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动画技术让小学数学课堂更高效

 

【作者】 张 晔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方法也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变革与创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动画作为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本文基于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试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动画技术的意义,浅析引入动画技术的原则,以创建更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画;教学;高效课堂 
  一、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现代课堂,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之需,教学改革之需[1]。动画技术以其生动形象、有趣、方便等特点成为新颖、高效的教学工具,弥补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仅以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的缺点。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更是感到枯燥无趣,动画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丰富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更好的应用于日常教学中。
  二、动画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
  动画技术是科技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产物,对数学教学有着巨大且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动画技术,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无疑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因此,动画技术应该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重要的教学工具。
  1. 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一直都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重要的学科,可是大多数学生却对数学提不起兴趣,认为数学难学。主要因为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一些内容较为抽象,课堂中仅以板书为主的教学方式,不能直观的向学生展示所要学习的知识,使学生理解。课堂效率低下,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大难题。动画技术以其丰富的内容,直观地让学生看到所要学习的知识,达到知识可视化。例如,在学习质量单位“吨”时,学生因平时很难在生活中看到“吨”这个重量单位,和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因此不能理解一吨到底有多重。在北师大版教材中,以一头大象称体重来引出“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大象称体重”制作成为一小段动画片,并加入“曹冲称象”的历史典故,在课上播放。动画片一直都是小学生喜欢的视频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生动直观地体现的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曹冲称象”的历史典故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2. 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对于小学数学中一些相似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加以区分,经常将这些知识混淆。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动画技术,以学生最熟悉的事物为载体,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展示。例如,在学习“线段”、“直线”、“射线”三个几何图形时,因三个图形的形状、名称都相差不多,且生活中不经常看见“直线”、“射线”这两种图形,因此小学生经常认为三种“线”没有区别。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制作三个小动画,其一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从耳朵里取出金箍棒,此时金箍棒就是一条“线段”;其二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将金箍棒立于手掌,嘴里喊着:“变大变大!”金箍棒向上无限延长,此时金箍棒就是一条“射线”;其三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将金箍棒横着放于手心,嘴里喊着:“变大变大!”金箍棒向左右两端无限延长,此时金箍棒就是一条“直线”。这样,学生便形象生动的认识理解了“线段”、“直线”、“射线”三个几何图形的差异。
  3. 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加强对重难点的理解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些重难点知识不能理解,但为了在考试时将题目作对,只能“死记硬背”解题方法。这样是错误的,学生一旦将知识以“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就会停止对问题的思考,这便违反了学习数学的初衷。例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知道要先确定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进行通分,可是学生却不知道为什么进行通分,只是机械的对题目进行计算。类似于这样的知识,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小动画。如,计算■+■时,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图的展示,使分数相加变得更加生动,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三、 动画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原则
  动画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动画也不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因此在进行动画的应用时应加以考量,选择有利于于教学,易被学生接受,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的动画。
  1. 选择合适的动画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应用到的动画一定要精心挑选和制作。所展示的动画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的学科特点,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所学的知识。有些动画,尽管很有趣,可以吸引学生,但是并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会使学生将大多的精力放在动画上,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因此,一定要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动画。
  2. 以老师讲授为主,动画展示为辅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动画技术会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学课是一节动画课。现在很多教师只是课前机械的从网上下载资料,没有在备课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程度,甚至很多教师只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完全忽视了动画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2]。这样反而是动画技术变成提高课堂效率过程中的大障碍。尽管动画教学是一种高效、新颖、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但是在课堂中仍然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3. 在展示动画时,要组织好课堂纪律
  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他们的自我控制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动画教学恰好是受小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在展示动画时小学生的心情处于期待、热情的状态,难免会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展示动画时要正确的创设情境,并且组织好课堂纪律,使动画发挥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学生更好获得知识。
  四、 结束语
  数学教学并不是一个死板、机械的过程,数学课堂可以生动、有趣,数学课也可以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动画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还能对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进行提升,继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断提升教学技术以及动画的制作水平,帮助学生从视觉直观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快乐的学习数学知识[3]。
  参考文献:
  [1]唐爱华.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化利用[J].教育研究学刊,2019.03.
  [2]韦运海.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9.02.
  [3]张秀娟.多媒体课件——小学数学教学的得力助手[J].教育研究学刊,209.04.
  • 【发布时间】2019/8/7 20:52:33
  • 【点击频次】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