爱生命的篇章较多,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
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个人品行修养教育
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论语<十则>》中的内容有许多待人接物的道理,对学生很有腑发意义,但要教师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除了引导学生领悟课文,还应注意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如《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对学生形成坚强的个性很有作用。
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的寓德育于语文教学的渠道外,课外,我们还可以将专题讲座、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渗透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另外,语文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德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认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黎京友;浅谈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资源;2007年09期
[2]刘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3]冯子真;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25期
[4]宗少宁;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黄小莲;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广西教育;2011年2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探究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被放在了首要地位,是学校德育的主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课文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思想品质教育的优秀的素材。例如:课文《七根火柴》,再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宏伟画卷以及红军战士不怕远征难爬雪山、过草地的英雄气概,使学生的内心感到震撼,心灵受到洗礼;课文《谈骨气》,多方面、多角度地指出了一个人应具有的品质,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做人的真谛,深度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现实……这些课文充满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听、说、读、写等方式,以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优势,在学生的心里树起一座座丰碑,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道德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另外,数千年来,无数的爱国英雄在中华民族大地上孕育而生,如代父从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花木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们应该通过课堂语文教学在心理上、思想上使学生产生共鸣,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敬慕和仰慕,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爱国影片,激发他们的热情。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农村有许多是留守儿童,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孤避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确缺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此外,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集体的力量和融入集体生活的乐趣,关心留守儿章的成长。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冲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初中语文有许多篇课文就与环保有关,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并借题发挥,总结当今社会对环保的重视及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小珍惜生命的现象,在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教育学生要热爱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灾难,要勇于面对,不要轻易放弃。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初中语文有关热爱生命的篇章较多,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
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个人品行修养教育
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论语<十则>》中的内容有许多待人接物的道理,对学生很有腑发意义,但要教师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除了引导学生领悟课文,还应注意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如《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对学生形成坚强的个性很有作用。
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的寓德育于语文教学的渠道外,课外,我们还可以将专题讲座、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渗透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另外,语文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德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认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黎京友;浅谈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资源;2007年09期
[2]刘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3]冯子真;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25期
[4]宗少宁;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黄小莲;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广西教育;2011年20期
- 【发布时间】2019/10/19 9:03:05
- 【点击频次】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