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嗓音保健初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儿童的声带及其他发声器官在6岁之前都处于生长发育状态。如果孩子发音时间过长,发声方法不正确,就会造成嗓音损坏。所以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时期、文化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多方面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科学发声训练。
关键词:嗓音损坏;嗓音保健;科学训练
由于幼儿的发声器官发育尚不成熟,不正确的发声方式会使孩子嗓音受损。通过对儿童发声训练的研究,发现很多幼儿嗓音在不同年龄阶段有各自的声音特征和嗓音特点,作为教师就必须根据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科学的训练。
一、幼儿嗓音的特点
幼儿的声带要从小保护,否则容易造成声带受损,声音就会很难听。那么,幼儿声带的发育特点有哪些呢?
在6岁之前,幼儿的声带以及其他发声器官在处于生长发育的状态,此时他们的喉腔较窄,声门窄而短,声带短小而柔弱、细薄、不够坚韧,因此幼儿的声调比大人的高,而且清脆悦耳。但是,由于幼儿的音域较窄,声带容易疲劳,一旦长时间说话、发生方法不正确,或经常大声哭闹、高声喊叫,就会使声带受到损害,使得声带变厚,导致声音变得不再清脆悦耳,而是变得嘶哑,就会造成嗓音损坏。
二、幼儿嗓音保健要点
如果孩子习惯用大喊、大叫、大哭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其声带就容易受损,导致嗓音变得嘶哑。那么,幼儿嗓音的保健方法有哪些呢?
(一)掌握科学的嗓音保健知识?
1.别大声叫嚷。不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孩子一疯玩起来,就很容易大声喊叫,而尖锐的喊叫和哭闹很容易让声带造成机械损伤。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发声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还比较娇嫩,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各种运动负荷耐受力较差,容易疲劳。在这段时间里,如不注意保护孩子的发声器官,就有可能使他的声带受损,声音变的嘶哑。
2.多喝白开水。白开水是最好的“润嗓药”,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多喝白开水;也可以让他喝一些具有清热去火功效的蔬果汁,如雪梨汁、菊花茶等等。
3.长时间讲话后勿立即喝冷水。孩子说完很多话之后,感到口渴就喝大量的冷水,虽然很爽但这样的做法对他们嗓子的伤害很大。嗓子用得多,声带会开始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很容易就会受损,如果立即喝冷水,就会引起咽喉疾病。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在每次讲话后稍微休息一段时间,喝一些温水润润喉咙,以减少声带受损的几率。
(二)使用科学的嗓音保健方法
1.成人合理引导。教育孩子保护自己的声带,除了正面教育,制止大声喧哗外,教师和家长的表率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当然我们不一定要求轻气柔语,但大声呵责是不好的,有的教师和家长认为高声可以“震住”孩子,殊不知孩子受其影响,便也提高了嗓门,会模仿着去做。
2.别唱成人歌曲。成人歌曲的音域不适合幼儿,音调音量也超过了幼儿的负担能力,所以家长不要教孩子唱成人歌曲。因为如果孩子唱不上那个曲调时,就会叫喊着唱,这样很容易损伤声带。因此,家长教孩子唱歌时,尽量不要教他们唱成人歌曲;还有,孩子唱歌和朗诵时,音量不要太大,时间也要有所控制。
3.掌握好时间和地点。孩子唱歌和朗诵的音量都不应该过强,时间也不应该过长,唱歌朗诵的地点,空气必须清爽,保持湿润。
三、正确发声要靠科学的训练
就儿童发声而言,通过科学的训练让儿童养成正确的声音观念,科学的用嗓方法,初步掌握发声的技术技巧,这不仅会对儿童嗓音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同时为他们今后能够走上歌唱的艺术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进行发声训练时,训练的内容、方法、过程,一定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时期、文化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多方面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1.自然、甜美的音质音色是童声声音训练目标
指导幼儿发声必须将追求音质的美放在第一位,在童声训练中,学习与运用正确的声音,是发声的前提。音乐家冼星海说过:“声音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情操的熔炉”这是音乐家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学习发声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对声音的兴趣,让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用好听的声音把情感表达出来。
2.以自然声区为基础,中等音量为标准
轻声歌唱是基于一定歌唱技术前提下对声音的一种协调与控制,同时是一种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调节声气平衡身体协调的一剂良药。尤其对儿童而言,他们天性活泼,喜欢用大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造成对声带的损害。而用轻声唱歌来训练,声带运动范围小,振动幅度不大,声带不会损伤,不会肥厚、充血或小结。有助于儿童对正确发声状态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儿童对声音敏锐的听边能力,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用上气息,养成自然的发声习惯,获得良好的发声状态。
3.呼吸是发声的根本
众所周知,“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用好呼吸是关键,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正确发声状态是在正确的气息支持下形成的。儿童的嗓音、身体正处在发育时期,很娇嫩,容易感到气力不足、气息不够,容易用胸部控制气息,出现塌胸端肩、气僵的毛病。胸腹联合呼吸法是学习发生的最佳呼吸方法。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状态吸气,用小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发声,这样的动作状态所产生的力量是稳劲的、灵活的、有弹性的和流动的,这是我们平常所言的“丹田之气”。
儿童嗓音质地优劣虽然是天生的,但后天的保健、科学地训练更为重要。儿童只有通过科学的训练,甜美、纯净、清脆、柔美的童声才会得到更大限度的挖掘和展现,才会对儿童嗓音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世康,儿童嗓音训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2](日)品山三郎主编,儿童歌唱发声——怎样训练美好的童声,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4
作者简介:李艳,女,1978年出生,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人,学前教育本科学历,任教于平度市东阁街道中心幼儿园,负责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对幼儿身体生理、心理发展、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嗓音损坏;嗓音保健;科学训练
由于幼儿的发声器官发育尚不成熟,不正确的发声方式会使孩子嗓音受损。通过对儿童发声训练的研究,发现很多幼儿嗓音在不同年龄阶段有各自的声音特征和嗓音特点,作为教师就必须根据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科学的训练。
一、幼儿嗓音的特点
幼儿的声带要从小保护,否则容易造成声带受损,声音就会很难听。那么,幼儿声带的发育特点有哪些呢?
在6岁之前,幼儿的声带以及其他发声器官在处于生长发育的状态,此时他们的喉腔较窄,声门窄而短,声带短小而柔弱、细薄、不够坚韧,因此幼儿的声调比大人的高,而且清脆悦耳。但是,由于幼儿的音域较窄,声带容易疲劳,一旦长时间说话、发生方法不正确,或经常大声哭闹、高声喊叫,就会使声带受到损害,使得声带变厚,导致声音变得不再清脆悦耳,而是变得嘶哑,就会造成嗓音损坏。
二、幼儿嗓音保健要点
如果孩子习惯用大喊、大叫、大哭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其声带就容易受损,导致嗓音变得嘶哑。那么,幼儿嗓音的保健方法有哪些呢?
(一)掌握科学的嗓音保健知识?
1.别大声叫嚷。不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孩子一疯玩起来,就很容易大声喊叫,而尖锐的喊叫和哭闹很容易让声带造成机械损伤。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发声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还比较娇嫩,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各种运动负荷耐受力较差,容易疲劳。在这段时间里,如不注意保护孩子的发声器官,就有可能使他的声带受损,声音变的嘶哑。
2.多喝白开水。白开水是最好的“润嗓药”,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多喝白开水;也可以让他喝一些具有清热去火功效的蔬果汁,如雪梨汁、菊花茶等等。
3.长时间讲话后勿立即喝冷水。孩子说完很多话之后,感到口渴就喝大量的冷水,虽然很爽但这样的做法对他们嗓子的伤害很大。嗓子用得多,声带会开始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很容易就会受损,如果立即喝冷水,就会引起咽喉疾病。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在每次讲话后稍微休息一段时间,喝一些温水润润喉咙,以减少声带受损的几率。
(二)使用科学的嗓音保健方法
1.成人合理引导。教育孩子保护自己的声带,除了正面教育,制止大声喧哗外,教师和家长的表率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当然我们不一定要求轻气柔语,但大声呵责是不好的,有的教师和家长认为高声可以“震住”孩子,殊不知孩子受其影响,便也提高了嗓门,会模仿着去做。
2.别唱成人歌曲。成人歌曲的音域不适合幼儿,音调音量也超过了幼儿的负担能力,所以家长不要教孩子唱成人歌曲。因为如果孩子唱不上那个曲调时,就会叫喊着唱,这样很容易损伤声带。因此,家长教孩子唱歌时,尽量不要教他们唱成人歌曲;还有,孩子唱歌和朗诵时,音量不要太大,时间也要有所控制。
3.掌握好时间和地点。孩子唱歌和朗诵的音量都不应该过强,时间也不应该过长,唱歌朗诵的地点,空气必须清爽,保持湿润。
三、正确发声要靠科学的训练
就儿童发声而言,通过科学的训练让儿童养成正确的声音观念,科学的用嗓方法,初步掌握发声的技术技巧,这不仅会对儿童嗓音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同时为他们今后能够走上歌唱的艺术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进行发声训练时,训练的内容、方法、过程,一定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时期、文化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多方面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1.自然、甜美的音质音色是童声声音训练目标
指导幼儿发声必须将追求音质的美放在第一位,在童声训练中,学习与运用正确的声音,是发声的前提。音乐家冼星海说过:“声音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情操的熔炉”这是音乐家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学习发声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对声音的兴趣,让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用好听的声音把情感表达出来。
2.以自然声区为基础,中等音量为标准
轻声歌唱是基于一定歌唱技术前提下对声音的一种协调与控制,同时是一种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调节声气平衡身体协调的一剂良药。尤其对儿童而言,他们天性活泼,喜欢用大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造成对声带的损害。而用轻声唱歌来训练,声带运动范围小,振动幅度不大,声带不会损伤,不会肥厚、充血或小结。有助于儿童对正确发声状态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儿童对声音敏锐的听边能力,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用上气息,养成自然的发声习惯,获得良好的发声状态。
3.呼吸是发声的根本
众所周知,“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用好呼吸是关键,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正确发声状态是在正确的气息支持下形成的。儿童的嗓音、身体正处在发育时期,很娇嫩,容易感到气力不足、气息不够,容易用胸部控制气息,出现塌胸端肩、气僵的毛病。胸腹联合呼吸法是学习发生的最佳呼吸方法。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状态吸气,用小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发声,这样的动作状态所产生的力量是稳劲的、灵活的、有弹性的和流动的,这是我们平常所言的“丹田之气”。
儿童嗓音质地优劣虽然是天生的,但后天的保健、科学地训练更为重要。儿童只有通过科学的训练,甜美、纯净、清脆、柔美的童声才会得到更大限度的挖掘和展现,才会对儿童嗓音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世康,儿童嗓音训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2](日)品山三郎主编,儿童歌唱发声——怎样训练美好的童声,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4
作者简介:李艳,女,1978年出生,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人,学前教育本科学历,任教于平度市东阁街道中心幼儿园,负责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对幼儿身体生理、心理发展、教育教学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
- 【发布时间】2019/5/28 19:48:30
- 【点击频次】633