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科学的方法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在做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时,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做题方法与技巧。首先,学会读——要把握审题要素,确立思维的“靶子”,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学会思——要善于分析理解材料,提取其中最有效信息,搜寻答题依据;最后学会答-答题时要努力做到史论结合、详略得当、规范条例,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做题效率。
关键词:历史;材料历史解析题;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历史材料解析题是历史中考中的一种主要题型,也是最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它具有综合性强、灵活性大、逻辑性严密等特点,成为初中历史考试中最有生命力的题型之一。 正因为材料题具备这样的题型特点,如果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练习不到位或解答时不得要领的话,在考试中将会无所适从、思无头绪、无从下笔、不知所云,成为学生中考得分的“瓶颈”。那么我们中考的时候该如何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呢?对此发表一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材料解析题一般要遵循下面的结题思路
(一)带着问题读材料;
在读题环节中,根据我自己的实践,一般采用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的方法,以便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又节约时间。
(二)重视材料出处;
阅读时一定要注意文字的出处、注释、出自何人之口,图片、图表、图示则一定要先读标题。这些内容往往能带给我们一些背景知识、提示,好比行路时看路标一样,不可视而不见。
(三)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读完或读懂了材料后,这时就要根据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比如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子,或者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
(四)规范做答;
答题必须坚持“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语言精炼准确、逻辑严密,对问题作出准确地说明,严密地论证,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悟,并有意识地反映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二、解题方法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步骤:一是读;二是想;三是答。我们就以荆州市20xx年历史试题中考材料解析题为例子来谈一谈,
例:阅读下列材料。(荆州市20xx年历史试题中考)
材料一 应准添设下列各处,定为通商口岸,以便**本从事商业工业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二 **本方面痛感**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摘自《中**联合声明》(19xx年9月29**)
回答:(1)与《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马关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2分)
(2)在材料二中,中**两国政府达成了哪些主要共识?(2分)
(3)回顾中**两国近现代的处交史实,你得到的主要启示是什么?(2分)
读懂材料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
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理清材料在说什么、说了几层含义,或材料对什么历史事件发表了见解,并归纳出有几种见解。这是解题的基础。
其次,深挖材料,还原历史背景。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
1.还原历史背景要抓住材料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如:材料的含义、出处(包括材料出自文献的名称、作者及文献创作或发表的时间等);
2.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后要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作出系统的归纳。比如:材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发表的观点,就要弄清观点发表者的阶级立场、政治立场、观点的正误及其历史进步性和落后性,等等。
对于这一道材料题,第一步“读”,首先注意材料一出自《马关条约》,材料二出自《中**联合声明》及时间“19xx年9月29**”等说明,结合材料一主要内容:允许**本在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材料二的主要信息:“**本”对“战争”“表示反省”、“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等。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进入第二步“思”,《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各有什么特点?这要结合必要的地理知识;第二问中有“材料二中”字样,明确答案应在材料中归纳;第三问要联系中**关系的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一)答题的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二)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3. 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
该材料第三步作答:
①《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上游地区。
②**本对侵华战争进行了反省;中**决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
③勿忘历史,以史为鉴,热爱和平,开创中**友好关系的新局面;中国与**本都是亚洲强国,要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等。
参考文献:
[1]周刘波. 改掉坏习惯答题要规范——例谈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技巧[J]. 高校招生,2007,(2):47.
[2]刘克.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J]. 成功(教育版),2009,(8):103.
[3]朱世光.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能力考查与答题技巧?[J].教师教育论坛》
关键词:历史;材料历史解析题;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历史材料解析题是历史中考中的一种主要题型,也是最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它具有综合性强、灵活性大、逻辑性严密等特点,成为初中历史考试中最有生命力的题型之一。 正因为材料题具备这样的题型特点,如果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练习不到位或解答时不得要领的话,在考试中将会无所适从、思无头绪、无从下笔、不知所云,成为学生中考得分的“瓶颈”。那么我们中考的时候该如何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呢?对此发表一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材料解析题一般要遵循下面的结题思路
(一)带着问题读材料;
在读题环节中,根据我自己的实践,一般采用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的方法,以便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又节约时间。
(二)重视材料出处;
阅读时一定要注意文字的出处、注释、出自何人之口,图片、图表、图示则一定要先读标题。这些内容往往能带给我们一些背景知识、提示,好比行路时看路标一样,不可视而不见。
(三)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读完或读懂了材料后,这时就要根据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比如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子,或者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
(四)规范做答;
答题必须坚持“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语言精炼准确、逻辑严密,对问题作出准确地说明,严密地论证,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悟,并有意识地反映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二、解题方法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步骤:一是读;二是想;三是答。我们就以荆州市20xx年历史试题中考材料解析题为例子来谈一谈,
例:阅读下列材料。(荆州市20xx年历史试题中考)
材料一 应准添设下列各处,定为通商口岸,以便**本从事商业工业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二 **本方面痛感**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摘自《中**联合声明》(19xx年9月29**)
回答:(1)与《南京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马关条约》中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2分)
(2)在材料二中,中**两国政府达成了哪些主要共识?(2分)
(3)回顾中**两国近现代的处交史实,你得到的主要启示是什么?(2分)
读懂材料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
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理清材料在说什么、说了几层含义,或材料对什么历史事件发表了见解,并归纳出有几种见解。这是解题的基础。
其次,深挖材料,还原历史背景。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
1.还原历史背景要抓住材料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如:材料的含义、出处(包括材料出自文献的名称、作者及文献创作或发表的时间等);
2.确定材料的历史背景后要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作出系统的归纳。比如:材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发表的观点,就要弄清观点发表者的阶级立场、政治立场、观点的正误及其历史进步性和落后性,等等。
对于这一道材料题,第一步“读”,首先注意材料一出自《马关条约》,材料二出自《中**联合声明》及时间“19xx年9月29**”等说明,结合材料一主要内容:允许**本在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材料二的主要信息:“**本”对“战争”“表示反省”、“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等。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进入第二步“思”,《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各有什么特点?这要结合必要的地理知识;第二问中有“材料二中”字样,明确答案应在材料中归纳;第三问要联系中**关系的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一)答题的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二)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3. 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
该材料第三步作答:
①《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上游地区。
②**本对侵华战争进行了反省;中**决定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
③勿忘历史,以史为鉴,热爱和平,开创中**友好关系的新局面;中国与**本都是亚洲强国,要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等。
参考文献:
[1]周刘波. 改掉坏习惯答题要规范——例谈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技巧[J]. 高校招生,2007,(2):47.
[2]刘克.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J]. 成功(教育版),2009,(8):103.
[3]朱世光.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能力考查与答题技巧?[J].教师教育论坛》
- 【发布时间】2019/10/19 9:01:16
- 【点击频次】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