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
【正文】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愿意接受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体现出游戏的趣味性。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对小学数学教学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打破传统的处理方式,立足于教材,但不要拘泥于教材,寻找更多的适合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资源,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趣味性的体现,必然要求在进行教学时,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生活实践有机结合。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的趣味素材,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与学生喜欢的游戏相结合,为数学教学创建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将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游戏活动,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注意力结合起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
一、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唤起孩子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因此,一堂课的开头要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如: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确实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他们:“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又如,在学习《可爱的企鹅》这一课,我先让9个同学分别扮演成企鹅,摇摇摆摆分两组出场,全班同学看到这种情境哄堂大笑,他们为这几只可爱的小企鹅而笑,等同学们开怀大笑兴趣盎然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之后,我适时地让同学们提出数学问题:“左边有几只企鹅?右边有几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等等,并引导学生投入到后面的探索学习中去。
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前,我就为同学们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在讲桌上摆一些学习用品并标上价格,找两名同学做售货员,然后其他同学则用模拟钱币到售货员那儿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学生对这样的实践活动感到很新鲜,积极性很高。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知道拿一元钱可以买到哪些东西,同时也学会了找钱。创设这样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仿购物活动中认识了人民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购物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了孩子们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几乎每节课我都以有趣的情境导入,并引出所要探讨的内容,这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一开始就散发出浓浓的童趣色彩。
二、开展师生探究活动,为孩子创设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游戏是他们不可缺少的活动,人人都感兴趣,当他们在课堂上也能玩到游戏时,会觉得多么开心,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也就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放到他们喜欢的活动中去学,让死板的东西变得直观、有趣,学生会觉得更轻松,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做数学”过程,同时萌发一种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学习要求。
数学课本来就很抽象、枯燥,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等,也可以偶尔穿插一些简笔画之类的小游戏,这样学生们是很喜欢的,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起来。例如,我在讲解《认识角》时,请两名同学上台表演自己喜欢的动作。我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名同学表演的动作,然后再让其他的小朋友找出这些简笔画中的角,把角标出来并起上名字。
游戏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为了让学生能熟练理解和记住数的组成,特创设了一个“对口令”游戏,利用各自的手指每两人进行合作,“我出3”,另一个就对口令:“我出7,3和7凑成10”;“我出6……”,“我出4……,几和几凑成10”等。这些游戏充分体现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学习方式。而且有些游戏多以比赛的形式开展,如:教学《统计》时我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答对问题就奖励一颗糖果,最后看哪组的糖果多,哪组获胜。最后又根据比赛结果形成一幅统计图,让其回到这节课的主题上来。比赛始终贯穿整节课,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争着回答问题,都想为自己组赢得更多的糖果,都希望自己组获得胜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三、在游戏活动中拓展延伸,提高孩子的参与意识
经过大约30分钟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课堂教学开始转入重复、低效的状态。所以在巩固阶段,如果教师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精心设计一些游戏形式的练习,就会重新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教师在这个环节设计教学游戏时,需要考虑这几个因素:①游戏的竞赛规则,应该把掌握学习内容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条件;②游戏本身应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使学生有兴趣,并且乐此不疲;③游戏过程中要尽量使学生有取胜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④教师应该与学生走到一起,表现出对游戏的兴趣,并且在游戏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摘苹果、分蛋糕、送信、找朋友等游戏练习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孩子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买新书》一课时,巩固练习时我就采用送信这一情境,邀请几名同学当邮递员,把计算结果相同的信送到指定的信箱。学生情绪激动,积极踊跃的参于到游戏中来。这样的游戏活动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巧妙结课,让孩子感受数学服务于生活
结课,也就是一堂课的结尾,好的结课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开拓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启迪智慧,留下悬念,还能诱发学习兴趣。有许多老师经常忽视“结课”这一课堂的最后环节,总是听到铃声道一声“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便悄然离去。其实,结课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堂课接近尾声时,学生往往会注意力分散,这时教师应设法让孩子们保持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不仅要做到“一开始上课就趣味横生,而且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还有无穷的趣味。”如:教学《东南西北》一课结束时,我用多媒体演示,并配音诗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这样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让他们学会在野外生存的技能。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灵活多样的游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学得生动有趣、学得轻松愉快、学得主动深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唤起孩子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因此,一堂课的开头要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如: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确实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他们:“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又如,在学习《可爱的企鹅》这一课,我先让9个同学分别扮演成企鹅,摇摇摆摆分两组出场,全班同学看到这种情境哄堂大笑,他们为这几只可爱的小企鹅而笑,等同学们开怀大笑兴趣盎然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之后,我适时地让同学们提出数学问题:“左边有几只企鹅?右边有几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等等,并引导学生投入到后面的探索学习中去。
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前,我就为同学们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在讲桌上摆一些学习用品并标上价格,找两名同学做售货员,然后其他同学则用模拟钱币到售货员那儿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学生对这样的实践活动感到很新鲜,积极性很高。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知道拿一元钱可以买到哪些东西,同时也学会了找钱。创设这样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仿购物活动中认识了人民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购物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了孩子们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几乎每节课我都以有趣的情境导入,并引出所要探讨的内容,这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一开始就散发出浓浓的童趣色彩。
二、开展师生探究活动,为孩子创设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游戏是他们不可缺少的活动,人人都感兴趣,当他们在课堂上也能玩到游戏时,会觉得多么开心,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也就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放到他们喜欢的活动中去学,让死板的东西变得直观、有趣,学生会觉得更轻松,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做数学”过程,同时萌发一种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学习要求。
数学课本来就很抽象、枯燥,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等,也可以偶尔穿插一些简笔画之类的小游戏,这样学生们是很喜欢的,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起来。例如,我在讲解《认识角》时,请两名同学上台表演自己喜欢的动作。我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名同学表演的动作,然后再让其他的小朋友找出这些简笔画中的角,把角标出来并起上名字。
游戏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为了让学生能熟练理解和记住数的组成,特创设了一个“对口令”游戏,利用各自的手指每两人进行合作,“我出3”,另一个就对口令:“我出7,3和7凑成10”;“我出6……”,“我出4……,几和几凑成10”等。这些游戏充分体现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学习方式。而且有些游戏多以比赛的形式开展,如:教学《统计》时我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答对问题就奖励一颗糖果,最后看哪组的糖果多,哪组获胜。最后又根据比赛结果形成一幅统计图,让其回到这节课的主题上来。比赛始终贯穿整节课,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争着回答问题,都想为自己组赢得更多的糖果,都希望自己组获得胜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三、在游戏活动中拓展延伸,提高孩子的参与意识
经过大约30分钟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课堂教学开始转入重复、低效的状态。所以在巩固阶段,如果教师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精心设计一些游戏形式的练习,就会重新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教师在这个环节设计教学游戏时,需要考虑这几个因素:①游戏的竞赛规则,应该把掌握学习内容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条件;②游戏本身应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使学生有兴趣,并且乐此不疲;③游戏过程中要尽量使学生有取胜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④教师应该与学生走到一起,表现出对游戏的兴趣,并且在游戏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用孩子喜欢的摘苹果、分蛋糕、送信、找朋友等游戏练习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孩子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买新书》一课时,巩固练习时我就采用送信这一情境,邀请几名同学当邮递员,把计算结果相同的信送到指定的信箱。学生情绪激动,积极踊跃的参于到游戏中来。这样的游戏活动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巧妙结课,让孩子感受数学服务于生活
结课,也就是一堂课的结尾,好的结课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开拓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启迪智慧,留下悬念,还能诱发学习兴趣。有许多老师经常忽视“结课”这一课堂的最后环节,总是听到铃声道一声“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便悄然离去。其实,结课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堂课接近尾声时,学生往往会注意力分散,这时教师应设法让孩子们保持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不仅要做到“一开始上课就趣味横生,而且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还有无穷的趣味。”如:教学《东南西北》一课结束时,我用多媒体演示,并配音诗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这样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让他们学会在野外生存的技能。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灵活多样的游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学得生动有趣、学得轻松愉快、学得主动深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 【发布时间】2019/8/7 20:51:10
- 【点击频次】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