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与管理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也难以避免。通过概述中学生手机持有率的情况、中学生手机使用行为的情况、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过度使用手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并对学校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有效管理上提出了合理建议,强调了思想上加强疏导教育、制度上加强规范管理、管理上需更加人性化,希望能够引导中学生在智能手机的时代能够合理正确使用手机,不要沉迷手机,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智能手机;现状;管理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4G网络的普及和5G网络的即将商用,智能手机不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中学生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智能手机,通过移动互联网中进行人际交往和阅览资讯。智能手机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在方便了学生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的同时,由于智能手机的娱乐性、隐蔽性和灵活性,更容易导致学生沉溺其中,产生一些不良隐患。因此学校应该合理的规范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引导学生在这个新的网络社会环境下防范不良隐患,合理利用网络获得更多、更好、更健康的资源,保持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 中学生手机持有率的情况
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69亿,超过九成的中学生已经使用手机上过互联网,其中超过六成的中学生连续每天都在用手机上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微信、音乐、小视频、手机游戏等APP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中学生的上网频率和时间也在逐渐增加。
张之银调查上海中学生手机使用现状显示,超过九成的中学生使用手机,年级越高,手机拥有率也逐渐提高。但初三与高三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较之于其它年级明显偏低,可能是因为有升学压力的影响。女生手机拥有率显著高于男生,可能是因为青春期女生自控力强于男生,因而家长或者学校对男生使用手机的干预更多。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中学生对手机的持有已经相当普遍,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 中学生手机使用行为的情况
最新研究报告还显示,中学生依次喜欢在睡觉前、课间休息时、上学/放学路上、做作业时以及上课时用手机上网。他们使用手机上网时最依次喜欢微信聊天、听音乐、玩游戏、看视频、在线看书、看新闻等内容。调查显示,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目的依次是放松休息、交友交流、完成作业查资料、娱乐游戏。
林亚红等调查宁波市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显示,中学生比较喜欢使用手机上网、听歌、玩游戏、打电话、发短信等。研究结果还显示,中学生尤其喜欢睡前使用手机,而且此习惯在高中生中的比例比初中生的比例更高,导致嗜睡的学生经常出现在课堂教学,影响中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由此可见,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已是司空见惯,中学生已经逐渐融入了移动互联网的世界,他们学会了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和自我表达,但更多的娱乐活动。
3.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随着中学生手机持有率的逐年攀升,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的手机依赖或成瘾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
黄园园等调查深圳市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显示,超过5成的中学生达到了中度手机使用依赖。女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男生,高中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初中生,朋友较少的中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朋友较多的中学生,喜欢活动的中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不喜欢活动的的中学生。
马洪涛等调查莱芜市中学生手机网络成瘾情况显示,中学生中大约有一成的学生手机上网成瘾。其中生在农村、学习成绩较差的高中生更容易手机上网成瘾。研究发现,手机上网成瘾的危险性因素与母亲的关系更大,如果母亲为自营业者、母亲过度偏爱学生、母亲缺乏情感理解等,学生更容易手机上网成瘾。
由此可见,中学生中手机依赖或成瘾已经成为当前中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应该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
4. 过度使用手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中学生在移动互联网中能够更快的获取更多的信息的知识,然而当中学生生活和学习过度依赖使用手机,就会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的危害,对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很大。由于智能手机的便利性、娱乐性和灵活性,容易导致学生沉溺其中,过度使用手机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意外伤害和心理健康问题上。
(1)沉迷使用手机出现的意外伤害
移动互联的发展使得手机的娱乐性日益增加,专注于手机屏幕的学生低头族们,轻者碰头碰腿,重则撞车而出现意外伤害。
王伟等在沈阳等地调查调查显示,接近五成的中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出现过意外伤害,其中意外伤害最多的依次为擦伤、跌落伤、割伤,男生出现的意外伤害高于女生。可能是男生比较好动、活动动作较大,但又比较粗心等因素有关。
(2)沉迷使用手机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有研究表明,手机过度依赖不但会使青少年出现头疼、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生理方面问题,而且与多种心理障碍问题有关,包括孤独感、焦虑、抑郁等,手机过度依赖甚至与青少年的自杀倾向呈正相关。
梅少林等调查显示,约有三四成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其中最大的因素的出现在人际关系方面。刘怡然研究显示,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手机依赖为正相关。说明如果中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越高,他也就有越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们在更能日益强大的手机面前,变得越来越依赖或成瘾,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日益受到威胁。
5. 学校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有效管理
智能手机在中学生的生活中,能够带来丰富的知识和乐趣,但是如果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就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必须规范管理学生使用手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1)思想上加强疏导教育
我们在思想上加强中学生的疏导教育,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会出现的弊端,对自己有哪些害处,如何远离手机等。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和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的对于哪些有手机依赖的学生,开展心理交流和心理辅导,让他们明白过度使用手机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危害,以及怎样正确的使用手机。同时可以通过学生家长会、学生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在老师、家长、学生间,针对手机话题进行广泛而热烈的交流讨论,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的从主观上认识到手机对自己的害处:无聊的微信、短视频、游戏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金钱和感情,长时间的手机辐射只会伤害自己的眼睛和身心健康。
(2)制度上加强规范管理
首先应该建设中学教育专用绿色网络,开发不良信息检测和过滤系统,加强监控校园网络信息,禁止校园手机用户浏览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网络信息。
同时制定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制度,加强一些必要的限制和监督。学校可以制定手机使用规定,加强上课时间的监督管理。可以建立手机监督互助小组,让同学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及时发现和引导那些意志力不够强的同学,帮助他们在上课时能够远离手机。
或者通过班级的形式,进行集中暂代保管手机的方式,比如统一购置储物柜,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把手机放到手机袋中或者储物柜里,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3)管理上需更加人性化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时期,是人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个时期中,是可预测的学生从儿童向成人发展,但是不可预测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或问题。只有在充分考虑他们在这一阶段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性,才能对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产生不良的后果。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必须加强对中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引导,宜“疏”不宜“堵”,否则只会让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手机不能一禁了之,大家应该了解他们对手机的合理需求。通过研究手机对中学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手机,安全健康适度的上网,实现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多赢。
学校可以合理利用手机,可增加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可以尝试将手机引入部分课堂,开发合适的学习APP,进行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例如,可以定期开展各种体育比赛、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社团活动,给广大中学生一个正确的情感释放渠道,在枯燥的中学生活中增添乐趣,把兴趣转移到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方面来,使学生逐渐远离手机。
综上所述,智能手机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也有弊。我相信,只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维护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让学生们们能够把高科技运用到学习中来,孩子们总有一天佩带手机会如同背上新书包上学一样正常!
参考文献:
[1]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等. 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2019年3月.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2019年5月31日.
[3] 张之银. 中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基于上海市五所中学的实证研究[J]. 新闻传播. 2015(12):96-98.
[4] 林亚红,沈琼琼,敬攀等. 中学生手机使用与注意力的关系调查及护理建议[J]. 现代实用医学. 2016, 28(9):1245- 1247.
[5] 黄园园,谌丁艳,周丽. 深圳市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7, 38(9):1414-1416.
[6] 马洪涛,景学安. 中学生手机上网成瘾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精神医学杂志. 2015, 28(3): 201- 204.
[7] 王伟,万宇辉,郝加虎等. 中学生心理亚健康和手机使用依赖行为的交互作用及与意外伤害的关联[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 39(2): 181-184.
[8] 梅少林,曾长佑,陈敏等. 浙江丽水市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8): 626-627.
[9] 刘怡然. 中学生手机依赖、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7.
作者简介:苏云霞,女,1982年生,中教一级教师,武汉市关山中学英语教师,有10多年中学英语教育和班主任管理经验。
关键词:中学生;智能手机;现状;管理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4G网络的普及和5G网络的即将商用,智能手机不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中学生开始越来越多的使用智能手机,通过移动互联网中进行人际交往和阅览资讯。智能手机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在方便了学生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的同时,由于智能手机的娱乐性、隐蔽性和灵活性,更容易导致学生沉溺其中,产生一些不良隐患。因此学校应该合理的规范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引导学生在这个新的网络社会环境下防范不良隐患,合理利用网络获得更多、更好、更健康的资源,保持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 中学生手机持有率的情况
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69亿,超过九成的中学生已经使用手机上过互联网,其中超过六成的中学生连续每天都在用手机上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微信、音乐、小视频、手机游戏等APP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中学生的上网频率和时间也在逐渐增加。
张之银调查上海中学生手机使用现状显示,超过九成的中学生使用手机,年级越高,手机拥有率也逐渐提高。但初三与高三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较之于其它年级明显偏低,可能是因为有升学压力的影响。女生手机拥有率显著高于男生,可能是因为青春期女生自控力强于男生,因而家长或者学校对男生使用手机的干预更多。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中学生对手机的持有已经相当普遍,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 中学生手机使用行为的情况
最新研究报告还显示,中学生依次喜欢在睡觉前、课间休息时、上学/放学路上、做作业时以及上课时用手机上网。他们使用手机上网时最依次喜欢微信聊天、听音乐、玩游戏、看视频、在线看书、看新闻等内容。调查显示,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目的依次是放松休息、交友交流、完成作业查资料、娱乐游戏。
林亚红等调查宁波市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显示,中学生比较喜欢使用手机上网、听歌、玩游戏、打电话、发短信等。研究结果还显示,中学生尤其喜欢睡前使用手机,而且此习惯在高中生中的比例比初中生的比例更高,导致嗜睡的学生经常出现在课堂教学,影响中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由此可见,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已是司空见惯,中学生已经逐渐融入了移动互联网的世界,他们学会了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和自我表达,但更多的娱乐活动。
3.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
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随着中学生手机持有率的逐年攀升,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的手机依赖或成瘾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
黄园园等调查深圳市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显示,超过5成的中学生达到了中度手机使用依赖。女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男生,高中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初中生,朋友较少的中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朋友较多的中学生,喜欢活动的中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不喜欢活动的的中学生。
马洪涛等调查莱芜市中学生手机网络成瘾情况显示,中学生中大约有一成的学生手机上网成瘾。其中生在农村、学习成绩较差的高中生更容易手机上网成瘾。研究发现,手机上网成瘾的危险性因素与母亲的关系更大,如果母亲为自营业者、母亲过度偏爱学生、母亲缺乏情感理解等,学生更容易手机上网成瘾。
由此可见,中学生中手机依赖或成瘾已经成为当前中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应该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
4. 过度使用手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中学生在移动互联网中能够更快的获取更多的信息的知识,然而当中学生生活和学习过度依赖使用手机,就会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的危害,对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很大。由于智能手机的便利性、娱乐性和灵活性,容易导致学生沉溺其中,过度使用手机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意外伤害和心理健康问题上。
(1)沉迷使用手机出现的意外伤害
移动互联的发展使得手机的娱乐性日益增加,专注于手机屏幕的学生低头族们,轻者碰头碰腿,重则撞车而出现意外伤害。
王伟等在沈阳等地调查调查显示,接近五成的中学生在使用手机时出现过意外伤害,其中意外伤害最多的依次为擦伤、跌落伤、割伤,男生出现的意外伤害高于女生。可能是男生比较好动、活动动作较大,但又比较粗心等因素有关。
(2)沉迷使用手机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有研究表明,手机过度依赖不但会使青少年出现头疼、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生理方面问题,而且与多种心理障碍问题有关,包括孤独感、焦虑、抑郁等,手机过度依赖甚至与青少年的自杀倾向呈正相关。
梅少林等调查显示,约有三四成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其中最大的因素的出现在人际关系方面。刘怡然研究显示,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手机依赖为正相关。说明如果中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越高,他也就有越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们在更能日益强大的手机面前,变得越来越依赖或成瘾,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日益受到威胁。
5. 学校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有效管理
智能手机在中学生的生活中,能够带来丰富的知识和乐趣,但是如果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就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必须规范管理学生使用手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1)思想上加强疏导教育
我们在思想上加强中学生的疏导教育,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会出现的弊端,对自己有哪些害处,如何远离手机等。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和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的对于哪些有手机依赖的学生,开展心理交流和心理辅导,让他们明白过度使用手机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危害,以及怎样正确的使用手机。同时可以通过学生家长会、学生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在老师、家长、学生间,针对手机话题进行广泛而热烈的交流讨论,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的从主观上认识到手机对自己的害处:无聊的微信、短视频、游戏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金钱和感情,长时间的手机辐射只会伤害自己的眼睛和身心健康。
(2)制度上加强规范管理
首先应该建设中学教育专用绿色网络,开发不良信息检测和过滤系统,加强监控校园网络信息,禁止校园手机用户浏览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网络信息。
同时制定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制度,加强一些必要的限制和监督。学校可以制定手机使用规定,加强上课时间的监督管理。可以建立手机监督互助小组,让同学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及时发现和引导那些意志力不够强的同学,帮助他们在上课时能够远离手机。
或者通过班级的形式,进行集中暂代保管手机的方式,比如统一购置储物柜,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把手机放到手机袋中或者储物柜里,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3)管理上需更加人性化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时期,是人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个时期中,是可预测的学生从儿童向成人发展,但是不可预测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或问题。只有在充分考虑他们在这一阶段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性,才能对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产生不良的后果。
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必须加强对中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引导,宜“疏”不宜“堵”,否则只会让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手机不能一禁了之,大家应该了解他们对手机的合理需求。通过研究手机对中学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手机,安全健康适度的上网,实现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多赢。
学校可以合理利用手机,可增加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可以尝试将手机引入部分课堂,开发合适的学习APP,进行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例如,可以定期开展各种体育比赛、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社团活动,给广大中学生一个正确的情感释放渠道,在枯燥的中学生活中增添乐趣,把兴趣转移到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方面来,使学生逐渐远离手机。
综上所述,智能手机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也有弊。我相信,只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维护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让学生们们能够把高科技运用到学习中来,孩子们总有一天佩带手机会如同背上新书包上学一样正常!
参考文献:
[1]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等. 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2019年3月.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2019年5月31日.
[3] 张之银. 中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基于上海市五所中学的实证研究[J]. 新闻传播. 2015(12):96-98.
[4] 林亚红,沈琼琼,敬攀等. 中学生手机使用与注意力的关系调查及护理建议[J]. 现代实用医学. 2016, 28(9):1245- 1247.
[5] 黄园园,谌丁艳,周丽. 深圳市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7, 38(9):1414-1416.
[6] 马洪涛,景学安. 中学生手机上网成瘾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精神医学杂志. 2015, 28(3): 201- 204.
[7] 王伟,万宇辉,郝加虎等. 中学生心理亚健康和手机使用依赖行为的交互作用及与意外伤害的关联[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 39(2): 181-184.
[8] 梅少林,曾长佑,陈敏等. 浙江丽水市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9, 25(8): 626-627.
[9] 刘怡然. 中学生手机依赖、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湖南:湖南科技大学,2017.
作者简介:苏云霞,女,1982年生,中教一级教师,武汉市关山中学英语教师,有10多年中学英语教育和班主任管理经验。
- 【发布时间】2019/10/19 8:58:57
- 【点击频次】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